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綜合高中課程發展研究> 綜合高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報告(代序)

綜合高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報告(代序)

2024-08-14 21:30:05 作者: 肖建彬

  「綜合高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是2013—2014年廣東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項資金資助項目。[1]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堅持理論研究、調查研究與比較研究相結合,對綜合高中課程這個「既老舊又新鮮」的問題展開了比較深入而系統的研究,並取得了預期成果,《綜合高中課程發展研究》即是此項研究的成果。

  第一,綜合高中作為高中教育發展的「第三條道路」,具有獨特性,有其特定的適用群體,是高中教育多樣化的必然選擇。

  綜合高中指具有或涵蓋了多種教育計劃及培養目標,實行「普職一體化」高中教育模式的一種獨立學校類型。從層級上說,它屬於高中階段教育;從類型上說,它屬於「綜合」教育類型,既不是普通高中教育,也不是職業高中教育,但其既有普通高中教育功能,又有職業高中教育功能,是獨立於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之外的一種新的學校類型,也有人稱之為「第三條道路」或「第三種學校」,它的獨特性具有以下表現。首先,它具有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融通性,包括課程供給的混合、人才培養目標的混合、畢業生出口的混合,管理評價的混合,但首要指向的是辦學功能的混合。實現普職融通,是綜合高中最根本的特質,只有「全融通」才是真正的、完全的綜合高中。其次,在學生分流上,它具有延遲性與多次性,實現普職互轉,即這種分流本質上是培養方向的分流,而不是水平分流。再次,以「全人」和個性發展為基點,培養多樣化的學生。最後,以模塊化、訂單化方式設置課程,學制、學分靈活。綜合高中的課程是一個門類眾多的體系,至少可以分成三個模塊:基礎課程模塊、學術課程模塊、職業課程模塊。每個課程模塊可以根據不同學科、年級或專業要求分成次一級的課程模塊,並依此方式進一步拆分。學生定向選擇相應的課程模塊,最終形成個性化的課程組合。推進高中教育多樣化,大力發展綜合中學應該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第二,綜合高中是現代社會發展的產物,綜合高中的發展需要三大社會歷史條件。現階段,中國已具備發展綜合高中的條件。

  在學制發展史上,綜合高中是晚於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出現的一種學校類型。綜合高中的理念起源於20世紀初的美國,當時美國已完成初等教育的普及,並且進入中等教育發展階段。中等教育發展的一系列問題,如中學的課程設置、中學與大學的銜接、職業教育和通識教育的矛盾等,成為社會關心的問題。隨著外來移民的大量湧入,中學教育的對象變得多元化,中等教育內容必須考慮這部分學生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教育協會成立了「中等教育改組委員會」(US Medium Education reshuffle Board),並在1918年發表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則》(The Basic Principle of medium Education)報告。這份迄今為止被譽為「美國中等教育基石」的報告,提出了美國中等教育的理念、主要目標和學制設置,並首創了「綜合中學」的概念,認為綜合中學不應是一個選擇機構,也不是大學的附屬機構,而是面向所有學生並為社會服務的學校,它將所有的課程包容在一個統一的組織機構中。在美國綜合高中改革思路的影響下,英國、瑞典、挪威、日本、德國、蘇聯、義大利、法國和瑞士等國相繼創辦了綜合高中。儘管各國在具體實踐上有所側重,但其基本定位是一致的,即根據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提供多種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以解決傳統中學的單一培養模式與社會對人才技能的多元需求之間的矛盾。

  綜合高中的出現必須具備三大社會歷史條件。一是經濟比較發達,特別是產業發展好、多元化、水平高,要求從業人員多樣化、素質高。二是教育比較發達。通常情況下,綜合高中會出現在「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教育發展階段上,並會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浪潮中獲得快速發展。三是社會比較民主。「以人為本」成為制定政策的主要考量,從社會本位過渡到個人本位,充分尊重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充分尊重個體的選擇權。此外,傳統文化也是影響綜合高中發展的重要因素。

