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會民主化和對教育公平的追求是綜合高中萌生與發展的重要動因
2024-08-14 21:33:06
作者: 肖建彬
綜合高中的萌生條件,無一不與社會民主化強調以人為本,追求公平、自由與個性有密切關係。
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自獨立戰爭後,建立了一個真正意義的民主國家,普通教育是實現社會均衡發展的重要工具。20世紀20年代以來,美國逐步普及高中教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分置的狀況難以令美國公眾滿意,人們不再滿足非普即職的高中選擇模式,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一種具備多種功能,並且提供多樣化課程選擇的新型高中——綜合高中便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20世紀中葉以後,美國普及了高中教育,如何為所有人提供一個公平的教育環境,成了當時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高中可供學習如何讓位於如何公平地就讀高中。人們普遍認為,公立學校是所有人共享的學校,應該為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綜合中學的目的就是保障教育的公平與民主,在學校里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期望進行分流培養。綜合高中的出現既可以打破人為的社會分層,促進社會的流動與社會公平,同時又可以為社會培養多樣化的人才。雖然高中階段的分流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但過早分流、一次分流和被動分流仍然飽受詬病。美國是一個崇尚個性的社會,高中非普即職的二維結構嚴重影響了學生選擇的自由。因為非普即職的二維結構,使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分別成為相互獨立的體系,所以學生一旦進入不同的學校,就意味著他們做出了不同的職業或生活選擇,這種過早分流的教育既違背了人們的意願,又違背了美國所追求的自由民主的精神。
英國推行綜合高中主要受到社會民主化下教育機會均等思想的影響。20世紀前,英國形成了平行的雙軌制教育制度,這種單一的中等學校嚴重製約了英國中等教育的發展,也制約了人的個性充分發展。1945年工黨執政,明確把「人人受中等教育」和「教育機會均等」作為政府努力實現的目標。1947年後,在教育部的默許下,各地方教育當局開始嘗試建立綜合中學,其中大多在偏僻的農村地區。《1976年教育法》把綜合中學的發展上升到國家立法層面,到1980年,綜合中學基本成為英國中等教育的主要類型。
日本綜合高中的發展改革,與其說是高中辦學模式的理念更新,不如說是對學科教育課程發展思考的多次變革。整體而言,日本綜合中學的發展,是順應新自由主義發展思潮的產物。20世紀80年代末,文部省開始以「自由化」「個性化」的觀點重新審定各學校階段的「學習指導要領」(教學大綱),在小學低年級開設生活課,在高中新設綜合學科,全力推進不以升學為目標的中等教育改革,開始了影響至今的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此次改革重點之一就是為培養「個性化」的人才,推進高中教育多樣化。基於此,新一輪的日本高中改革把關注點落在教育振興計劃提出的四個基本發展方向上,即培養在社會中生存的能力,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構建學習的安全支撐網,形成人與人之間的紐帶並建立富有活力的共同體。
瑞典創辦綜合高中是為了適應教育發展民主化的訴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的20年間成為瑞典戰後發展的黃金時代。為了保證瑞典各地區的入學機會均等,著名瑞典學者卡塞爾提議,應設立一種融現行三類高中於一體的新型學校,為了使學生適應當代社會變革和職業流動的新情況,高中的課程設置也有必要作較大的調整。在普通高中、商業高中、工業高中、職業學校等各類高中名目繁多的情況下,為與義務教育相銜接,將教育體系由過於專門化變為具有廣泛的普適性,使學生適應未來的社會專業要求,進行綜合高中的改革成為發展的必然訴求。
我國台灣地區綜合高中的創辦與其政治民主化、社會多元化及國際教育改革趨勢有關。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台灣的政治體制向政治民主化方向轉變。政治體制的民主改革與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革、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以及由此帶來的人的觀念的變革。由於政治民主化的發展,台灣人民要求當局提供人民自由平等的教育機會,過早分流教育的設計,容易導致個人因為社會經濟背景的不同而被剝奪了公平競爭的機會;為此,建立綜合高中,既可以讓學生在相同學習環境中,接受適性的教育發展機會;也可以讓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學生在相同環境下共同成長,促進社會階層的公平流動。同時,這種學制是對個人學習選擇權的尊重,有利於個人的職業試探和生涯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後,中等教育多元化、舉辦綜合高中成了國際教育改革的趨勢,為了順應這種趨勢,台灣在1996年開始嘗試創辦綜合高中。
可以說,沒有社會民主和對教育公平的追求,綜合高中是不可能萌生的。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