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綜合高中課程發展研究> 三、對國內綜合高中實施現狀的反思

三、對國內綜合高中實施現狀的反思

2024-08-14 21:34:55 作者: 肖建彬

  從江蘇等地試辦綜合高中的進程,特別是其實施現狀來看,它與國際上興辦綜合高中的實踐及累積的相關經驗有明顯的差別。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我國試辦綜合高中的特殊歷史背景、中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基礎及發展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四地推進綜合高中試辦試行的探索與經驗,能夠為進一步深化我國綜合高中的研究與實踐提供寶貴的經驗。

  (一)明確綜合高中的發展目標

  培養什麼樣的人,這一問題直接決定著綜合高中的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及結果評價等。作為一種特殊的高中教育組織形式,綜合高中的培養目標應具有自身特色,不能簡單複製以往普通高中或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從美國、英國、德國與瑞典、芬蘭等一系列國家創建綜合高中的經驗看,綜合高中發端於對教育公平的追求和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它是「集全體青少年於同一屋檐下受教育」的機構,是「將造就『全人』視為自己的培養目標……而非狹隘地關注學生的學術成績和職業技能發展」的機構,「在同一機構內面向全體具有不同能力和傾向的學生,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機會,公平、民主以及『全人』發展目標,是綜合高中的本質及初衷所在」。[24]

  相較而言,我國20世紀90年代末期推進綜合高中試點,是特定時期解決職業高中、薄弱高中生存困境的需要,而鼓勵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相互融通、資源互惠共享的權宜之計,是基於學校生存的需要而非學生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其目標定位、指導思想從試辦初期出現了偏差。[25]同時,在我國傳統文化與社會發展的共同作用下,升學需求越發強烈,使綜合高中的最終的表現形態集中於職業高中內設的綜合高中。雖然江蘇省通過對口升學招生模式的多次調整,強化了對綜合高中培養方向及培養過程的引導,形成了學生繼續向上的通路,解決了中職學校「招不進來、走不出去」的問題,但究其根本,在缺少明確的培養目標、辦學性質和發展定位的條件下,這終究是一種以升學導向為核心的辦學模式,而「一校兩部」(綜合高中部與專業系部)的設置延續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兩條軌道分而置之的局面,其課程設置難以體現綜合高中本應具備的種類多樣、自由選擇與靈活轉換等多種特點。例如,浙江省停辦綜合高中,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綜合高中的辦學質量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培養目標與培養實際脫節;課程設置與辦學目標不一致;重辦學模式而輕教學管理;辦學保障條件不充分。這使綜合高中培養的學生沒有「出口」,成為夾縫群體,向上不能考上一般本科或升入高職院校,向下不能解決就業問題。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二)釐清綜合高中的發展定位

  綜合高中究竟是一種相對獨立的辦學類型,還是一種隸屬於普通高中或職業高中的辦學模式?從美、英、德、日等多國的實施情況看,綜合高中是除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之外的第三種高中類型,是可以與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並行發展、公平競爭的、相對獨立的辦學類型。相較而言,我國江蘇等地中等教育的改革實踐中,綜合高中要麼被當作中職學校內一種特殊的學生培養方式,要麼被認定為未來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始終未能走出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雙軌並行的框架而重新界定綜合高中的屬性,未能改變綜合高中對原有兩軌的隸屬關係,在相當程度上限制了綜合高中的發展。為此,在後續的改革實踐中,「必須加大對綜合高中的系統研究,認真總結綜合高中發展的經驗教訓,積極學習國外綜合高中發展的先進理念和主要模式,明確綜合高中的內涵與外延,準確定位綜合高中的本質屬性,探索綜合高中的新模式」[26]。

  (三)加強綜合高中課程體系的研究與開發

  作為一種不同於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的辦學類型,綜合高中的課程不是普通高中課程與職業高中課程的簡單疊加;也不應以考試科目及其具體要求作為課程設計的主要甚至唯一依據,從而淡化課程與培養目標之間的內在聯繫。綜合高中的課程體系,必須立足於其自身的目標定位和主要職能,在兼顧學生升學、就業和全面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從普職融通的高度重新進行課程系統設計及相應教材的開發。在課程方案的研製中,應該整合普職雙方的研究力量,綜合普高、職高與國際綜合高中的課程開發與實施經驗,從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的角度,建構一整套兼具課程類型多樣、課程轉換靈活、課程選擇廣泛、課程資源融通等特徵的課程體系,在幫助學生奠定今後學習和發展的堅實基礎上,也能為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發展提供必需的支持。