  從我國經濟社會與教育的發展水平來看,現階段我國已經具備了發展綜合高中的條件。特別是黨和國家對人的全面發展的高度重視,對核心素養培育的反覆強調,「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成為社會正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和根本宗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相關規定,都為綜合高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思想指引和充分的政策保障。

  第三,發達國家和地區綜合高中的發展特別是目標設置和課程設計上有許多可資借鑑的經驗。

  

  美國綜合中學課程設置分為普通科、職業科和學術科三大領域,並按課程類別開設若干課程模塊來組織課程。普通科是奠定基礎的學科,它包括一定的生活類科目,為學生將來適應現代社會生活設置,半數學生選擇該科;職業科側重職業技能的培養,為畢業後即進入社會工作的學生設置,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學生選擇該科目;學術科側重學術培養與訓練,為有意升入高等學校的學生設置,約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該科目。綜合中學課程類別大致分為30種,分別是農業;建築與環境設計;地區與人種研究;商業;溝通;計算機與諮詢科學;消費者、個人與公共服務;教育;工程;外國語;衛生保健;家政;工藝;法律;文書;文理/普通學科;圖書館與檔案科學;數學;生活科學;軍事科學;多科/科際研究;公眾與娛樂;個人與社會發展;哲學、宗教與神學;自然科學;心理學;公共事務與保護服務;社會科學;行業與工業;視覺與表演藝術等。每個課程類別又開設若干課程模塊。必修保基礎,選修促個性;能力分層,教學分類,生涯規劃,準確定位,普職融合,互聯互通。它的經驗包括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保證學生畢業質量;選修課程由各地方去做,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重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學生合理分流;實現普職融合,互聯互通。

  英國綜合中學確立了「為學生未來生活做準備」課程設置理念,構建了升學、就業、全人教育統一的課程設置目標,形成了「共同課程+分流課程+課程轉換機制」的課程設置模式,特別是靈活的課程轉換機制、普職教育的相互滲透頗具借鑑意義。

  瑞典綜合中學一年級的修課內容基本相同,屬於基礎知識,到了二年級才出現差別。二年制課程是為就業做準備的,三年制的既有為大學做準備的,也有為就業做準備的,而四年制課程則可以使學生獲得高中工程師證書。課程有30個分支專業,分屬6個學科領域: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類(2~3年);護理、社會服務和消費教育類(2年);經濟、商業和辦公工作類(2~3年);工業和手工藝類(2~3年);技術和自然科學類(2~4年);農業、林業和獸醫類(2年)。每個學科領域都有專業的學習計劃,都設有普通教育、學術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課程,做到了就業與升學教育相結合,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和規範性和靈活性相結合。

  日本綜合學科高中的課程由高中必修課、綜合學科特色課、綜合選修課和自由選修課構成。《高中學習指導要領》規定日本所有高中生的必修課最低學分為31分。綜合學科特色課、綜合選修課和自由選修課由不同的學科內容構成。在具體操作上有推薦入學、根據學分制來編寫教育課程、學校間合作的推進、專修學校學習及技能考試成績的學分認定、專門學校轉學的處理以及轉學、入學的積極應對的方式。其中,以「豐富的選修課增加了學校的魅力」「學科特色課程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發展」「學分制的充分利用減少了中途退學的學生」和「可以及早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而值得學習。

