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安全感
2024-08-14 22:12:12
作者: 劉湘梅
有了安全感孩子才會放心地去探索,去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安全感也分內在和外在。
熊壯壯4歲了,帶他在外面玩已經可以很輕鬆了,因為他不會再纏著我跟他玩,也不需要我時時關照他的安全,他會主動去找小夥伴,或者沉浸在自己的遊戲世界裡。但是,他會把我「安置」在一個固定的位置,當他有需要的時候就會回來,或者玩一圈再跑回來,總之,他知道我在那裡,把自己撒出去的時候就很安心。
父母的存在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最大的安全,當他盡情去探索的時候才不會有什麼顧慮。同時,父母對孩子的信任也會幫助他建立自信,他會認為自己已經能對自己的事做出決定。孩子很受不了那種時時刻刻盯著自己的父母,雖然父母完全是出於好心,擔心孩子的安全,擔心他與小夥伴發生糾紛……但孩子只會把這當成一種不信任而排斥。
孩子的安全感不是要求父母做自己的隨身保鏢,適度的距離能讓孩子更加透徹地明白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他會感受到,我被爸爸媽媽愛著,關心著,並不只限於我在他們周圍的時候,我不在他們身邊時,他們也能同樣關心我。這就是內在的安全感。而外在的安全感,是建立在環境之上的。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必非要等到孩子自己有獨立意識才開始,在孩子還是個小嬰兒時,儘量將家中的東西收拾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空間,就可以讓他自由在家中活動,爬、抓、走,讓他意識到,家庭就是個安全的場所,他可以自由行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獨立的性格,還可以建立起自信。
孩子還會因環境複雜而更加依賴父母,什麼事情都要求父母幫助。家裡雜亂無章的時候,孩子叫媽媽的頻率一定會很高,「媽媽幫我拿那個黃衣服的洋娃娃」,「媽媽我的小毛巾夠不著」……但如果家裡的環境簡單化,孩子有固定的箱子放自己的物品,會較容易拿取日用品或玩具,也就可以自己做主做什麼、玩什麼,這就在無形中給孩子提供了獨立自主的機會。
最好給孩子提供自己的活動範圍,並教導及要求他保持這個空間的整潔,讓孩子學習負責任,那麼孩子也能更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