第111章(捉蟲)
2024-08-16 21:33:46
作者: 栗舟
第 111 章(捉蟲)
「你說陛下已經醒了?」寧妃靠在塌邊,一雙原本細膩白皙的玉手舉在身前,此刻上頭布滿水泡,紅腫可憐。
蟬衣替她將那些水泡一一挑開,動作極輕,生怕弄疼了她,可她卻似乎恍然未覺。那兩彎秀眉在聽到蟬衣打探回來的的消息時才忽然微微蹙起,顯出幾分詫異。
「是,聽說是晌午時醒的,當時皇后正在殿內。且奴婢聽說……那孫太醫為陛下重又診了脈,此番他斷定陛下是……中了毒。」蟬衣手中止住了手中的動作,擡起頭來,刻意壓低了音量,悄聲道。
元豐帝中毒的消息他未醒來前孫太醫等人都不敢外傳,他醒來後更是立刻下令宮中不允許傳揚此事。
但這宮中才是天底下最沒有秘密的地方,他前腳下令,後腳便已有少數幾個消息靈通的知道了,只是懼於聖意不敢聲張,都只敢各自在心底猜測罷了。
而蟬衣甫一知道消息時驚得久久緩不過神來,甚至眼下還有些驚魂未定。
給九五之尊下毒,下毒之人不知該有多大的膽量,天子一怒,豈是尋常人能承受的起的?
「你說的話,當真?」寧妃眸光一凝,坐直了身子。
見蟬衣神情頗有幾分凝重地頷首,她又問:「那你可知究竟是何人膽敢給陛下下毒?」
蟬衣搖頭:「奴婢不知,但奴婢想應當是不曾的。陛下此刻自己還身中怪毒,性命垂危,自然無暇顧及這些,即便要查,應當也會待身子康健之後再著手去查吧。」
寧妃略一思索,忽而站起身道:「走,既然陛下醒了,那咱們現在就去太極宮瞧瞧。」
元豐帝自昨日喝了孫太醫配的那些湯藥起,四肢和唇上的紫紺色已經消退,也不再有厥脫和嘔吐的症狀出現,只是仍覺臟腑隱隱作痛,且頻繁頭痛、身體虛弱,依舊只能臥在榻上。
寧妃來時,許皇后似乎正與皇帝商量些什麼,她凝神聽了片刻,發現皇后是在提議讓眾位成年的皇子入宮侍疾。
但如今元豐帝的病症對外宣稱的依舊是風寒之症,而一般都是君父病情危急、病入膏肓之時才需皇子進宮侍疾,風寒這般的病症還不足以到用得著皇子侍疾的地步。
所以元豐帝自然是回絕了的,皇后卻還不死心,依舊變換著說法地勸著。
寧妃當然知道皇后打得是什麼主意,無非就是想讓二皇子趁此機會在君父面前多攢些好印象,且還能一併得下一個至誠至孝的好名聲,讓百姓也因此對其心生好感。
她眨眼間便擠出兩滴眼淚,哭得梨花帶雨,三步並作兩步地往龍榻前撲去:「陛下,您可算醒了……妾身這幾日日日去小佛堂抄經念誦、為您祈福,如今總算是求來了上蒼垂憐……」
那張巴掌大的小臉上墜著盈盈的淚滴,瞧得人心都要碎了,元豐帝伸出手來將她的手握進手中,才想要溫言安慰幾句,卻發現那雙素來養護得極為細嫩柔軟的手上有數處磨得幾乎爛紅的傷口,關節處也變得紅腫。
一時間,他眼底流露出動容的神色。
自醒來後他一直都未曾見到寧妃的身影,雖然面上不顯,但心中卻不是沒有不滿的。然而此刻看著那雙傷痕累累的手,他心底那些不快頃刻間已不見了蹤影,就連先前因那樁婚事而對她生出的一點芥蒂也都消散了不少。
她一貫是個沒心眼兒的,明明侍疾之事做來好處更多,卻偏要去抄什麼經書,如此這般邀寵媚好之事她都不會做,又如何能算計那到那些?
