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羅棋布的市鎮和內引外聯的市場網絡
2024-08-15 18:23:59
作者: 余新忠
隨著農業、副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江南市鎮也日趨繁榮。據統計,明代中後期,蘇、松、常、太、杭、嘉、湖等府州有市鎮305個,而到清代中後期,則增加到549個,增長率達80%。[11]這些星羅棋布的市鎮,借著便利的交通和日趨加強的經濟聯繫,和蘇州、杭州、江寧等大都市一道構成了江南聯繫緊密、四通八達的市場交通網絡。現有的研究表明,像蘇杭等大城市,具有絕不僅限於江南地區的輻射能力,蘇杭的絲織業明代即已十分發達,清代更有進一步的發展,為全國的絲織品生產、銷售中心,其產品不僅銷往華北、華中、西南、西北各省,且遠銷東南亞、歐美和俄國。蘇州又是棉布加工業的中心。清代安徽、福建、廣東、浙江、山西、陝西、山東、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商人在蘇州都建有各自的會館。蘇州城外的滸墅關「地當南北通衢,為十四省貨物輻輳之所,商船往來日以千計」。杭州位於京杭運河的最南端,北上可抵蘇松、江淮、山東、京津,南下由錢塘水系及海路可連接江西、閩廣。北新關徵收雜貨稅,其稅課來源「上賴江西、閩廣,下賴蘇、杭、常、鎮等商貨」;南新關徵收竹木稅,竹木主要產自西部山區的金華、嚴州、徽州等府,順錢塘江上游各支流抵杭,轉運江南各地。[12]有些學者認為,江南地區的市鎮是超層級的,可以越過市鎮所屬的府、縣城市直接通向全國性市場。[13]但也有些研究者指出,它們仍存在一定的層級關係。[14]不管怎樣,有一點是肯定的,由於城鎮分布密集,市鎮與市鎮、市鎮與城市之間的距離一般都比較近,而且一般都位於交通要津,如塘棲,「當水陸孔道,泉貨湊集」。新市鎮也是「水陸環繞,舟車通利」。如湖州每天還有夜航船往返於各地,交通十分方便。它們之間的聯繫廣泛而密切。[15]不僅如此,這些市鎮還通過便利的交通與廣大的農村連成一體。關於這種聯繫,費孝通先生以震澤為例,做過非常清晰的描述:
農民將農業產品運到震澤出售,又從震澤買回所需的日用工業品。對於鎮周圍的農民生活來說,震澤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經濟中心。而航船主、學徒以及米行、絲行、醬園、雜貨店等商店的老闆則共同構成一個龐大的商品流通組織。震澤通過航船與其周圍一定區域的農村連成了一片。到震澤來的幾百條航船有或長或短的航線。這幾百條航線有一頭都落在震澤這一點上,另一頭則牽著周圍一片農村。 當地人把這一片滋養著震澤鎮同時又受到震澤鎮反哺的農村稱之為「鄉腳」。[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