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幼兒友誼的發展
2024-08-15 18:12:33
作者: 孫杰 張永紅
(一)友誼的概念
友誼是一種雙邊的、涉及情感的、平等的、相對穩定的親密關係,是兩個相互喜歡的幼兒結成的關係,是發生在兩兩幼兒之間的關係。友誼是幼兒同伴間主要的社會關係,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幼兒友誼質量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才引起人們關注的研究領域,西方研究者首先對這一領域進行了探索研究。
質量通常被用來定義某樣事物優秀的程度或等級。因此貝爾特·哈吐普(Berndt Hartup)用友誼的積極特徵和消極特徵的平衡來定義友誼質量。即當友誼關係的積極特徵明顯高於消極特徵時就被認為友誼質量高。反之,就認為友誼質量低。幼兒友誼質量是幼兒友誼關係的好壞程度。
哈吐普把友誼關係分為有朋友、朋友的一致性和友誼質量三個維度。有朋友維度可以從是否擁有朋友、擁有朋友的數量、與朋友相處的時間和朋友關係的持續時間等幾個方面來考察。朋友的一致性即朋友之間的相似性,來源於形成朋友關係的內在和外在條件。共同的生活背景(如居住地、家庭背景、階層種族等)、相似的生理特徵(如年齡、性別、長相、身高等)、相近的心理和行為特徵(如能力、學識、性格、行為習慣等)都是產生朋友一致性的條件。
張文新(2002)認為,如果對友誼關係進行界定,有三個條件需要滿足:①友誼是兩個個體之間的一種相互作用的雙向關係,而非一種簡單的喜愛或依戀關係;②友誼是一種較為持久的穩定性關係;③友誼是以信任為基礎、以親密性支持為情感特徵的關係。
(二)幼兒友誼的發展階段
友誼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有著特殊的影響。通過與他人分享隱秘的思想和情感,幼兒和青少年能更好地認識自己和要成為怎樣的人等與自我有關的問題。幼兒友誼的發展表現在親密性、穩定性和選擇性等方面,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友誼的特性也不斷發展變化著。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塞爾曼(Selman,1980)認為兒童友誼的發展有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3~7歲),尚不穩定的友誼關係。幼兒還沒有形成友誼的概念,幼兒間的關係還不能稱之為友誼,而只是短暫的遊戲同伴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和結束都很快,主要取決於朋友之間行為的「大方」或「小氣」。朋友往往與實利和物質屬性以及時空上的接近相關聯。幼兒認為朋友就是與自己一起玩的人,與自己住在一起的人。
第二階段(4~9歲),單向幫助階段。這個階段的幼兒要求朋友能夠服從自己的願望和要求。如果順從自己就是朋友,否則就不是朋友。比如「她總把她的午飯分給我吃」,或者「人們對我不好時,他總幫助我」。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第三階段(6~12歲),雙向幫助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能互相幫助,但還不能共患難。兒童對友誼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顯的功利性特點。
第四階段(9~15歲),親密的共享階段。兒童發展了朋友的概念,認為朋友是分享共同利益和價值的人,能忠實地保守個人的秘密,必要時能給予精神上的支持。這時,友誼較為穩定,通常不為個別或幾個偶然事件所破壞。但這一階段的友誼具有強烈的排他性和獨占性。
第五階段(12歲以後),自主的共存階段,這是友誼發展的最高階段。它以雙方互相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力量,互相獲得自我的身份為特徵。由於擇友更加嚴格,所以建立起來的朋友關係持續時間都比較長。
友誼可以為幼兒提供情感支持,提供更多的玩耍、交往和娛樂的機會,提供社會支持與獲得基本社會技能的機會,友誼還可以提高幼兒的自尊。總之,友誼在幼兒社會性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而沒有朋友則會導致許多不良後果(如更多地可能會有情感問題、觀點採擇能力滯後、社會能力較低、適應性差等)。教育者一定要引導幼兒發展健康積極的友誼關係,從而促進其社會性和個性的健康發展。
(三)友誼質量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幼兒友誼質量對幼兒的社會化具有重要意義,沒有朋友對幼兒心理發展會導致許多不良的結果,如出現情感問題,觀點採擇能力滯後,較少利他性,在加入群體、合作遊戲和處理衝突等社會技能方面存在缺陷。這已被國外的心理學家所證實。陳會昌的研究表明,有計劃地訓練可以幫助幼兒提高互相幫助和指導、解決衝突的水平。相關跨情境的比較研究表明,有朋友的幼兒比沒有朋友的幼兒具有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更高的合作精神、利他主義、自尊水平等人格特質,沒有朋友的幼兒更容易體驗到孤獨感,而有朋友的幼兒更容易體驗到主觀幸福感。
友誼質量對於個人的社會適應和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哈吐普(Hartup)認為,可以把友誼關係分為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表層結構是指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朋友交往的方式和內容不同,友誼關系所面臨的適應性發展任務不同,友誼關係表現出發展變化的階段性和年齡特徵。譬如,學前期幼兒的友誼關係僅僅停留在共同活動和遊戲上;青少年則強調朋友之間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忠誠;成年人的友誼關係則與工作、社會活動和成就需要聯繫在一起。深層結構是指友誼關係雙方的互惠性。
友誼關係使個人順利地適應人生發展的各個轉換時期。譬如,朋友的陪伴使入學幼兒更容易適應學校環境,朋友交往有助於青少年形成自我同一性、避免同一性危機。也有研究表明青春前期的朋友關係可以預測青年期的兩性情愛關係。
如上所述,紐科姆(Newcomb,T.M.)認為,友誼質量較高的人能深入地投入社會活動,並且在分享、合作和相互幫助中體驗到積極的情感,友誼充滿感情色彩,為雙方提供親密交流與袒露的機會,有助於消除幼兒的孤獨感;朋友之間更容易保持和諧一致的狀態;人們交流更頻繁,合作更密切,因此共同任務的操作更有效率;朋友之間的密切、忠誠和相互喜歡的關係可使個人獲得自我價值感、社會安全感和情感上的支持,使個人在生活適應上更容易得到幫助和指導。
友誼質量作為人格適應發展的背景因素在個人的社會、情感和認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作為個人的社會背景因素,友誼質量使個人得到更多的機會去學習和使用有效的人際交往技能,從而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社會地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