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耳及其病理
2024-08-14 22:04:54
作者: 錢志亮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
人的耳廓呈不規則漏斗狀,大部分以彈性軟骨為基礎,表面覆蓋皮膚。耳廓的形狀有利於收集聲波,人們用手彎在耳後能增加聽力,實際上是加大耳廓,可擴大聲音3~5分貝。兩側耳廓協同集聲有助於判斷聲源方向,使前方和側方來的聲音直接進入外耳道,引起較強的聽覺,而後方的聲音被耳廓遮擋,音感較弱。耳廓還可以阻擋外界的液體、氣體及灰塵直接侵入耳道並穩定耳道溫度。耳廓疾病主要是耳廓畸形,包括先天無耳或小耳等。無耳是指一側或兩側沒有耳廓,常伴有中耳畸形,比較少見;小耳是指耳廓不全且較正常者小,常伴有外耳道、中耳畸形。耳廓畸形破壞了耳廓收集聲波的作用,從而影響聽力。
外耳道是一彎曲的盲道,外通外耳門,內抵鼓膜,平均長約2.5厘米。外耳道外1/3為軟骨部,內2/3為骨部。軟骨部的皮下組織有一種特殊的腺體,叫耵聹腺,它的分泌物就是耳垢。耳垢具有抑菌和殺菌的作用。外耳道不是一個固定的空管,鼓膜具有一定的活動度,耳道壁不太光滑,因此耳道能對聲波產生共振,聲波在耳道內會由於共振作用而被放大。外耳道疾病主要是外耳道狹窄及閉鎖,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先天性是發育異常所致;後天性常為單側性,多為外傷、骨折、炎症後疤痕組織增生所致。單側異常者語言學習不受影響;雙側先天性閉鎖者可因語言學習受到影響,以致語言發育遲緩,吐字不清。
外耳道異物種類很多,常見於兒童,因為兒童喜歡將小東西塞入耳內;成人可因挖耳誤將竹籤等物斷入耳內;治療外耳道疾病的操作中若有疏忽,可將棉花、紗條等遺留於外耳道內;夏季露宿時昆蟲也可侵入。小而無刺激的異物,可存留很久而不引起任何症狀;大的異物可發生阻塞症狀,如聽力障礙、耳鳴、耳痛、反射性咳嗽等;植物性異物遇水膨脹,可刺激壓迫外耳道,發生炎症;昆蟲等動物性異物爬行騷動,使病人發生難以忍受的疼痛及耳鳴,甚至引起鼓膜外傷;接近鼓膜的異物,可壓迫鼓膜,發生耳鳴、眩暈。
耵聹栓塞也很危險。外耳道分泌的耵聹,有的狀如黏液,俗稱「油耳」。耵聹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吸附外物(如灰塵、小蟲等)的作用。正常時,在外耳道皮膚表面有極薄的一層耵聹,暴露於空氣中乾結形成薄片,借咀嚼、張口等運動之助脫落排出。如耵聹逐漸凝聚成團,阻塞於外耳道內,即稱耵聹栓塞。耵聹栓塞於外耳道內,可使聽力減退;如壓迫鼓膜,可引起耳鳴、眩暈;遇水膨脹時,可致突聾;刺激外耳道皮膚,可誘發炎症而致糜爛、腫脹、疼痛甚至流膿。
鼓膜是外耳與中耳的分界,為一橢圓形半透明薄膜,呈淺漏斗狀。質地堅韌,彈性強。鼓膜很像電話受話器中的振膜,是一個壓力承受裝置,可複製外加振動的頻率,與聲波振動同始終,具有良好的頻率響應和較小的失真度。鼓膜部分的病變主要是鼓膜穿孔。由於很強的噪音刺激,引起鼓膜劇烈振動或由於某種物理傷害,都有可能導致鼓膜穿孔。這會使聲波對鼓膜的壓力減小,從而減輕對聽鼓鏈的推力。鼓膜穿孔會使各頻率的聽力普遍損失40~60分貝,但不會造成全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