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精神運動性發作
2024-08-15 18:55:26
作者: 錢志亮
心理(或精神)運動性發作是一種最複雜的發作,不僅影響到運動系統,而且會影響到心理過程。發作可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病人可能嚼或咂自己的嘴唇,或顯得混亂驚慌。有的病人可能做些無目的的動作,如摩擦自己的手臂或腿,走來走去,跳窗戶,襲擊別人,也可能突然停止活動,目光凝滯。發作後,病人不記得發生了什麼事情,並要睡覺。發作時,需有成人監護,防止他們的危險舉動。
約有半數的癲癇學生智力正常或高於一般水平。但三種癲癇發作形式都可能影響到患者的注意力或教育的連貫性,造成嚴重的學習和行為問題,往往使相當聰明的學生也只能取得一般的成績。不少癲癇學生可能表現出一種性情固執、因循舊習的特徵。
癲癇學生的學習內容及材料和其他學生一樣,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把癲癇的發作變為他身邊人的學習機會,幫助大家認識什麼是發作,消除對癲癇病的無知、偏見和迷信。要教育大家理解癲癇患者,繼續把他們看做群體的平等成員。家長、教師和同學們對發作的反應方式很重要。如果家長、教師的反應過分,對患者及其他人會產生消極作用。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2)大發作都有一定的徵兆,如特殊的軀體感覺和內臟感覺,混亂和分離性的情感,嗅覺、視覺和味覺障礙等。各人的發作徵兆不盡相同。家長應和教師多溝通,引導癲癇孩子利用發作徵兆,及時地尋求幫助,減少發作的消極作用。
(3)對需要每天服藥的孩子,家長、教師應特別關心,讓他們按時服藥,並細心觀察和記錄他們對藥物的反應。抗驚厥藥有時會產生副作用,如昏睡、情緒不穩等。若有副作用,就意味著需減少劑量,或者代之以別的藥物。
(4)不應降低對癲癇學生的學習及行為上的期望水平,不要採取使之與眾不同的保護性措施,以免影響到學生自我價值感及個性的順利發展。
(5)一般地說,癲癇學生應參加學校里的運動和遊戲活動,但在這方面的期望要低一些。教師應同有關人員進行研究,明確他們不能參加的項目。
(6)教師應和學生本人及其家長一起討論其疾病,以獲得更多的信息。如學生對疾病的感覺如何,控制發作的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考慮的個人方面的問題等。
(7)儘量不刺激有癲癇的兒童,如不與之爭執,不讓他們回答難度大的問題,變換批評方式等。
癲癇造成的各種限制的原因不在於疾病本身,而在於人們的錯誤認識和過時的態度。在許多情況下,社會就是由於不理解而對癲癇患者予以拒絕、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