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孩子,你是我最好的老師> 為什么小手越動越聰明?

為什么小手越動越聰明?

2024-08-14 22:16:59 作者: 劉湘梅

  孩子用小手拿東西,就會通過感覺去體驗:這是什麼東西?硬的?軟的?熱的?冷的?接下來,他還會通過小手發現事物之間的關聯。打開盒子,發現盒子裡還有個東西,他會把東西拿出來再裝進去,通過這種活動,就會明白盒子是用來裝東西的。然後他會繼續通過動手來試,東西裝在哪個盒子裡合適?最後得出結論,大的東西要裝在大的盒子裡,小的東西則可以裝在小的盒子裡。所以手的活動越多,孩子獲得的信息與認識就越多。

  對於大人來說,手就是工具。但只有養育了一個孩子,我們才能重新認識這個「工具」也不是從一出生就能像現在這樣用的,它在最起初的時候,還是那樣的笨拙。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孩子從不能準確對準目標抓住東西,到能夠大把抓握,到能用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拿住東西,這期間大概用了一年時間。在此期間,左右手能夠倒換物體,協調的能力也隨之出現。手的動作與認知能力幾乎是同步發展的,每一次小手的進步都會使孩子在認知的廣度與深度上得到發展。

  而如果我們靜下心來認真觀察,一定會發現,當孩子非常投入地做某項活動時,他的手不外乎在做排列、分類、集合、比較等動作。很自然地會把玩具排成一列;整理衣服時,把上衣和褲子分開放;把小汽車按大小順序排成一行……可見,孩子持續在做的活動,其內容都有分類、集合、比較等智能結構的存在。

  尤其是到了3歲左右,孩子可以自己使用隨意肌了,從而能將自己的意志與智能、運動結合在一起,即在日常生活中憑藉動手來進行分類、排序、比較等動作。而後,孩子的活動進一步持續發展,但依然順應分類、歸納、比較等結構在活動。因為使用雙手、活動身體而與環境發生關係,從而認識到存在於自然規律中的法則,即自然規律總是包含著分類、歸納、組合、比較等要素。掌握了這些,就掌握到獲取知識的訣竅。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