如此想來,或許倒真如她所言那般,是她那侄女傾慕那逆子,她又怕中間生了變數才想出這麼個不聰明的法子。否則,想來她也不會將此事交給那麼一個輕易一查便能查到她身上去的人去做。
而此番雖說皇后侍疾辛苦,可她的這份心意比起來皇后來也是不遑多讓。
如此想著,元豐帝臉上露出笑意,寵溺道:「你呀,就是死心眼。那些抄經誦經的事交給誰不能做,偏生把自己這雙手糟蹋成這副模樣。回頭讓太醫院送些上好的傷藥來,你這手可得好好將養些日子。」
寧妃聞言止住了哭聲,迎著他的目光笑起來,鴉青的長睫上還掛著一滴晶瑩的淚珠兒,嗓音因方才哭的那一通而變得綿軟:「那怎麼能行,若是如此,心意便不誠了。」
元豐帝聞言,笑意更深。
許皇后眼瞅著她在此一番巧言令色、又哭了一通便將元豐帝的心思重又牢牢地籠了過去,瞬間臉色難看如鍋底,心底更是無比酸澀。
她接連侍疾數日幾日,為此這幾日都未能睡過一個好覺,也不過是得了陛下一句「辛苦」,可如今這小賤蹄子就在這兒哭哭啼啼一番,陛下便又對她百般愛護,當真是……可惡至極!
她狠狠咬住後槽牙,正要發作,卻忽然又聽寧妃道:「陛下,妾身方才聽到皇后娘娘說想讓晉王殿下入宮侍疾,妾身覺得……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話到此處她忽然拖長了腔調,隱晦地瞥了許皇后一眼。
許皇后本以為她必然會與自己作對,攪黃此事,可不意卻撞上她透著狡黠的目光,不等她參透其中意味,下一刻,便聽寧妃道:「妾身覺得,這是好事呀!」
許皇后錯愕地微微偏頭,有些難以相信這話是自寧妃口中說出來的,只是她仍直覺寧妃不會如此好心。
然而還不等她明白其中緣由,便聽寧妃又繼續道:「不過晉王殿下雖是長兄,理應做個表率,但若都是讓晉王殿下一力承擔,倒也未免有失偏頗,依妾身看,陛下不如讓成年的皇子們一併入宮侍疾,只是需要錯開,一日只需一位殿下入宮陪伴陛下即可。如此一來,既可讓諸位殿下知道陛下的不易,又可以讓陛下您與諸位殿下多多相處,以進孺慕之情,陛下以為如何?」
她說完擡起眸,卻正對上元豐帝若有所思的目光,那眼神里夾雜的審視讓她下意識地心底悚然一驚,然而卻還是強裝鎮定,依舊擺出一張無可挑剔的盈盈笑臉,眼底亦未泄露半分情緒。
片刻後,那雙眼才從她臉上移開,轉而望向許皇后。
「皇后,此事你以為如何?」那雙桃花眼看向人時本該是瀲灩多情的,然而卻因他浸淫權勢多年,不笑時反倒顯得鋒銳迫人,仿佛能將人看穿一般。
許皇后心頭一跳,只得收起原本的不甘和怨憤,諾諾道:「妾身覺得……極好。」
元豐帝這才又露出笑容,嘴角的弧度越來越大,他似乎頗有些開懷:「好。既如此,那就依寧妃之言,明日起讓皇兒們輪流入宮侍疾罷。」
夜已深,林間卻仍蟬噪不止,聒噪得仿佛那聲音就響在耳邊。
竹屋內卻是從未有過的、死一般的寂靜。
一陣風自立起的窗槅間吹進屋內,几上的燭火情不自禁地躍動起來,明滅交疊,映照出屋中兩張清雋的面容。
僵持許久,最終還是裕王蹙著眉先行開口:「此事你休要再提,我絕不可能眼睜睜地看你陷入如此兇險之中。你即便不為自己,也要為芸表妹多考慮些,你可想過倘若你這般做了,她該如何心焦,日後又該如何面對你?」
聽他提及阿芸,魏琛眉目微動。
然而,他卻依舊未鬆口,轉而問道:「若非如此,殿下可還有更好的法子?」
裕王神色一滯,最終默然,臉色卻似乎變得愈發蒼白。
