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釋放不當時,歪脖搖頭及口吃——口吃兒童的諮詢與矯治
2024-08-15 18:54:50
作者: 錢志亮
口吃是指說話時言語中斷、重複、不流暢的狀態,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語言障礙。造成口吃的根本原因是環境壓力使兒童情緒過度緊張,以致聲帶處於緊張狀態。兒童試圖解脫這種緊張狀態便形成口吃。所以,歸根結底,口吃屬於情緒問題。
口吃兒童約占兒童總數的5%。大約一半的口吃兒童是在5歲以前發病的。口吃多在幼兒期形成,也最易在幼兒期糾正。如果在幼兒期不糾正,口吃可伴隨終身。
口吃兒童有的還伴有擠眼、唇頷顫抖、歪脖子、搖頭等動作。口吃兒童會為口吃而痛苦,往往迴避集體,少言寡語,變得孤僻、害羞、膽怯、自卑;有時易於激動、情緒不穩、敏感、恐懼、焦慮,也有睡眠不佳或食欲不振的。口吃影響兒童的人際關係,也可能產生學習困難,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發展。
兒童感到害怕、緊張、焦慮、擔心時,往往會口吃。有的兒童由於性格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在與生人、自己害怕的人講話時,情緒十分緊張,言語表達就不太流利。這時,如果受到對方或他人的挖苦、嘲笑,就會更加緊張,害怕說錯話,說話時壓力很大,失去信心,從而發生口吃。如此反覆惡性循環,久而久之,言語表達不流利的習慣就會在兒童身上固定下來,從而造成口吃。
大部分兒童的口吃是在幼年時模仿他人的口吃而學習得來的。口吃的感染性很強。兒童之間互相模仿,和口吃的人經常接觸,因覺得口吃的人說話特別好玩而模仿,都容易學會口吃。
父母若把孩子學話時猶豫不決或輕度頓挫看作口吃,操之過急,忙於矯正,反而易使孩子形成口吃。父母強迫左撇子孩子改用右手,孩子往往也會發生口吃。突然的精神刺激,如受驚嚇、過分受罰、環境突然改變,亦可導致口吃。
統計表明,學齡兒童真正患口吃的只有1%~4%,其中80%的兒童不經治療會自發痊癒;口吃延續到青春期、成年期的只有1%;9歲以後很少發生口吃現象;男孩的口吃比女孩幾乎多4倍。據記載,有過口吃的名人有亞里士多德、德摩斯梯尼(古希臘演說家,因口含石子在海邊練習演說終成演說家而聞名)、波耳、達爾文、華盛頓、拿破崙、牛頓、邱吉爾、羅斯福、瑪麗蓮·夢露、韓非子、柳亞子、詹天佑等。
由於口吃病是心因性疾病,所以對口吃的矯治,應從心理治療入手,著重於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礙。然而,一時性的口吃現象是不需要治療的,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和智力發展,可以自愈。但是,父母千萬不能讓孩子產生心理壓力,否則,口吃現象會發展成口吃病。
如果孩子口吃與其內向、自卑、怯懦的性格有關,就要從優化孩子的性格入手。同時,要注意當孩子表現出語言不清時,不要顯得太在意,更不要挖苦、諷刺。如果孩子口吃是由於年齡太小(幼兒園)、言語功能發育還不完善所致,就不要忙於糾正孩子,更不要反覆打斷孩子、讓孩子重說。與處於這種情況的孩子講話時,不妨說得慢一點,儘量說短句子。
可讓孩子多聽聲音優美、表達流暢、內容合適的語言,如兒童故事、幼兒詩歌等。聽熟後,讓孩子跟著一起講,一起念。
父母一定要耐心、細心地多與孩子交談,徹底消除孩子怕口吃的心理。當孩子有一點進步時,就應給予鼓勵和獎勵。總之,要使孩子說話時不感到有任何心理壓力。
要多與孩子說話。說話的速度應略慢,邊說邊問,引導孩子答話。如孩子一時不願回答,不必勉強,可以繼續說話。要讓孩子在不注意自己有口吃缺點時,自然而然地回答問題。切忌在孩子說話時,不斷指責他們的缺點。
應鼓勵孩子樹立克服口吃的信心。創造條件,讓口吃孩子能經常同說話流暢的同伴們一起玩。同時,要設法教育小同伴們不要嘲笑口吃孩子。
父母應告訴孩子,矯正口吃需要較長的時間過程,不可急於求成。略有反覆是正常的,絕不可灰心。矯正口吃,關鍵在於有信心和恆心。
對於小學生,要告訴他們口吃是不能學的,有的兒童的口吃就是因好奇模仿別人而致的。
教師要與家長配合,仔細觀察、分析孩子的情況,看看孩子究竟在什麼情形下講話流利些,在什麼情形下講話不夠流利。孩子說話流利時,要鼓勵他們多說一些;孩子說話不流利時,要想辦法使他們少說一些。如果孩子由於緊張、害怕而一時語塞,應想辦法緩和一下氣氛,等孩子較為平靜以後,再讓他們講話。
口吃兒童的具體矯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書寫矯正法。國外有人發現,患口吃的人寫字時大多非常潦草,龍飛鳳舞。如果讓他們經常練習一筆一畫地寫字,對矯正口吃有一定效果。這種矯正口吃的方法不妨讓口吃兒童試一試。
(2)發音法。口吃者講話有個壞習慣,即過重、過快、過急。發音法就是針對口吃者的不良習慣,強調說話要「輕柔、緩慢、誘導」。
(3)呼吸法。口吃者在口吃現象發生時,會感到空氣停滯不動。這是因為緊張,引起呼吸混亂。呼吸法既有利於放鬆,又有利於正確運氣。
(4)發音訓練矯正法。通過單詞發音訓練、句法練習、朗誦訓練等,可使口吃者學習流利地表達。但有些患者在某些場合下不能做到這一點,特別是在陌生人、眾人面前。患者還需要在各種場合下鍛鍊自己。剛開始時,可儘量找自己比較熟悉、願意幫助自己的人說話,逐漸過渡到與陌生人說話,最後到眾人面前去講話。
(5)鬆弛法。多數口吃者並不是講話都口吃,而是有時口吃有時不口吃。他們在緊張時口吃,不緊張時不口吃。為了使口吃者在緊張時學會放鬆,可讓其學習掌握鬆弛法。
(6)暗示法。暗示對人的影響很大。負面暗示會給人帶來不良後果;正面暗示會使口吃者對口吃的害怕心理消失,給人帶來良好結果。
(7)催眠法。對有些口吃兒童進行催眠治療,在催眠中進行暗示,可使其口吃現象消失。
(8)通道代償法。要求口吃兒童講話時配合適當的手勢,通過胳膊和手的運動釋放能量,從而達到平和講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