  我國台灣地區綜合高中在課程目標設計上著重協助學生習得下列知能,並實現綜合高中教育目標:具備公民生活和繼續進修的基本能力;了解自己的興趣及與工作互動的需求;發展學術預備或職業準備的興趣與知能。在課程理念上將普通科目與職業科目融為一體,為學術性向、職業性向、性向未定的學生提供試探與選擇的空間,其課程設計的精神是兼顧學生升學與就業的需求,藉由試探、輔導等歷程,協助學生選讀適合的課程,以達到適性發展的目標。在課程結構設計上採用學年學分制,包括語文、外國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藝術、生活、體育、活動、專業課程十大類領域;其中,專業課程以學程的方式設計,為學生提供多樣的選擇空間,畢業時至少修滿160學分。學生有高度的選課自由,在高一時,學生奠定基礎,並通過各種試探輔導;在高二時,學生了解自我性向,為升學或就業做準備;高三時,學生則選擇專精課程達成目標實現。其經驗顯示:構建適應綜合高中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是綜合高中良性發展的制度保障;構建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的綜合高中經費投入機制是綜合高中發展的經費保障;構建基於「共同核心課程」的多樣化與選擇性相結合的綜合高中課程結構是綜合高中發展的課程保障;建設綜合高中資訊網和成立綜合高中中心學校是促進綜合高中發展的信息交流保障。

  我國香港地區高中階段教育實行雙軌制,有文法中學、工業中學和職業先修學校三種,其中的職業先修學校實用性課程比重較大,為學生的多方面就業去向打下必要的基礎,一部分學生在中三結業後,可以就業,也可以升讀工業學校技工課程,這具有綜合中學的色彩。

  第四,本研究發現,我國綜合高中走過了一條曲折的道路,現在已經走到有望快速健康發展的入口處,迫切需要政府的推動。

  我國是繼美國後最早推行綜合高中的國家,但只推行了10年便停辦了。新中國成立後,高中實行普職分離的雙軌制,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高中階段引入一些與生產勞動技術相關的知識與課程,雖然這些知識與課程簡單、粗糙,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普職融通的思想和共享教育資源的願景。改革開放初期,為了讓無法升學的學生畢業後能夠順利就業,城市裡的普通高中開始在高三年級實行分流,準備升學的學生繼續接受升學預備教育,升學無望的學生接受職業預備教育,這種情況與民國初期普通中學的改革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高校擴招後,國家開始鼓勵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相互融通,許多地方開始在職業高中增設普通班,也有少部分綜合高中是由薄弱的普通高中轉型而來的。1999年1月國務院發布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正式提出「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可發展綜合高中」,這為綜合高中的快速健康發展開闢了道路,試點工作隨即在全國許多地方悄然展開,但21世紀的前10年試點進展並不順暢。從國家政策特別是規劃綱要看,綜合高中成為高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選項,無論制度還是模式,持券者都還沒有真正入門。現在,發展條件已備,政策口子已開,綜合高中正在成為高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選項,但是誰來將綜合高中「扶上馬,送一程」呢?我們認為,綜合高中快速健康發展,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推動。

  第五,課題組認為,我國迫切需要發展綜合高中,並且具備了相應的社會歷史條件和政策引導,地方各級政府必須順應這種需要。

  長期以來,我國高中階段的教育改革發展很不盡如人意,所受詬病也特別多。大力發展綜合高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二是教育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三是我國高中生個性發展的迫切需要,對於淡化「普職對立」的文化衝突也很有意義。同時,我國也具有大力發展綜合高中的經驗基礎,包括多年來的綜合高中的試點探索,為我國大力發展綜合高中培育了社會基礎;部分省份發展綜合高中的做法與經驗,為我國大力發展綜合高中提供了經驗借鑑,具體來說,有「行政統籌出台政策,為綜合高中發展保駕護航」「分類試點推進,逐步探索綜合高中辦學模式」「準確研判學生發展需求,適應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學校自發主動探索,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現在,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很快,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民主化、法治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成為重要的執政理念;我國已實現「普九」,絕大多數地方已實現「普高」(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普幼」(普及學前教育),即將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發展綜合高中以推動高中教育多樣化正適其宜。政府可以也必須大有作為。有需要、有條件、有基礎、中央有政策指引,將這些因素轉化為地方各級政府的認識和行動,是綜合高中發展的瓶頸所在。

  第六,課題組認為,從發展的歷史與現實來看,綜合高中有三種典型模式,但只有融合型的高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綜合高中。

