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能力與知識、技能
2024-08-14 21:24:51
作者: 赫崇飛
能力與知識、技能之間既有聯繫,也有區別。儘管能力水平高低與知識水平和技能的高低之間有某種聯繫,但不能據此認為能力就等於知識、技能。
能力與知識技能之間的區別表現為四個方面:
(1)能力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而知識是人類社會歷史經驗的總結和概括,它既是人類心理活動的結果,又是個體心理活動的對象和內容。例如,數、理、化各科知識,是人類社會歷史經驗的總結,是前人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是前人心理活動的結果。同時,這些知識也是每個人心理活動的對象和內容,在學校要學習它,到社會上要用到它。所以,知識是一種經驗,與能力相去甚遠。至於技能,它是一種經過練習鞏固下來的自動化的動作系統,它以外在行為的形式被人所掌握,被人所運用。例如,騎車、游泳、打球、跳舞等,如果人掌握了從事這些活動所需的相應技能,那麼其動作組織體系往往就能達到自動化的程度。技能與能力也不同,能力是內隱的,而技能則是外顯的動作體系。
(2)知識、技能的掌握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例如,練習織毛衣,可能三五天就能學會;學習用未知數解題,兩三個小時便能學會。但要形成某項能力,則需要較長的時間。例如,你現在已經具有的記憶能力,是在出生後與環境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3)能力與知識、技能的發展趨勢也不相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知識經驗越來越豐富,技能水平也越來越高級,但一個人的能力卻隨年齡的增長有一個從形成、發展到高峰,然後逐漸衰退的過程。例如,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朋友的文學知識越來越豐富,不但了解了中國文學,還熟知外國文學,且在一生中,這方面的知識還會不斷積累。但人吸收文學知識的能力則不是表現出一味提高的趨勢,而是發展到某個年齡段(20~34歲)達到高峰,然後自然下降和衰退。例如,少年時耳聰目明,年老後則眼花耳聾;老年人嘮嘮叨叨,說完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也正是由於其記憶力衰退所致。
(4)能力與知識、技能的概括化程度不同,遷移範圍的寬窄便有很大區別。能力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徵,從形成上來看,它是在個體身上固定下來的概括化的東西。而一個人的知識、技能雖然也有一定的概括性,但與能力相比,兩者概括的性質不同。
技能是由於練習而鞏固了的行為方式,它是相應行為方式概括化的結果。而能力則是調節行動和活動的相應心理過程概括化的結果。由於兩者概括化的性質不同,它們遷移的程度也不一樣,前者遷移的範圍較窄,後者遷移的範圍較廣。例如,學會打籃球的人,至多也只能將其相應的能力遷移到有關的球類運動中去;而形成敏銳的觀察能力後,則幾乎可以在人的一切活動領域都能有所體現,如學習、從事體育活動、購買服裝,甚至是切菜做飯等。與此相似,知識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是對相應經驗的概括,它只能遷移到與其相似的場合中去,如學習加減法的規則,只能在生活中有關數量關係方面的問題上有所應用;而在反映客觀現實過程中所獲得的記憶力、分析和綜合能力,一旦成為個人的特點,它就可以遷移到不同場合中去,在極廣的範圍內能力和知識、技能雖然不同,但它們又是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
一方面,能力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必要前提。沒有最起碼的感受力和記憶力,就無法接受感性知識;沒有一定的比較、抽象和概括能力,也難以領會理性知識。智力落後兒童之所以跟不上普通班的教學,原因就在於他們的智力落後於正常兒童的水平,缺乏這種必要的前提。能力的高低也會影響掌握知識、技能的快慢、深淺、難易和鞏固程度。此外,理解力強的人在學習中總能深入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質,發現矛盾,提出問題,深入鑽研;而記憶力好的人則過目不忘,隨時提取,準確無誤。另一方面,掌握知識的過程也會導致能力的提高。在學校教學中,教師把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使他們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而學生在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的同時,也發展了自己的觀察能力,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同樣,學生在實驗、實習和參加生產勞動時,在掌握技術的過程中,有關能力也得到發展。
掌握知識的過程和發展能力的過程卻可能不一致。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如果方法得當,就會促進能力的發展,使學生隨著知識的增加變得越來越靈巧。例如,全國勞動模範魏書生老師,利用六步教學法教學生自學語文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了解了語文學習的規律,分析綜合能力不斷提高,使知識掌握的過程成了能力形成的過程。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如果方法不當,就會妨礙能力的發展,甚至使學生隨著知識的增加變得越來越笨拙。如有的老師和家長一味強調分數,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搞題海戰術,學生沒有時間分析、總結和思考,久而久之,頭腦就會越用越僵化,這說明發展能力並不是在掌握知識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總之,能力與知識、技能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割裂其間的聯繫是不對的,但簡單地把能力看成知識、技能也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