良久,他默然喟嘆一聲:「若不是寧妃,也不會將事態變成如今這般。」
「殿下不必因此對寧妃有所不滿,我倒以為此番寧妃所為於我們實在大有益處。如此一來,那事即便不費心去查,也可做成,便不必像先前一般大費周章。」
「你倒是好脾氣,也不怪她將此事做絕,把事態推到此等地步,讓你我連一點預料都無。匆忙之間行如此兇險之事,如何能成?」裕王那張一貫溫和而又帶了幾分病態的臉上竟難得露出一點焦急和惱怒之色。
雖然前兩日接連罷朝他便已覺得不對,但直至今日入宮侍疾他才從寧妃那處得了確切的消息。
甫一知道,他便覺不好,急匆匆命人將魏琛請來,可魏琛那般大膽又冒險的法子,他卻實在不敢茍同。
倘若到時他出了什麼意外,他又如何能對得起芸表妹,對得起已故的舅父舅母?想來就連母后泉下有知,都是會責怪他的。
魏琛卻遲遲沒有沒有作出回應,然而待他神色重新平靜下來,他卻忽然發問:「殿下對寧妃如此不滿,究竟是覺得她自作主張、亂了計劃,還是……不滿她戕害君父?」
裕王聞言,臉色驟變。
魏琛說對了。
他從未想過寧妃會如此大膽,也未曾想過她對那人竟然也心懷怨恨。
今日在宮中得知那人中毒的內情時,震驚過後他心中一時間五味雜陳。
他曾無數次獨自一人時向天詰問,為何那人害死了外祖母和舅父舅母,甚至還間接害死了母后,卻依然能夠安然無恙地活到今日。
可即便如此,他也從未想過要對那人做些什麼。反倒是如今寧妃成了動手的那個人,他心底卻沒有半分暢快,甚至無比悵然。
今日這一切,分明是昔年那人自己親自種下的因結出了苦果,他合該自己受著。
可他卻為何卻會對寧妃心生怨怪呢?
那張素來蒼白的清俊面孔褪去了那幾分孱弱之感,忽然變得凌厲、鋒銳,薄唇微微扯出一抹笑,眸色深沉。他慢條斯理地道:「你倒真是……善察人心。」
魏琛卻對他氣勢上的變化恍然未覺一般,同樣笑起來:「殿下謬讚。」
然而出奇的是,魏琛這般不以為意的態度反倒沒有惹惱了他。
他氣勢一斂,利刃藏回劍中,復又是那副清雅溫和的模樣。
「你放心,我並非不通情理之人,即便如此來日我也不會對寧妃如何。想來她對我還是有幾分了解,否則今日也不會將實情坦誠告知於我。」說完,裕王忽而自嘲地笑了笑,笑里竟然透著一股子悲涼。
今日他離宮前想辦法與寧妃見了一面。
他素來敏銳,即便元豐帝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侍疾時實際也並不許人近前,但他也依舊看出了元豐帝的病並非普通的風寒那麼簡單。
這個念頭一生,他便隱約覺得此事與寧妃脫不了干係,可他沒想到的是寧妃會認得如此乾脆。
但轉念一想,他便忽然覺得自己都明白了。
那時他想,這位寧妃娘娘可真是不簡單,如今已將他的脾性摸到了七八分。
她心知此事若待他日後得勢再叫他察覺,那便是刻意隱瞞、居心不正,加之到那時,那人已死,他對那人的怨恨、不滿定會隨著那人的死而逐漸消弭,所以處置起她來自然不會心慈手軟。
可如今這種情形,她主動和盤托出,甚至給了他告發她的罪行的機會,但他為了大事,卻不會這樣做。而一旦他決心將此事埋進心裡,不告發、不追究,那便與她沒有什麼不同,有了這樁事,日後他們彼此自然會互為掣肘。
而出於對他的了解,她竟然願意賭他日後不會因此對她痛下殺手。
他一時間不由搖頭嗤笑。
然而寧妃接下來的話卻讓他一怔。
