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父母的教養方式
2024-08-15 18:12:17
作者: 孫杰 張永紅
父母教養方式是指父母在撫養、教育幼兒的活動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種教養行為的特徵概括,是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行為風格。最早研究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影響的是美國心理學家西蒙茲(P.M.Symonds)。而後,日本心理學家詫摩武俊和美國心理學家鮑德溫(A.L.Baldwin)等都進行了父母養育態度與幼兒個性關係的研究。之後,美國著名的女心理學家鮑姆林德(Baumrind,1977)通過採用實驗觀察、家庭觀察和訪談的研究方法,對父母的教養方式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並提出了自己的理論觀點。她認為親子交往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因此在父母教養方式的定義中應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父母對幼兒所作要求的數量和種類;一是父母對幼兒行為的反饋。
父母對幼兒行為、態度的影響主要通過彼此之間的人際交往而實現。在交往過程中,父母一方面以其自身行為、言語、態度等的特徵,為幼兒提供觀察和模仿的范型;另一方面還通過對幼兒行為的不同反應方式對幼兒行為做出積極的或消極的強化,以此改變或鞏固幼兒的某些具體行為。周宗奎認為,父母還會根據一定的社會準則、規範向幼兒傳授有關的知識與技能,以促進其認知和社會化。
由此可見,父母教養方式是在父母與幼兒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並分化的,它是造成幼兒社會化水平高低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父母教養方式在家庭教養活動中產生並形成,父母教養方式又是圍繞幼兒的社會化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展開的。父母與孩子在一定活動過程中始終是相互作用、互為影響的。
(一)父母教養方式的類型
父母通過不同的方式和途徑影響著幼兒的社會化,這些方式和途徑因父母自身特點及各個家庭的不同背景而存在諸多差異,即教養方式千差萬別。鮑姆林德(Baumrind,1977)經過研究指出,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心理發展密切相關,父母教養方式的差異使幼兒心理發展直接產生不同的結果。麥考比等人(Maccoby & Martin,1983)進一步提出了父母教養方式的四種類型。
1.民主型
這種類型的家長在孩子心目中有權威,但這是建立在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上。父母對幼兒的態度是積極肯定和接納的,他們會給孩子提出合理明確的要求,設立適當的目標,並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適當的限制。這種教養方式的特點是雖然嚴格但是民主。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幼兒,多數具有很強的自信和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對人友好且獨立性強,比較樂觀、積極,善於與人交往。
2.專斷型
專斷型家長的特點是嚴格但不民主。父母對幼兒常常採取拒絕的態度和訓斥、懲罰等消極反應,要求幼兒無條件地服從自己。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家長和孩子是不平等的,他們很少聽取孩子的意見和要求。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幼兒,會容易表現出焦慮、退縮等負面情緒和行為,往往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善於交往,但他們在學校中可能會有較好的表現,比較聽話、守紀律等。
3.放縱型
放縱型的家長對幼兒表現出很多的愛與期待,但是很少對孩子提要求並且很少對其行為進行控制,表現出過分的接納和肯定。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幼兒,往往比較容易衝動、缺乏責任心,不夠成熟。一旦他們的要求不能被滿足,往往會表現出哭鬧等行為,攻擊性較強。對於家長,他們表現出很強的依賴性,往往缺乏恆心和毅力。
4.忽視型
