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廣播新聞訪談節目的類型
2024-08-15 17:46:56
作者: 陳信凌
中國新聞獎評選對廣播新聞訪談節目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形式上,依據該辦法意見,廣播訪談節目的基本形態是主持人與嘉賓在現場進行溝通和交流,當然也可以有一些非交流性的內容,用以交代背景,補充事實,但是主持人與嘉賓現場交流談話的篇幅應占整個作品時長2/3以上。除此之外,在作品的內容和技巧方面就沒有具體的限制,所以,這類節目的標準化或者說一致性不太突出,顯得琳琅滿目,五花八門。歸納起來,主要有下面三種類型:
1.通過對話,報導人物
這類作品的實際效果與一般的新聞報導中的人物報導相同,都是為了描繪和表現出新聞人物的事跡與形象,只是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它主要是通過與被採訪者的現場對話展開的。其優點是讓被報導者自己現身,進入到報導的前台,讓受眾通過其言語直接感受其所行所想,報導的真實性和親近感由此大增。
黑龍江人民廣播電台2008年12月15日播出的《航天員回家——與翟志剛、劉伯明面對面》,就是這類節目的一個典型例子。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中國人首次實現太空漫步,舉世矚目。12月15日,黑龍江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回到家鄉黑龍江,第一時間做客電台直播間,接受主持人的訪談。整個訪談作品獨闢蹊徑,沒有重複公眾已經知道的航天事跡,而是充分挖掘獨家內容。以「回家」為主題,著重以「情」動人,以小見大,用大量細節和故事打動聽眾。節目還充分發揮廣播的互動優勢,開通手機簡訊平台,由聽眾直接向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提出問題,讓他們也加入到了訪談的過程,拓寬了作品的表現空間。航天員在整個訪談過程中認真回答主持人及聽眾提出的問題,語言樸實、真摯、幽默,展現了樸實大方、親切可愛的形象。
2.通過訪談,敘述事件
這類訪談節目目的在於再現事件,它與一般的事件報導的區別在於信息與事實的展示,主要是通過訪問和交流,關鍵性事實藉由參與訪談的人親口說出,而不是記者轉述。反映的事件在時效性上沒有剛性的要求,可以是新近發生的,也可以是年深歷久的歷史事件。接受訪談的嘉賓大多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訪談的地點不拘一格,可以在電台的直播間一同交流,也可以在直播間外面分頭進行。其要點是接受訪談的人的身份,他們最好是新聞事件的親歷者、相關者。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彰顯事件呈現的可信度,訪談形式的設置也就有了意義。
《毛澤東與尼克森:六天改變世界》是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英語中心製作的一期新聞訪談節目,它於2007年2月21日在「專家論壇」欄目中播出。節目播出的這一天,正好是尼克森訪華35周年紀念日。通過與採訪者的交談,重現了1972年震驚中外的尼克森訪華一事的決策、成行的過程,展現出該事件在當時乃至今天對中美關係和整個國際政治所帶來的深刻影響。這個節目的成功,與參與訪談的兩位嘉賓的介入密不可分。他們分別是傅立民(C.Freeman)和冀朝鑄,兩人都是這一事件的親歷者。傅立民(C.Freeman)是當時尼克森總統的首席翻譯,而冀朝鑄則是中方領導人的首席翻譯。此外,他們都經歷豐富,在不同歷史階段見證了中美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傅立民在1981年至1984年任美國駐華公使,是美國外交界叱吒風雲的人物。冀朝鑄在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隨鄧小平副總理夫婦訪問美國,後來擔任過聯合國副秘書長,是中國傑出的外交官。
由於這兩個人的參加,這個節目的內容就變得非常豐富。既有對歷史事件的回顧,也有對35年來中美關係發展現狀的評述;既有親歷者對偉人風格的感受,也有事件對親歷者人生的影響;達到了宣傳效果,也非常有人情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節目中還使用了當年的音響資料,既增強了歷史感,也豐富了節目的內容。
3.通過交流,表達意見
如果說前兩類分別報導人物和事件,那麼這一類提供給聽眾的就是意見。其目標與廣播評論相同,其實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廣播評論。現在的廣播訪談節目,一般是主持人與嘉賓在直播室內進行交流,聽眾通過熱線電話參與討論,所要求的設備和條件比較簡單。從聽眾接受的角度來考慮,訪談節目談論的話題一般應該是社會的熱點,主持人組織與引導嘉賓和聽眾就大家關注的問題或者社會上流行的思潮展開議論、評析。與一般的廣播評論相比較,廣播訪談在討論對象的引出上有所不同。在廣播評論中,往往是用最簡省的篇幅引出談論話題;而在廣播訪談中,被談論的事件或者話題的展示和呈現,也是作品的製作目的,所以,它們很多時候不僅僅是作為評議的靶子而存在的。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2009年7月30日播出的《「開胸驗肺」的痛與失》,是一個針對社會熱點問題展開評議的訪談節目。農民工張海超開胸驗肺事件是當年的一個重大新聞,節目開始,通過首位採訪「開胸驗肺」事件的新華社記者的介紹,以及事件當事人張海超的描述,較為全面地交代了事件的緣起及其發展的最新進展情況,然後就將重點放在了對這一新聞事件的深度剖析和評論上。參與節目訪談的有多方相關人士:新聞記者、「開胸驗肺」當事人張海超、為張海超做鑑定的北京朝陽醫院醫師、法律維權專家以及勞動關係專家。他們中有一人在直播間直接發表意見,還有四位嘉賓通過電話連線參與談論。在節目進行過程中,一些聽眾還以簡訊的方式發表自己的觀點。在主持人的統一調度下,大家的評說交替而有序地出現在節目中,結構環環相連,內容層層相扣,立體呈現了事件前因後果,並實現了敘中評、敘中議的巧妙布局。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這個節目中,主持人起的作用更多的只是穿針引線,並沒有滔滔不絕陳述自己先設的立場,或者以自己的意見左右嘉賓的發言。這樣做帶來的效果是,嘉賓們得到了淋漓酣暢的表達,整個節目向聽眾提供了豐富而多樣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