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幼兒心理發展概論(第2版)> 三、促進幼兒言語發展的策略

三、促進幼兒言語發展的策略

2024-08-14 21:15:32 作者: 孫杰 張永紅

  (一)進行發音指導和發音器官訓練,提高幼兒語音準確度

  首先,能說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是對每一位教師的要求,教師口語表達是幼兒的良好示範。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和交往活動中要以準確的發音給幼兒良好的示範,同時為了提高幼兒對發音的聽辨能力,要求幼兒教師的語速不能過快。

  其次,為了提高幼兒對發音器官——嘴唇和舌頭肌肉的控制能力,為準確發音做好準備,教師可以在語言方面的教學活動中以遊戲的方式組織幼兒進行發音訓練。如用嘴唇抿吸管喝水、用吸管吹水泡、吸桌球、用力吹桌球等,訓練幼兒學會控制嘴唇肌肉以便按發音要求控制唇形。又如,在「小舌頭愛跳舞」的活動中,引導幼兒活動舌部肌肉,使幼兒舌部肌肉的活動更加靈活,以便能找到正確的發音位置,順利正確發音。

  最後,3歲幼兒通常把「g」和「d」「n」和「l」混淆,對平舌音「z」「c」「s」和翹舌音「zh」「ch」「sh」也不容易區分。教師不僅要以自己正確的發音為幼兒做出示範並注意糾正幼兒的錯誤發音。只要幼兒有一點兒細微的進步,教師都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對一些發音準確性差的幼兒,教師要耐心糾正,同時要為幼兒語言發展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避免因操之過急而增加幼兒發音的心理負擔。當他們發准了某個音或開口說時,教師就應就給予獎勵、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並藉此要求他們說更多話。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其誦讀兒歌、唐詩、順口溜、繞口令等,為幼兒創設更多說的機會。

  (二)創設豐富、民主的語言環境,促進幼兒詞彙和語法的掌握

  首先,創設富有新異性的生活和學習情境,拓展幼兒的視野,豐富幼兒的詞彙內容。上幼兒園後,幼兒大都被集體活動所吸引,交往面不斷增大。在交往中幼兒主要通過口頭語言來傳遞信息,他們每天上幼兒園,都會把自己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新鮮事在交談中傳遞給其他小朋友或者老師,回家後也會把幼兒園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告訴家長。因此拓展幼兒的視野,讓他們每天都能接觸到新的事物,自然會吸引幼兒去探索新事物叫什麼、長什麼樣兒、做什麼的、怎麼用,幼兒每天都可以在這種喜聞樂見的積累中增加詞彙量、豐富詞彙內容。

  其次,創設民主的人際互動氛圍,吸引幼兒參與交往,促進幼兒語法的快速掌握。幼兒語法的掌握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在生活中形成的語感;另一種是成人的正確示範。幼兒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對母語的發音和語法的感知變得越來越靈敏,形成了自己的語感。因此,民主、寬鬆的人際互動氛圍有利於吸引每一位幼兒參與交往,傾聽他人尤其是成人口語表達中對語法的正確運用,可以提高幼兒的語感。同時,也有利於幼兒在交談中練習使用新的語法,方便幼兒教師和家長能及時發現幼兒口頭言語中的語法錯誤並及時糾正。

  (三)訓練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利用情境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本書首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1.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言語表達能力的發展內容之一是言語領會,而言語領會的先決條件是善於傾聽。傾聽是個體對外界語言信息的接收和領會過程,要促進幼兒言語表達能力的發展,就要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而幼兒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弱,注意力保持在一個對象上的時間較短,因此開始時教師要抓住幼兒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來培養幼兒傾聽的能力。研究表明,幼兒注意力最容易集中、大腦最靈活的時間是在上午的10點和下午的3點左右。教師充分利用這個時間開展聽故事、聽音樂等傾聽活動,讓幼兒在他們喜愛的故事和音樂中逐步學會傾聽。此外,幼兒教師在日常生活活動和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理解並運用交談的規則——當一方在說話時,另一方不能說話,儘量不做其他事情,仔細聽清楚對方表達的內容。同時,在幼兒複述故事環節,教師可針對不同年齡幼兒提出具體的傾聽要求,提高幼兒傾聽的能力。幼兒園的遊戲活動也是培養幼兒傾聽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幼兒進行傾聽遊戲,如「傳話」「猜猜他是誰」「有趣的故事接龍」等,讓幼兒在遊戲中感受傾聽的重要意義,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2.抓住不同的生活情境,提高幼兒言語表達的能力

