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趣味性
2024-08-15 17:42:49
作者: 陳信凌
趣味性是新聞價值的要素之一,指新聞內容及其表現手法富於情趣和興味、能吸引人閱讀或收聽、收視的屬性。它包括兩層意思:(1)指內容新奇曲折,富有興味,受眾普遍感到有趣;(2)指寫作形式或表現手法生動活潑,具有吸引力。
有了一定的趣味性,新聞報導才能吸引人,才能為讀者或聽眾所喜聞樂見。如果讀者和聽眾不喜聞樂見,那麼新聞報導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發揮趣味性的作用,是提高新聞價值,增強文章魅力和宣傳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說,趣味性是新聞內容的強化劑和潤滑油,二者相互結合,互得益彰,讀者在獲得新聞事實的同時也得到美的享受。
因此,在新聞評析活動中,必須看作品是否具備趣味性,只有具備了趣味性的作品,新聞才更加豐滿生動、可讀可用,才能增強感染力、穿透力和傳播力。
例如,獲得第18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作品《中國「小土豆」打贏國際大官司》,作者將「小土豆」和「大官司」作對比,題目戲劇性、趣味性強,從我國的土豆反傾銷案例這一小切口入手講述一件具有歷史意義和社會意義的典型事件。而獲得第8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作品《夏收何必搞儀式 小麥未熟遭「剃頭」》則是一篇批評形式主義的消息,新聞標題來運用反問和擬人兩種修辭手法,既生動活潑又發人深省。作者在文章最後一段還採用擬人修辭手法,「隆隆的機器聲中,一台台返回的收割機向三台卡車『吐』出『一口口』泛青的麥粒。一台收割機因麥粒太濕發黏而發生『腸梗阻』,三個工人頂著烈日,為此忙乎了半天。」文中的擬人手法描寫收割機的無奈實質反映農民面對上級形式主義的無奈,語言生動而形象,趣味性極強。
請記住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中央電視台《馬斌讀報》欄目在莊諧結合解讀的過程中,添加打油詩、個性化的評論、新聞漫畫、照片、新聞人物精彩語錄等多種形式創新,添加了許多娛樂受眾的元素,在受眾接受信息的同時,儘量讓受眾有愉快的感官體驗,緊密聯繫民生經濟話題,將受眾欲知、應知、樂知而又不知的新聞信息傳達給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