  (四)強化綜合高中發展的政策引導與保障

  進一步推進綜合高中的實踐探索,更需要國家及地方教育政策的引導與保障。江蘇省在中職學校舉辦綜合高中的形式之所以能夠延續至今,與其教育行政部門全力推進對口單招政策,並不斷加以修正和完善有直接的關係。廣西、重慶兩地的教育部門都曾經希望推行綜合高中的辦學模式,也出台了相應的管理保障措施。但其在推進的過程中,遭遇了不小的困難和阻力。這些困難是多方面的,既有來自學校方面的困難,如學生管理上涉及的雙學籍問題、教學組織問題、課程組織問題、師資培養問題等,又有來自政府自身的,如雙學籍學生的財政對應撥款問題、學校管理對口問題等,還有來自社會方面的,由於當前社會與家長仍對職業教育持有一種歧視性態度,因此當一般性的普通高中受到示範性高中的強力擠壓時,綜合高中的生存空間是相對較小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相關部門負責人甚至認為該自治區綜合高中試點工作已經「夭折」,6所作為試點的綜合高中也「回到原點」了。本次調查中,多位訪談人員也對廣西或重慶的綜合高中前景表示懷疑。這說明綜合高中的推進確實面臨著許多不可迴避的困難。對高中階段的教育改革而言,發展綜合高中教育,不是簡單的辦學模式的改革,不是在原有普通高中或職業高中軌道上的修修補補,而是涉及整個高中教育領域的系統變革,是關涉整個高中階段教育結構調整和優化的系統工程。為此,國家要做好頂層設計,明確綜合高中的戰略定位、形成綜合高中的實施綱領,設立綜合高中事務歸口管理部門,落實在綜合高中關鍵領域的政策導引和制度驅動。地方層面更要緊密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做好綜合高中發展的整體規劃與布局安排,落實高中招生與考試等相關制度的配套改革,建立與綜合高中課程體系相適應的資源共享共建機制等。

  [1] [美]J.B.科南特:《科南特教育論著選》,171頁,陳友松,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Harlow G Unger,Encyclopeida of American Education,New York:Facts on File,2007,p.290.

  [3]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2159頁,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4] 劉麗群:《我國綜合高中發展的現實問題與路徑選擇》,載《教育研究》,2013(6)。

  [5] 楊天平,江松貴:《我國綜合高中發展中的四個「不綜合」問題舉要》,載《上海教育科研》,2005(5)。

  [6] 高利民:《國內綜合高中辦學模式的整體觀察與思考》,載《當代教育論壇》,2004(9)。

  [7] 楊天平,江松貴:《我國綜合高中發展中的四個「不綜合」問題舉要》,載《上海教育科研》,2005(5)。

  [8] 常寶寧,袁桂林:《我國綜合高中發展的歷史考察與現實審視》,載《當代教育科學》,2013(4)。

  [9] 劉麗群:《我國綜合高中發展的現實問題與路徑選擇》,載《教育研究》,2013(6)。

  [10] 高利民:《國內綜合高中辦學模式的整體觀察與思考》,載《當代教育論壇》,2004(9)。

  [11] 劉慧勇:《我國綜合高中發展中的課程教材問題與對策》,載《教學與管理》,2004(6)。

  [12] 李曉:《對綜合高中「叫停」的思考》,載《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8)。

  [13] 劉麗群:《我國綜合高中發展的現實問題與路徑選擇》,載《教育研究》,2013(6)。

  [14] 高利民:《國內綜合高中辦學模式的整體觀察與思考》,載《當代教育論壇》,2004(9)。

  [15] 浙江省教育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和推廣綜合高中教育模式的意見〉的通知》,http://www.zjedu.gov.cn/news/508.html,2015-10-05。

  [16] 溫州市教育局:《關於做好2006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http://edu.66wz.com/system/2006/04/07/100097002.shtml,2015-10-05。

  [17] 葉小靜:《今年高中招生計劃確定》,載《溫州日報》,2008-04-25。

  [18] 桂建生:《論綜合高中教育的產生、現狀及發展》,載《當代教育論壇》,2005(2)。

  [19] 「重慶市綜合高中辦學模式實驗與研究」課題組:《綜合高中辦學的實踐與探索》,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5。

  [20] 張婷:《突破的不僅是考試本身——江蘇堅持6年深化高校對口單招改革的實踐引人思考》,載《中國教育報》,2013-06-20。

  [21] 張婷:《突破的不僅是考試本身——江蘇堅持6年深化高校對口單招改革的實踐引人思考》,載《中國教育報》,2013-06-20。

  [22] 康紅兵:《農村綜合高中發展的可行性分析與對策》,載《職業教育研究》,2008(4)。

  [23] 王來法,陳雲喜:《經濟欠發達地區應及早試辦「綜合高中」》,載《教育與職業》,1999(8)。

  [24] 劉麗群:《我國綜合高中發展的現實問題與路徑選擇》,載《教育研究》,2013(6)。

  [25] 劉麗群,彭李:《從國際經驗看我國綜合高中發展的戰略轉型與制度創新》,載《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2)。

  [26] 常寶寧,袁桂林:《我國綜合高中的歷史考察與現實審視》,載《當代教育科學》,2013(4)。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