  從管理體制來看,可以分為聯合制綜合高中和融合性綜合高中兩種類型。從創建路徑來分,可以分為三種類型:職業高中招收普高班成為綜合高中,普通高中滲透職業教育轉型而成綜合高中,新辦綜合高中。與這三種模式相應的三種課程取向:升學導向為主的綜合高中,就業導向為主的綜合高中,融合導向為主的綜合高中。我們認為,只有融合導向為主的綜合高中才能真正體現高中綜合的本質。

  依據課程體系的整合程度,課程綜合通常有以下三種方式[2]:一是「3年一貫融合式」,即將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內容與要素完全整合,高度綜合併貫穿整個高中階段;二是「1+1+1融合式」,即採取高一統整、高二試探、高三分流的方式,分階段學習不同類型課程與內容;三是「2+1融合式」,即前兩年學習普通教育(或職業教育)內容,後一年學習職業教育(或普通教育)內容。我們認為,三年一貫整體融合是理想的追求,藉由後兩種模式進行過渡也是可行的選擇。

  第七,課題組認為,課程體系構建是綜合高中走向成功的關鍵,這是對世界綜合高中發展經驗得失的總結。因此,開設綜合中學,在課程體系構建方面必須重視課程目標、課程結構及課程管理的設計,使之充分體現出綜合高中的特點。

  在課程目標上,綜合高中課程體系要體現:一是注重為學生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共同的基礎。二是注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充分的支持。三是注重為學生的適性發展提供可選擇的機會。四是注重為學生增進自我認識提供適切的引導。

  在課程結構上,綜合高中課程體系的設置特點主要反映在課程門類的構成、課程門類的組織以及課時比例的安排三個方面。

  在課程管理上,綜合高中課程體系要實行分權式的管理制度,並建立與之配套的管理機制。

  第八,本課題組依據綜合高中課程體系的特點,設計了廣東省綜合高中課程方案。

  方案堅持綜合高中辦學三原則:發展性原則、選擇性原則、基礎性原則。

  方案依據綜合高中課程的功能定位,設置四種類型的課程,一是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基的基礎課程,二是為學生繼續升學做準備的學術課程,三是為學生未來職業生涯做準備的技術課程,四是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適應社會的拓展課程。

  基礎課程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升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規劃意識,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跨學科思考的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及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基礎課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語文、數學、外語(英語等)、通識、體育與健康、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其中,通識是新增的跨學科領域科目,藝術與音樂、美術並行設置,供學校選擇。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設兩種或多種外語。

  學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與基礎課程積極配合,依託各科目縱橫兩個方向的有效連接,幫助學生夯實學業基礎,為其升入普通高等院校提供充分的支持。學術課程在橫向上要參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的要求,增設歷史、地理、生物、化學、物理的研究性學習,在縱向上要適度加深基礎課程中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的難度,以保證達到國家對普通高中學生學術水平的相應要求。

  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為學生升入高職院校或直接就業提供充分的支持。技術課程由專業基礎、專業專門化和專業實踐課程組成,主要涉及農林牧漁、交通運輸、生化與藥品、資源開發與測繪、材料與能源、土建、水利、製造、旅遊、環保氣象與安全、輕紡食品、財經、醫藥衛生、公共事業、文化教育、藝術設計傳媒、公安和法律共18個門類。學校要緊密聯繫生產勞動實際和社會實踐開設專業課程,原則上各校開設的專業數量不能少於兩個。

  拓展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拓展學生的選學空間,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和發展學生的學習潛力、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充分的支持。它主要包括知識拓展、能力拓展、興趣拓展和實踐拓展四種類型,每種類型涵蓋針對不同主題的多個課程模塊。學校可以根據不同學段、發展方向及專業類型,積極整合內外資源,分層遞進的設置拓展課程的模塊內容,原則上各類選修課程開設的模塊不能少於6個。學校可以採用「限選」和「任選」兩種方式開設拓展課程,形成與學術類課程和職業類課程相匹配的模塊組合,以保證學生修習課程的系統性和豐富性。

