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幼兒心理發展概論(第2版)> 三、幼兒性別化的發展

三、幼兒性別化的發展

2024-08-14 21:18:04 作者: 孫杰 張永紅

  (一)幼兒性別認同的發展

  性別認同是對一個人在基本生物學特徵上屬於男或女的認知和接受,也就是所謂的理解性別。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性別標籤的正確使用;性別穩定性的理解,如男孩長大成為男人,女孩長大成為女人;性別恆常性的理解,如一個人不會因為髮型、服裝等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性別;性別生物學基礎的理解,知道男女生理上的差異。

  一些2歲左右的幼兒雖然還不能確定自己的性別但已能分辨出照片上人的性別。大多數2.5~3歲幼兒能正確說出自己的性別,但不能認識到性別的穩定恆常性。有研究者曾用這樣兩個問題來考察幼兒的性別穩定性:第一個問題是「當你是小嬰兒時,你是男孩還是女孩?」第二個問題是「當你長大以後,你是當爸爸還是當媽媽?」結果表明,4歲以上幼兒才能正確回答這兩個問題。3~5歲幼兒還不能理解性別的恆常性,他們不知道一個人無論穿什麼衣服、留什麼髮型他的性別是不變的。5~7歲幼兒有了守恆概念,他們才開始理解性別的恆常性。這個年齡的幼兒先是理解了自己性別的恆常性,其次理解與自己相同性別的他人的性別恆常性,最後才能理解異性性別的恆常性。

  資料卡

  兒童性別概念發展的順序

  (二)幼兒性別角色知識獲得

  性別角色知識是指一個人關於男性和女性的動機、價值、行為方式和性別特徵等方面的認識。例如,社會一般認為女性應該承擔照顧家庭、養育後代等責任,應該是感情豐富、溫柔、友好、合作、服從、會照顧他人的;而男性應該承擔保護家庭、為家庭提供支持等責任,應該是獨立、果斷、具有支配性、好勝的。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心理學研究者通過向幼兒列舉一些典型的男性或女性的行為活動,如玩洋娃娃、打架、做飯、爬樹、照顧病人、開火車等,讓幼兒對這些行為進行分類,說說哪些應該是男孩做的,哪些是女孩做的,通過他們的回答來考察他們的性別角色知識掌握的情況。也有的研究者通過向幼兒宣讀一些表現不同性別行為的句子,如「我很漂亮」「我長大了就去開火車」等,然後向兒童提供一男一女兩個洋娃娃,請測試幼兒判斷上面的話是哪個洋娃娃說的。結果表明,幼兒很早就具備了一些性別角色知識,形成了一些對不同性別的行為特點的認識。幾乎所有2.5歲的幼兒都有一些性別角色的知識,他們知道「男孩打架」「女孩做飯」「男孩爬樹」等,而3.5歲的幼兒知道得更多。

  幼兒的性別角色知識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在一項對美國、英格蘭和愛爾蘭三種文化中5~11歲幼兒性別角色認知發展的調查研究發現,在被調查的三個地區中,每個年齡段女孩的性別角色知識發展的速度比男孩低,她們的性別角色知識也沒有男孩豐富和詳細,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男孩性別角色的發展更受社會要求的制約。另外一些研究表明,年齡較小的幼兒,受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限制,通常把角色知識看成是必須服從的,是不容侵犯的,不能容忍與性別不相符合的性別行為的出現,例如,在幼兒園的一些演出中,要他們「女扮男裝」或「男扮女裝」,他們是絕對不情願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對性別知識的認識相對靈活,性別角色成見會少一些,可以理解在特定情境中出現的與性別不相適宜的行為,可以在演出中扮演與自己實際性別不一樣的角色。

  (三)幼兒性別化行為的發展

  幼兒對性別的認知往往通過其性別角色行為來反映。通過觀察幼兒在遊戲中對玩伴、玩具的選擇來評價幼兒行為的「性別相符性」。幼兒的性別偏愛最早表現在玩具的選擇上。有關研究表明,14~22個月的幼兒中,通常男孩更喜歡卡車和小汽車之類的玩具,而女孩喜歡洋娃娃或毛絨玩具。1.5~2歲的幼兒在沒有玩具玩的情況下也會拒絕玩異性的玩具。不同的玩具就規定了不同的遊戲內容,因此,男孩的遊戲往往是運動性、競賽性的,而女孩的遊戲更多是玩娃娃家之類的角色遊戲。一般認為,性別化的玩具可能會促進幼兒性別化行為的某些重要成分的發展,例如,獨立性、主動性以及觀察力等。幼兒對同性別玩伴的偏好也出現得很早。2歲的女孩就表現出更喜歡與其他女孩玩,而不喜歡跟吵吵鬧鬧的男孩玩。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性別化行為表現得日益穩定、明顯。研究發現,進入幼兒期的幼兒選擇同性別夥伴的傾向日益明顯。如3歲的男孩就明顯地選擇男孩而不選擇女孩作為夥伴。而且,男孩與女孩在和同伴的相處方式上也不相同,男孩之間更多打鬧,為玩具爭鬥,大聲喊叫、笑鬧;女孩在身體上的接觸則較少,更多地通過規則協調。另外,一項跨文化研究發現,在所有文化中,女孩早在3歲就對照看比他們小的嬰兒感興趣。還有的研究發現,4歲女孩在獨立能力、自控能力、關心人與物三個方面比男孩表現得更好;6歲男孩的好奇心、情緒穩定性及觀察力優於女孩,6歲女孩對人與物的關心優於男孩。

  在性別化過程中,男孩面臨的社會壓力比女孩更大。成人對男孩的行為更在意,男孩如果出現偏離性別角色標準的行為,如出現「娘娘腔」,就會受到嚴厲的批評,這樣男孩很快就知道了社會對他們的期望;而成人對女孩的行為則寬容得多,對女孩的一些「假小子氣」不會那麼在意。一項關於父母對幼兒玩異性遊戲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現象。另外一項研究結果也表明,在幼兒性別化發展過程中,當幼兒出現與社會性別角色標準一致的行為時,這種行為就會得到正強化而保留下來,成為穩定的行為特徵;如果出現與社會角色標準不相符的行為,這種行為就得不到正強化而逐漸消退,就不會成為其穩定的行為特徵。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