忽視型的家長對幼兒關心不足,他們不會對幼兒提出要求和對其行為進行控制,同時也不會對其表現出愛和期待,父母與幼兒之間的交流很少。對於孩子,他們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質,而不會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幼兒,很容易出現適應障礙,具有較強的攻擊性和衝動性,易發怒且自尊心水平較低,很少為他人考慮。
(二)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
家庭是幼兒出生後最初的生活環境,也是實施早期教育的最初環境。父母教養方式是影響幼兒發展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教養方式關乎人格的建立、成人後人際關係和社會適應的發展。
1.對幼兒社會性認知發展的影響
幼兒社會性發展首先是從家庭開始的,在父母的有意指導和無形影響下,幼兒獲得了自來到世界以來最初的生活經驗、社會知識和行為規範。可以說家庭是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的最早執行者和基本執行者。而在諸多家庭影響因素中,父母教養方式是影響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最重要因素,通過父母的教養行為,幼兒獲得了有關社會的道德標準、最初的價值觀念、個體行為的方式等的態度體系。
西蒙茲是最早關注幼兒社會化的研究者,他探討了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被父母接受的孩子都表現出社會需要的行為,如情緒穩定、興趣廣泛、富有同情心,而被父母拒絕的幼兒大多情緒不穩定、冷漠、倔強並具有逆反心理傾向。鮑德溫研究了父母寬容和民主對孩子的社會化影響,他發現:採用寬容民主教養方式家庭中的孩子會形成愛憎分明的行為特徵,好奇心強並極具創造性;而限制不寬容家庭的幼兒則表現出了與此完全相反的特點。霍夫曼等人的研究表明:強制的方式會阻礙幼兒對社會道德規範的內化,同時也會降低幼兒良知的發展。
陳會昌教授等對北京市172名幼兒從2歲起進行為期兩年的追蹤研究,分別在幼兒2歲、4歲時對其父母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幼兒外顯的問題行為與父母教養態度具有較強的相互作用。我國李媛等人的研究也發現3~6歲幼兒在社交能力、自主能力、獨立性、同情心等社會適應性特徵方面與幼兒的家庭教養存在相關。
教養方式與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研究隨著心理學研究的不斷發展也在發生著新的變化,研究的對象從單一針對父母的教養行為、教養態度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逐漸轉向從父母生活的社會大環境入手,從不同的社會文化、經濟條件、母親職業環境等中尋找影響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社會間接動因。另外,幼兒社會性認知以及行為的發展不僅僅是父母對其單方面的影響,而是一種親子的雙向互動過程。
2.對幼兒性格的影響
家庭被稱為「創造人類性格的工廠」。弗洛伊德曾提出:人格其實在出生後的前五年就已經形成了。幼兒的性格培養對其一生的性格定型起著決定性作用,而父母教養方式是否得當直接關係到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
(1)專斷型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性格的影響。專斷型父母對幼兒的教育很嚴厲,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順心或幼兒的行為不符合父母的願望,就對其進行打罵,這種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條。容易使幼兒形成自卑、懦弱、冷漠等消極情緒,產生恐懼或焦慮的心理,容易發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犟、攻擊和衝動行為。另一種專制是父母對幼兒提供過度保護,包辦、代替幼兒做所有事情,幼兒的自主權受到限制,使幼兒對父母過分依賴,一旦離開父母,易產生分離焦慮,拒絕入園,形成幼兒的退縮行為。過度保護還會養成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難適應集體生活,易造成挫折感,產生對立、自卑、仇視、嫉恨乃至採取攻擊報復行為,以及由於人際關係緊張造成情緒問題等。
資料卡
有個幼兒叫歡歡,剛來幼兒園時,不像別的孩子那樣哭鬧,像個小大人似的,忙這兒忙那兒,開心極了,對待小朋友也是非常熱情。可沒過多久,孩子不再活潑可愛、嘰嘰喳喳了,干起事情來總像是不知所措,甚至問她話時,她也只用點頭和搖頭代替,孩子變得不開心了。原來,孩子的媽媽非常積極,不顧孩子的興趣就給孩子報了舞蹈、網球、繪畫等課外活動課,還在周末給她報了許多興趣班,同時還給她定了兩條不成文的規矩:一是不准和男孩子玩;二是每天放學回家必須向媽媽匯報當天所學的英語知識。孩子在玩時總想著這些規定,所以悶悶不樂;面對媽媽的問題也總是擔心回答不好。久而久之,逐漸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怕犯錯誤,所以越來越不愛說話,繼而發展成為「你問我,我乾脆不理」的局面,性格趨向自閉。