  幼兒言語表達能力的學習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學習根據談話場合、談話對象調整自己的語調、語氣和音量;另一方面,學習連貫、有條理地複述自己的見聞或者一個故事。為了提高幼兒的言語表達能力,首先,教師要抓住生活中的不同情境,指導幼兒觀察談話場所的大小、參與談話的人物、談話對象的年齡等,學習根據不同的情況控制自己的言語表達,做一個有禮貌、舉止大方的孩子。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語言教學活動,提供豐富、有趣的語言素材,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利用幼兒喜愛模仿學習的特點,使幼兒的言語表達更加豐富。幼兒言語表達的模仿學習主要源於學習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傾聽教師和家長的表達,還包括傾聽兒童視頻、音頻作品中角色的對話。例如,許多低齡幼兒都喜歡看《海綿寶寶》,說話時也模仿自己喜愛的角色的語氣。教師還可以在語言活動中指導幼兒運用一些連詞來梳理表達內容,提高幼兒複述故事、講故事的能力。此外,幼兒園通過專題講座、家教指導、經驗交流等活動,使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同步,指導家長在家庭中以多種形式開展幼兒聽與說的活動。

  資料卡

  新年我們這樣過(大班親子活動)

  第一環節:家長與孩子一起翻閱往年過新年的相片或錄影(利用照片喚起幼兒記憶表象,激發幼兒的興趣,為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幼兒的思維活動提供豐富材料。)

  第二環節:家長與幼兒一起討論以往過新年中的趣事或印象最深刻的事,然後暢想今年過年的活動計劃。討論過程中家長應該留給孩子足夠的思考準備時間,讓孩子能獨立組織語言來更加準確地表達(幼兒把記憶中儲存的形象的圖式用具體的語詞來替代,並按照其所掌握的語法規則組織後表達出來)。有時孩子會因缺乏表達內容而失去表達興趣,家長要利用照片或錄影中的畫面引導幼兒回憶當時情景,繼續討論(缺少了表象的支持,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活動會中斷)。

  第三環節:討論結束後一起自製一本以過新年為主題的圖書,在製作圖書過程中家長鼓勵幼兒嘗試為那些有趣的或讓人印象深刻的圖片命名(幼兒對口頭言語進行進一步提煉,抽象思維水平提高)。

  (四)做好早期閱讀的準備,培養幼兒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早期閱讀活動的開展,不僅要發展幼兒的閱讀能力,更要重視啟蒙閱讀意識,培養幼兒早期的閱讀習慣。有研究表明,3~8歲是人的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兒童一旦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在閱讀過程中與讀物對話,學習獨立思考,成為自主的閱讀者。幼兒教師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提高幼兒的識字興趣和識字能力水平

  漢字是一套由特定筆畫組成的方塊圖形系統,有大致的規律可循。但對於初學漢字的幼兒來說,卻難以把握。首先,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識字的特點——在識記文字時,習慣利用自己熟悉的事物作為依託,擇取生活經驗來引起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住「旺」字是因為他們在GG和生活中經常接觸「旺旺」食品;而記住「家」字則是由於這個字上面有一個房頂。很顯然,這種記憶方法過於籠統、極易受到干擾而出現混淆,對字形也只能有一個粗略的印象,所以幼兒可以快速認識大量文字,但是精確度很低。其次,注重幫助幼兒在生活中積累文字。幼兒教師要引導並鼓勵幼兒學習生活周圍出現的文字,發現不認識的字及時向周圍的成人請教。在幼兒園內,教師利用牆飾和活動區的創設,組織幼兒收集他們認識的字,讓他們把新認識的「字寶寶」請到幼兒園來,讓其他小朋友也來認識它們。還可以請家長幫忙,利用圖文並茂的方式,保留文字所處的具體語境,如某飲料包裝盒上、超市貨架標籤上、牙科醫院門牌燈等,方便幼兒引起聯想、提高記憶的效率。一般來說,教師不對幼兒認字的精確度提出具體要求,但是如果出現了形似字,教師可喚起幼兒的記憶,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找出形似字的相同與不同,提高幼兒認字的精確度。

