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綜合高中課程發展研究> 二、綜合高中的目標定位

二、綜合高中的目標定位

2024-08-14 21:30:18 作者: 肖建彬

  就起源來看,綜合高中的興起旨在給處於人生轉折中的學子提供多種發展的可能性,使其能及時發現自我、實現自我,達到個體發展與社會需要的平順銜接。放眼世界,綜合高中的培養目標,各國側重略有不同。例如,美國綜合高中的目標是給所有學生奠定文化科學基礎的中等教育,並為不再升學的學生提供謀生技能的職業課程。而在英國,綜合高中被認為是有別於學術型和職業型高中的第三種模式。如果說學術型高中體現的是精英教育,職業型高中體現的是專門教育,那麼綜合高中就體現了大眾教育,「教育機會均等」是綜合高中的價值追求,社會整合是其政治目標。[7]在瑞典,綜合高中的培養目標是使理論型人才與職業型人才並重,即學生既可以在短期(二至三年)的學制中成為具備職業技能的人,也可以在相對較長(四年)的學制中發展為學術研究者。由於瑞典的綜合高中在課程內容上充分糅合了學術和職業兩種內容,因此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學習。此外,像德國、日本和我國台灣,綜合高中的目標主要還是為學生升學深造做準備,但也提供職業課程供學生選修,真正培養職業人才的學校主要還是職業高中。

  目前我國尚未出台相關文件對綜合高中的培養目標做明確的說明,各地方在試行中均按照自身的理解和需要對綜合高中的培養目標進行了設定。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2014年《關於在職業高中開展綜合高中班試點的通知》提出,綜合高中是高中階段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互相滲透融合,為學生提供升學為主、就業為輔的一種教育模式,綜合高中培養的是既有紮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又達到一定的專業技能標準的綜合性人才;

  

  上海市2001年《關於本市中等學校進行綜合高中試點工作的意見》中寫道,綜合高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普通高中文化基礎知識和中等職業教育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具有繼續學習能力和一定就業能力的高素質畢業生」。

  浙江省2001年《關於進一步完善和推廣綜合高中教育模式的意見》則將綜合高中的培養目標定為「為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輸送合格生源的同時,兼顧部分畢業生直接就業的需求,使所有畢業生均達到普通高中的文化水平,其中升高職和直接就業的畢業生兼有一技之長(即獲取初級以上技術等級證書)」。

  湖南省2013年《綜合高中建設標準(試行)》對此的理解是「為在工程技術、科技發明、設計製作等應用領域有興趣和發展潛質的學生提供學習發展平台,為學生未來的專業選擇和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2012年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關於開展綜合高中試點工作的通知》則認定目標是培養「具有普通高中文化基礎知識和中等職業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具有繼續學習能力和一定就業能力的高素質畢業生,為學生升入高等院校打下堅實的文化知識基礎和職業基本技能基礎,為社會培養較高文化水平的應用型人才」。

  從各地的相關文件精神可看出,目前對於綜合高中的培養目標還缺乏共識,有的地方強調升學為主、就業為輔,有的地方則是兼顧兩頭、不偏不倚,還有的地方更重視技能培養,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這些目標定位,其出發點基本上是社會本位的,即根據社會需要來設定的,綜合高中充分考慮個人需求的初衷很有可能遭到削弱。

  我們認為,從綜合高中的理念來看,其本意是改變以往早早為學生「定性」的做法,適當延遲學生的分流時間。這樣做,一是可以夯實學生的基本知識基礎,拓寬其後續選擇的廣度,二是為學生的自我意識覺醒提供寬裕的時間,三是也可以令那些已經做出發展選擇但在嘗試過後發現不合適的學生擁有兩次甚至多次修正的機會。因此,綜合高中的培養目標,應當與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均有所不同,確保學生基本素養的形成和鞏固,兼顧升學和就業,才是綜合高中應有的定位和目標。所謂基本素養,即為人之「道」,包括了人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各領域的基本知識,這是社會對現代人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還有一些可以被理解為「術」的特殊素養,如基本的生活技能、工農林漁牧等具體領域的專門技藝、琴棋書畫等藝術才能。這是個人生存或個性發展的專門性素養,是「我」不同於「他人」的生命體現。只有以「道」為本,以「術」為輔,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質和知識底蘊,無論進入社會還是繼續從事理論學習,人們都能應付自如。至於升學抑或是就業,是自我素養提升的自然結果,可謂水到渠成。給予學生最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探尋自我、提升自我,摒棄以升學為目標的考試型學習和以就業為目的的技術型學習,回歸以素質提升為目標的通識型學習,才是綜合高中最大的特色和價值。

  因此,在培養目標的設定上,如果普通高中強調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職業高中強調為社會輸送合格勞動者,那麼綜合中學則應該強調為學生提供多種和多次的發展選擇,即突顯給學生多種發展的空間與可能,讓學生在適當的時候合理分流,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與人生選擇得到充分的尊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