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外關於獨生子女的問題研究
2024-08-16 09:57:24
作者: 王乃正 王冬蘭等
國外關於獨生子女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是否存在特異性上,由此形成了兩大對立的觀點。「所謂特異性,實際上就是獨特性。獨生子女的特異性就是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不同的特徵。」[13]關於獨生子女特異性的兩種對立的觀點為:一種認為存在特異性(其中包括獨生子女不如非獨生子女,屬於「問題兒童」;獨生子女優於非獨生子女等);另一種觀點是否認他們之間存在特異性。
(一)觀點一:獨生子女具有特異性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首先,認為獨生子女不如非獨生子女,屬於「問題兒童」。
19世紀末,被人們稱為「美國兒童心理學之父」的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霍爾(S.Hall)認為獨生子女是一種病態現象,並指導他的學生——美國心理學家博漢農(Z.W.Bohannon)就獨生子女問題進行過統計性的研究。1898年,博漢農採用「徵詢意見」研究方法,收集和整理了381名研究對象的有關資料,發現獨生子女確實具有特異性,且在教育學雜誌上發表世界上第一篇獨生子女研究的論文——《家庭中的獨生子女》。隨後,德國小兒科醫師內特爾在臨床實踐中接觸到許多與獨生子女有關的異常行為的病例,從醫學角度總結自己的臨床經驗和吸收博漢農的研究成果,在1906年發表了世界上第一本研究獨生子女的專著——《獨生子女及教育》。源於美國和德國的這兩個研究,從一開始就把獨生子女作為「特殊兒童」「問題兒童」來對待,並得出了一致的結論:獨生子女屬於「問題兒童」。這類研究的共同特徵是基於自己臨床經驗的總結,忽視了家庭背景對獨生子女造成的影響。
其次,認為獨生子女優於非獨生子女。
就獨生子女健康狀況的研究,博漢農、內特爾曾經都提出過「獨生子女的健康狀況不佳」這一觀點。鮑漢諾調查了365名獨生子女,將其健康狀況分優、中、劣三個等級。結果發現,獨生子女所患最多的病是過於瘦弱、嚴重神經質、呼吸器官病、心臟病等,此外還常常會有咽喉炎、鼻出血、感冒、消化不良、眼疾等。因此,結論是獨生子女健康狀況差,後來,榮格、布倫斯基、三團谷啟的研究結果證實了這一觀點。
關於獨生子女健康狀況,吉爾福德和烏斯塔兩位的共同研究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結論。他們並不直接研究健康狀況這一課題,而是研究刷牙、飯前洗手、保持健康生活的必要習慣等方面,通過研究其行為反映兒童的身體健康情況,結果發現:獨生子女在衛生習慣方面優於非獨生子女。
我們認為,用衛生習慣的好壞來評價健康狀況存在一定的問題,該研究內容的選擇會嚴重影響研究結論的科學性,最終使人們對獨生子女群體產生不客觀的認識。
(二)觀點二:獨生子女不存在特異性
1928年,美國的芬頓打破了傳統觀念,第一個提出否定獨生子女特異性的看法。他為了研究是否存在特異性,選了12種需要觀察的特徵,包括自信、注意、快活、情緒的反應、情緒的穩定性、真實性、創造性等。通過等級評定結果發現,無論從哪種特性來看,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分布情況都沒有多少差別。隨後,梅田文繪針對個人生活方面的17個特徵進行比較研究,得出的結果是:沒有發現任何項目上存在兩極性。接著,美國學者胡克、伍斯特、吉爾福特等又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系列研究,也得出同樣的結論,認為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相比,幾乎沒有什麼差異。
一系列否定獨生子女特異性的研究發表以後,人們已經認識到了家族關係在兒童人格形成上的重要性,從單純圍繞「獨生子女自身」的研究,發展到重新考察同廣泛的家族關係相關聯的獨生子女問題。關於獨生子女心理特點的研究,沒有形成一致的結論,不同的研究領域存在不同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