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
2024-08-16 10:11:35
作者: 趙虎林
1. 思想上不夠重視,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義認識不足
運動損傷的發生,常與體育教師、教練員和體育鍛鍊者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義認識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及缺乏預防知識有關。他們多存在著某些片面認識,認為「小傷小病,關係不大」,平時不重視安全教育,在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和比賽中沒有積極採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發生運動損傷後,亦不認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訓,因而使傷害事故得不到杜絕。
2. 缺乏合理的準備活動
每項運動之前的準備活動,能夠很快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強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活動,使人體從相對的靜止狀態轉入緊張的活動狀態。
據有關調查資料分析,不做準備活動就進行激烈的體育運動,易造成肌肉損傷、扭傷。
如果準備活動敷衍了事,或者準備活動內容不得當,或者過量的準備活動都不能使身體功能處於最佳狀態。
缺乏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合理,是造成運動損傷的首位或第二位的原因。
3. 技術上的錯誤
技術動作的錯誤,違反了人體結構功能的特點及運動時的力學原理而造成損傷,這是初次參加運動訓練或學習新動作時發生損傷的主要原因。例如,做前滾翻時,因頭部不正而引起頸部扭傷;排球傳接球時,因手形不正確而引起手指扭挫;投擲時,在上臂外展90°、屈肘90°(甚至肘低於肩)的錯誤姿勢下出手,引起肩臂肌肉拉傷,甚至發生肱骨投擲骨折等。
4. 運動負荷(特別是局部負擔量)過大
安排運動負荷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鍛鍊者的生理特點,運動負荷超過了鍛鍊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負擔量,尤其是局部負擔過大,引起微細損傷的積累而發生勞損,這是專項訓練中造成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
5. 身體機能狀態和心理狀態不良
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傷或傷病初愈階段,以及疲勞時,肌肉力量、動作的準確性和身體的協調性顯著下降,警覺性和注意力減退,反應較遲鈍,此時參加劇烈運動或練習較難的動作,就可能發生損傷。
6. 教學、訓練和比賽的組織方法不當
在教學訓練中,不遵守循序漸進、系統性和個別對待的原則,以及比賽的年齡分組原則;在組織方法方面,如學生過多,教師又缺乏正確的示範和耐心細緻的教導、缺乏保護和自我保護、在非投擲區練習投擲或任意穿越投擲區、組織性紀律性較差,以及比賽日程安排不當,比賽場地和時間任意更動,允許有病或身體不合格的人參加比賽等,這些都可成為受傷的原因。
7. 動作粗野或違反規則
在比賽中不遵守比賽規則,或在教學訓練中相互逗鬧,動作粗野,故意犯規等,這也是運動中發生損傷的重要原因。
8. 場地、器材設備或服裝方面的缺點
運動場地不平,有小碎石或雜物;跑道太硬或太滑;沙坑沒掘松或有小石,坑沿高出地面,踏跳板與地面不平齊;器械維護不良或年久失修,表面不光滑或有裂縫;器械安裝不牢固或安放位置不妥當,器械的高低、大小或質量不符合鍛鍊者的年齡、性別特點,缺乏必要的防護用具(如護腕、護踝、護腰等);運動時的服裝和鞋襪不符合運動衛生要求等。
9. 不良氣象的影響
氣溫過高易引起疲勞和中暑,氣溫過低易發生凍傷,或因肌肉僵硬,身體協調性降低而引起肌肉韌帶損傷;潮濕高熱易引起大量出汗,發生肌肉痙攣或虛脫;光線不足,能見度差,影響視力,使興奮性降低和反應遲鈍而導致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