  2.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環境具有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特點。首先,教師和家長要共同協作,為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興趣和習慣創設良好的環境。在幼兒園,幼兒教師可以設立專門的圖書角,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開展的教育活動,投放適宜的幼兒讀物,經常組織幼兒分享他們閱讀的收穫並根據幼兒閱讀情況及時更新圖書角的圖書。在家庭中,家長在給幼兒講故事時,可以讓幼兒坐在自己腿上或者坐在同側,使幼兒也能夠看到圖書,家長邊講邊引導幼兒觀察插圖,培養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和正確翻閱圖書的習慣。當幼兒具有初步的自主閱讀能力時,家長要積極參與幼兒閱讀的分享活動,認真聆聽幼兒講述閱讀故事。其次,幼兒教師通過堅持開展形式多樣的早期閱讀活動,如兒歌、表演遊戲、看圖說話、創編故事、自製圖書、設置圖書角等,培養幼兒參與和分享閱讀的興趣與能力,在活動過程中及時提醒和督促幼兒糾正不正確的閱讀方式,確保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資料卡

  買水果(小班遊戲)

  活動目標:學習正確發出zh、ch、sh的音,正確說出「柿子」「石榴」「荔枝」「山楂」「刺蝟」「松鼠」「山羊」「長頸鹿」等詞。

  活動內容:教師扮演水果售貨員,組織幼兒欣賞水果商店的水果,讓他們自由討論自己認識的水果(教師仔細傾聽幼兒的發音,初步了解幼兒發音的正確率)。「售貨員」開始向「顧客」一一介紹自己出售的水果品種,介紹時教師每說一種水果的名稱,都要稍作停頓,留給幼兒模仿學習的時間(教師正確示範發音,發現幼兒錯誤率較高的發音,教師要重複示範,一直到大部分幼兒都能正確發音)。然後,組織分組遊戲:部分幼兒扮演售貨員、部分幼兒扮演小動物,玩買水果的遊戲。要求買水果的「小動物」要準確說出自己要買的水果,賣水果的「售貨員」要根據買水果的幼兒頭飾上的動物禮貌地打招呼,如「山羊大哥,您要買什麼水果?」用音樂背景和教師語言,為幼兒創設一個森林召開水果品嘗大會的氛圍,分別讓幼兒選擇戴上自己喜愛的頭飾,到水果商店購買水果。遊戲結束時,教師組織幼兒邊品嘗水果邊討論吃水果的好處。

  單元小結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它具有概括性和間接性的特點,是人類認知的高級形式。在整個幼兒期,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幼兒初期的思維具有一定的直接行動性,到幼兒晚期出現抽象思維的萌芽。幼兒思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對概念的掌握和判斷推理能力的發展上。為了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要引導幼兒通過觀察豐富感性經驗,提高幼兒的表徵能力。同時培養幼兒勤於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多種解決問題方案的習慣,引導幼兒學會在分析、比較中尋找問題解決的最佳方案。

  言語是人們在交際活動中運用語言的過程,言語與語言是密不可分的。幼兒的言語主要有外部言語、過渡言語和內部言語三種。幼兒言語的發展主要表現在語音、詞彙和句子等的發展上。促進幼兒言語的發展,教師要創設豐富、真實的語言環境,鼓勵幼兒嘗試使用語言,給予幼兒正確的語言示範,提高幼兒的傾聽和表達能力,幫助幼兒進行閱讀準備,培養幼兒初步的閱讀能力。

  思考與練習

  1.你是怎樣理解思維和言語概念的?

  2.簡述幼兒思維和發展的特點。

  3.教師從哪些方面促進幼兒思維和言語的發展?