(資料來源:網絡博客,http://blog.sina.com.cn/gaoyaoxiao.2009-12-04)
專斷型父母教養下的幼兒對環境毫無控制,也從來得不到什麼滿足,他們通常感到拘束和憤怒,但懾於敵對的環境而不敢表露,這些孩子常常表現出不愉快,對壓力很敏感,缺乏目標等。
(2)放縱、忽視型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性格的影響。放縱、忽視型父母對幼兒的行為與學習不感興趣,也不關心,這類父母存在著典型的角色問題,他們或性格內向或缺乏權威意識和責任感或社交能力差。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幼兒往往對事情沒有責任心,行為放縱,一些不良的個性與態度會影響學業。根據研究,行為越軌的大多數幼兒與這類父母有關,都是由於父母對孩子管教放鬆或前後不一致、父母對孩子缺乏感情、聽任自由活動而不予指導和約束、家庭缺乏親密性等原因造成的。實際上親子間正常接觸和交流能緩解幼兒的恐懼焦慮情緒,給幼兒帶來安全感、信賴感、溫馨感,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育、健全性格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
資料卡
有個幼兒叫寶寶,聰明機靈,然而他在幼兒園的表現實在讓人頭痛:自由,任性,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從不受任何約束。上課時,在地上打滾;吃飯時,把碗弄翻;睡覺時,在床上跑來跑去;遊戲時,搗亂打人更是時時刻刻發生。老師也拿他沒辦法,因為他不知從哪兒學來的,只要發現老師要批評他,他就快速且誠懇地承認錯誤,當然,再次犯錯誤的速度也使人吃驚。原來所有這一切全是家裡慣壞的,只要他說什麼,大家全都順從他,加上母親沒上班,專門照顧他,自然又多了許多的寵愛與放縱。
(資料來源:網絡博客,http://blog.sina.com.cn/gaoyaoxiao.2009-12-04)
在放縱型家庭中,儘管父母與孩子有著摯愛的關係,但他們極端的放縱和無約束的紀律要求,以及對孩子自由表達衝動的鼓勵,都與孩子的缺乏控制和衝動行為的發展相關聯,他們認為這些衝動的自由表達是健康的、合理的,而正是這種觀念縱容了他們的孩子。
(3)民主型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性格的影響。民主型父母不輕易打罵幼兒,對幼兒的行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與引導,對於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發生的問題更多採取幫助與鼓勵的方法,併合理地應用獎勵與處罰的手段,使幼兒從父母的行為與教育中獲得知識,明白事理。調查發現正常幼兒,特別是優秀幼兒的父母,更多採用民主型的教養方式。民主教養不等於什麼事情都是協商,有民主還要有集中,孩子由於知識經驗、社會經驗等方面的局限性,看問題不會深刻與全面,所以對有些重大問題要由家庭全體成員來討論,父母可以事先統一口徑,要求少數服從多數,讓孩子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
資料卡
一個4歲的小女孩叫瑩瑩,她父親是一位機關幹部,母親是一名中學教師,她在幼兒園幾乎從來不讓老師操心,講起故事來繪聲繪色,跳起舞來有板有眼。她性格開朗,活潑勇敢,有同情心。其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格外認真,對孩子有一定的紀律要求,這種紀律要求使她有機會探索周圍的世界並獲得人際交往技能,同時又不使這一紀律要求顯得充滿敵意、苛刻和強迫。讓她在高度的熱情和中度的限制中,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性格。
(資料來源:網絡博客,http://blog.sina.com.cn/gaoyaoxiao.2009-12-04)
總之,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幼兒的社會化,但是父母並不是影響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唯一因素,幼兒自身的因素如年齡、性別、氣質特徵等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父母對待幼兒的態度和行為,並進一步影響幼兒的心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