「殿下,那毒無解。所以當初我便明白,做完此事後我與殿下之間便有血海深仇。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殿下若要我的性命也是應該的,我也早該下去陪我的孩兒。可是,我卻仍有放心不下的,所以可否請殿下念及我為殿下所做的這些,允我日後去宮外青燈古佛,了卻殘生?如此一來,崔家才可不受我的牽連,至於這個秘密,我定會守口如瓶,直到帶進棺材裡。」
於是他才徹底明白,她不是敢賭,而是已對此生了無期待。即便他真的要取她性命,想來她也不會有任何抵抗之舉。而她之所以要活著,也不過是為了日後崔家的榮昌。
畢竟一個受天子敬重和奉養的活著的太妃和一個死去的太妃相比,自然是前者更能給崔家帶來好處。
他已忘記了那時他究竟是怎樣的心情,只記得他神色複雜地應了一聲——
「好」。
元豐帝醒來後的第四日,在接連罷朝五日之後,朝會終於能照常舉行。
他實則身子尚未好全,每日大多數時候還是頭暈頭痛,腹中更是每時每刻都在隱隱作痛,前日甚至開始便血。
然而久無朝會,朝中必定議論紛紛,屆時朝中動盪,恐使民心不安。
所以元豐帝不顧眾人勸阻,還是執意上朝,只是好在昨日他便以歷練之名,下令允准晉王協助處理部分奏章,如此一來,也可減輕一些負擔。
而今日朝堂之上,晉王便如同一隻斗贏了公雞一般,好不得意,任誰都能瞧得出他心情大好。
不過他這般的好心情,卻沒能維持下去,只因元豐帝在位至今近二十年,太極殿前那素來被視為無用裝飾的登聞鼓——
被人擂響了。
沉悶的鼓聲一聲越過一聲,驚得朝堂震動,滿堂譁然。
「這是……誰在敲登聞鼓?」
元豐帝本就身體虛弱,病痛加身,那鼓聲和御座下的竊竊私語聲更加吵得他頭痛欲裂。
「回陛下,外頭是,是……」
「你吞吞吐吐些什麼,究竟是怎麼回事?還不速速道來!」他臉色陰沉得仿佛能擰出墨汁來,嚇得底下回話的小內官雙腿一軟,險些仆倒在地。
好在他仍記得殿前失儀是什麼罪名,遂強撐著回話道:「外頭是今科進士一甲頭名,翰林院修撰魏琛在,在敲登聞鼓……」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鴉雀無聲。
今科狀元?
他何以要敲登聞鼓?究竟是有多大的冤屈才會置自己大好的前途於不顧,跑來做這種蠢事?
要知道本朝極為看重進士出身,凡有此出身者,除非見罪於天子,否則無一人沉淪下僚。即便無甚實幹才能,單熬資歷來日也能熬到個三品侍郎的位子坐一坐的。
他今日此舉,無論要狀告何人,都無異於自毀前程。
「魏琛?」元豐帝重複了一遍,忽然記起了一些。
他隱約記得這位狀元郎十分有想法見地,先前所寫的那些策論,其中有不少切中時弊之言,只是為何今日卻如此拎不清了?
沉吟片刻,他終究還是沉聲問道:「那你可知,他要狀告何人?」
「回,回稟陛下,魏修撰要狀、狀告……許國公……」那小內官說出最後三個字時,腦袋幾乎要碰在膝上,恨不能鑽進地里去,才好忽略背後那道灼灼的目光。
許國公眉心一跳,臉色有些難看,卻始終未發一言,反倒是劉淵有些沉不住氣地朝他的方向望去。
「哦?」元豐帝似乎忽然來了興味。
他意味不明地看了許國公一眼,而後道:「既然如此,沈續,你去將魏修撰傳上殿來,朕要親自審問。」
「是」。他步履極輕,行走起來幾乎無聲,然而劉淵卻覺那每一步都似外面的擂鼓聲一般,重重地,砸在了他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