  4.設計一個培養幼兒思維的教育活動。

  5.幼兒期是言語發展的重要階段,幼兒不僅口頭言語獲得了發展,書面言語也逐步發展起來。請你以幼兒的書面言語發展為研究對象,觀察並記錄幼兒書面言語獲得的途徑,分析幼兒獲得書面言語的常用方法,並給出恰當的教育建議。

  案例分析

  閱讀以下材料,分析教學活動中幼兒思維發展水平及表現。

  某小班老師組織「吹泡泡」活動。

  第一環節:教師分別拿出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心形和圓形的,然後分別讓幼兒猜測用這些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教師問:「用正方形的工具寶寶能吹出什麼形狀的泡泡呢?」大部分小班幼兒都是依據教師拿出的吹泡泡工具的形狀來回答:「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圓形……」

  第二環節:分小組開展吹泡泡遊戲活動,每一組都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心形和圓形的吹泡泡工具。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分別嘗試用各種工具玩吹泡泡的遊戲,觀察吹出來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

  第三環節:幼兒離開操作台,教師集中幼兒討論觀察的收穫。教師問:「小朋友們,剛才你們用各種形狀的工具寶寶吹出來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小朋友集體回答「圓形」。教師又分別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心形和圓形組織幼兒討論觀察結果。一些幼兒不能正確回憶,教師建議該幼兒再拿工具吹一次,自己說一說吹出的泡泡形狀,並幫助幼兒利用圖表記錄觀察結果。

  第四環節:開展區域活動。教師把氣泡槍、吸管、用紙捲成的直筒等放置在區域中供幼兒玩耍。

  問題解析:

  1.第一環節:教師利用第一環節的設計幫助幼兒知道要探索的問題。3歲左右的幼兒思維發展水平處在直覺動作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的階段,由於缺乏相關的生活經驗,幼兒沒有相關的記憶表象,還無法獲得解決問題的答案,而根據直覺隨機作答。

  2.第二環節:教師第二環節的設計是提供能滿足幼兒利用動作思維探索解決問題答案所需要的操作材料。幼兒在實際操作活動中,分別使用不同形狀的工具吹泡泡,用吹泡泡的動作來獲得問題的答案。

  3.第三環節:實際操作活動終止,一些幼兒能將操作過程保存在記憶中,形成記憶表象。在教師討論時,幼兒可搜索記憶表象獲得問題答案,表明幼兒思維的發展開始進入具體形象思維水平。而在討論中不能正確回答的幼兒,表明他們還受到直覺行動思維水平的限制,實際操作活動停止,思維也停止。教師引導幼兒藉助一些幫助記憶的方法,提供給幼兒再次操作機會,促進幼兒的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水平發展。

  4.第四環節:幼兒繼續利用反覆實際操作積累更多的感性經驗,鞏固對操作過程與結果的記憶,為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奠定基礎。

  幼兒教師資格考試模擬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幼兒掌握最多的詞彙是( )。

  A.直觀概括 B.功能概括 C.語詞概括 D.動作概括

  2.在兒童言語發展的過程中,形成最晚的是( )。

  A.名詞 B.動詞 C.形容詞 D.連詞

  3.幼兒認為星星、太陽、小樹甚至小桌子都是有生命的,這反映了幼兒思維具有( )。

  A.自我中心性  B.反映的間接性

  C.反映的概括性 D.想像的豐富性

  4.媽媽告訴孩子:「不要吃零食,吃多了就吃不下飯了。」孩子回答:「我不吃零食,我要吃糖葫蘆。」這說明幼兒最先掌握的是( )。

  A.生活概念 B.抽象概念 C.具體概念 D.相對概念

  5.關於幼兒言語的發展,正確的表述是( )。

  A.理解語言發生發展在先,語言表達發生發展在後

  B.理解語言和語言表達同時同步產生

  C.語言表達發生發展在先,理解語言發生發展在後

  D.理解語言是在語言表達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二、案例分析題

  小慶東3歲半了,十分活潑可愛,大家都認為他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爸爸媽媽發現他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他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從不愛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時,讓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卻拿起插塑就開始隨便地插,插出什麼樣,就說插的是什麼。在繪畫或要解決別的問題時也是這樣。爸爸媽媽想盡辦法要糾正他的錯誤,要求他想好了再做,可小慶東常常做不到。爸爸媽媽也時常為此而煩惱,擔心這種習慣影響他今後的學習。

  試問小慶東父母的態度和做法對嗎?請從幼兒思維發展的角度分析小慶東的行為,並為其父母提出科學的教育建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