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08-15 17:41:27 作者: 陳信凌

  「新聞作品評析」是新聞學科的一門傳統課程。這樣表述,至少包涵兩層含義:第一,該課程早已有之,開設的歷史久遠;第二,它是新聞學專業的核心課程,能夠在較大程度上體現新聞學科的特質。不過,隨著我國社會轉型、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新聞傳媒的報導範圍不斷擴大,報導焦點不斷增多,尤其是隨著新聞傳播媒介、傳播技術與傳播手段的不斷更新,新聞教育者們基本上認同了這樣一個觀念:學生的知識結構應該做出根本性的調整。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新聞院系對新聞學科的課程體系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正。當然,這樣的修正並不是在一個完全相同的模式下展開的。應該說,這種在教學改革的名義下對課程進行的調整,無論在整體方向還是基本思路上均毋庸置疑。然其中涉及對一些具體課程的處理仍大有商榷的餘地。例如,有些學校將「新聞作品評析」課程淘汰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幾乎是動搖了新聞專業教育的根基。

  技能性強是新聞專業的基本特徵之一,該專業培養目標就是要造就適應特定崗位需求的新聞從業者。更具體地說,這裡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具備採制各類新聞作品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學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下,大量地接觸和研習新聞作品。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篇》中說的「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強調的正是大量地接觸與研習對於掌握一門技能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而「新聞作品評析」課程,正是為著這樣的目的而開設的。可以說,在課程改革名義下刪除「新聞作品評析」,是一種捨本逐末、得不償失的舉動,完全不足取。

  現在通行的《新聞作品評析》教材不止一種,它們形態各異,自成體系。本教材的名稱雖沿襲了傳統的叫法,但在內容設計方面頗有些新鮮氣象。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在評析作品的大類上,不僅包括一般常見的報刊新聞、廣播新聞和電視新聞,還有網絡新聞與攝影新聞,它們在現實中極具影響力,且其中網絡新聞的影響力還展現出方興未艾、與日俱增的態勢。而這是同類書籍大多不曾觸及的部分。

  其次,在新聞作品的具體類型上,基本採用了《中國新聞獎評選辦法》的歸類框架。通常的《新聞作品評析》教材大多只籠統涉及消息報導、專題報導和新聞評論,本書依從中國新聞獎作品申報的相關規定,在作品類型上劃分得更為細緻和明晰。例如,在電視新聞作品方面就包括電視消息、電視新聞專題、電視新聞評論、電視系列報導與連續報導、電視新聞訪談、電視新聞現場直播、電視新聞節目編排等。很顯然,這些都是現在正被國內電視界所採用的節目形態。

  最後,在引用例證和選擇評析對象上,除了極少量的特殊情況外,力求選取近幾年在媒體上刊發的新聞作品。這樣做的理由是,我們在承認新聞作品是一種形式感較強的文本的同時,也充分地認識到了它們其實是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之中的。

  之所以作出以上的處理,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因為我們在編寫之前,就牢固地樹立了要緊密貼近新聞實踐的理念。希望通過本課程的講授,可以破除課堂中的新聞學與現實中的新聞界的隔膜,引導學生直接感知正在為受眾所接納的各類新聞作品的具體品相及情狀,直接與現實中的新聞採編工作接軌。

  陳信凌

  2011年6月13日

  本書首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