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職業的分類
2024-08-14 21:23:14
作者: 赫崇飛
在漫長的原始社會中,人類勞動最早只有按男女性別進行的分工,男的打獵、捕魚,女的採摘果實、挖掘莖塊,所以不存在職業。在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最初的社會大分工,農業、手工業和畜牧業開始成為專門職業。以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職業也越來越多。職業是人類文明和社會分工的標誌。人類歷史上職業的產生和發展,一方面體現了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技進步的結果;另一方面又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了生產的社會化和專業化的發展。一個國家的職業構成,與其國民經濟結構、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有著密切的關係。
由於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職業分類標準也不一,為便於國際比較,1958年國際勞工組織制定了《國際標準職業分類》。1966年又重新修訂,將職業劃分為8大類,在8大類之下又劃分為83個小類、284個細類以及1506個職業項目,所列職業共計1881個。我國的職業分類與國際勞工組織的分類方法基本相似,1995年我國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技術監督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出了《關於制定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的通知,決定編制《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1999年5月出版。它是中國第一部具有國家標準性質的職業分類大全,它第一次將中國的職業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劃分,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在這部大典中,職業被劃分為8大類、66個中類、413個小類、1838個細類(職業)。表4-1是國際勞工局制定的《國際標準職業分類》(ISCO)與我國職業分類標準的對照表。
表4-1 國際標準職業分類與我國職業分類標準的對照表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我國的職業分類中,軍人被單獨作為一類職業,商業和服務業合併為一類職業,其他分類與國際標準職業分類基本相同。這種職業分類基本上包括了社會上的各行各業,從科學家、政府官員、公司經理到工人、農民、售票員、清潔工等無所不包,體現了大職業觀念。然而,這一職業分類只分到職業項目,沒有給出職業崗位。社會職業崗位是由社會勞動生產過程中的組織和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活過程的組織決定的,這主要取決於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也與社會制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