  在課程設置上,綜合高中的學制為三年。整個學習期間,根據學生個人的學習水平、能力及興趣等,進行兩次分流。第一學年結束前,根據學術發展和職業發展兩個方向,對學生進行第一次分流;第二學年結束前,則根據升入普通高等院校、升入高職院校和直接就業三種目標,再次對學生進行分流。綜合高中的課程要根據學生發展方向及目標的變化,通過不同課程類型的組合與內容比例的調整,達到分類培養的要求。

  具體而言,綜合高中的課程由公共課程和專門課程兩部分構成。公共課程主要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課程與拓展課程,基礎課程以公共必修形式開設,拓展課程以公共選修的形式開設。專門課程主要是供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選擇修習的學術課程或職業課程,以必修課程的形式開設,供學生第一次分流後學習使用。

  學生第二次分流之後,可針對以直接就業為目的的學生特點及實際需求,適度調整基礎課程與職業課程的比例。在基礎課程達到中等水平的條件下,可適當減少或免修基礎課程的教學時數,以便增加職業類專業實踐課程的教學時數,保證學生有相對充分的時間參與綜合實訓和崗位實習等活動。

  第九,課題組認為,綜合高中課程體系需要有效的組織實施,包括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課程、充分而恰當地指導選課、靈活而多樣地開展教學、建立綜合高中教研體系、積極開發、共享課程資源和建立發展性評價制度。

  第十,發展綜合高中要有完善的配套政策,包括把綜合高中改革試點列入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加強高校招生錄取配套政策研製;明確綜合高中申辦條件;制定綜合高中師資解決方案;確定綜合高中辦學模式;理順綜合高中招生、學制、學籍管理等問題;出台綜合高中課程方案;出台綜合高中評價方案。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人是最具有多樣性的物種。在「學術」與「技能」之間,實際上橫亘著廣闊的過渡地帶。同樣,在「學術性向者」與「技能性向者」之間也存在著大量的「第三種人群」。我們的教育制度設計應關切這一群體的訴求。在需要做出人生抉擇的階段,如果人們只有一次機會在「非此即彼」的備選答案中做出選擇,這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非常艱難的,也可能是人們抱憾終身的因素之一。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好教育不僅是科學的、豐富的,而且也是多樣的、可選擇的。而這正是綜合高中的生命力所在。

  是的,我們為什麼不讓人們有多種選擇呢?我們為什麼不讓人們有多次選擇呢?新時代已經來臨,可以預言,綜合高中的春天很快也會到來。

  課題組

  [1] 本研究項目於2014年11月申報,廣東省財政廳於2015年3月下達批覆文件。課題組隨即籌備開題工作,並於2015年4月14日正式開題,研究時間為6個月,各項工作進展順利。2015年11月19日,課題組所在單位科研處邀請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盧曉中教授、深圳大學師範學院李臣教授、廣東省教育研究院職業教育研究室李海東主任、佛山市高明區人民政府蘇年福副區長、河源技師學院黎海波校長等組成專家組,對課題進行現場結題評審。同時,邀請廣東省教育廳(項目發包方)相關處室負責同志到會指導。專家組認為該課題研究完成了預定研究任務,達到了預期研究目標,一致同意通過對該課題成果的鑑定,同時建議:1.在進一步完善綜合高中課程方案的基礎上,研製綜合高中課程的實施方案;2.在後續研究中,進一步深化國際比較研究,加強國內外綜合高中學校個案研究,結合綜合高中辦學過程深化綜合高中課程體系研究。為此,課題組對課題成果進行深化研究和進一步完善,同時擬訂了後續研究計劃。

  [2] 劉麗群:《我國綜合高中發展的現實問題與路徑選擇》,載《教育研究》,2013(6)。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