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 二、學前教育觀察的實施

二、學前教育觀察的實施

2024-08-14 20:33:17 作者: 王彩鳳 莊建東

  做好了學前教育觀察前的大量準備工作,緊接著進行的就是觀察法的實施工作,學前教育觀察規範地實施是學前教育觀察極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影響著整個研究的結果。

  (一)進入觀察現場

  研究人員進入實際環境進行觀察時,首先,研究者必須意識到學前兒童容易受到環境影響的獨特特點,因此要儘可能地不干預觀察對象的活動,使觀察對象的自然行為充分地發生,從而獲得真實、可靠的信息。其次,觀察記錄有很多種,研究者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一般可以根據觀察目的、觀察內容、觀察對象的不同特徵進行選擇,而且研究者務必要熟悉所採用觀察記錄方法具體的操作程序,對所需觀察的行為做到心中有數。最後,由於觀察研究當中可能會遭遇一些突發事件,如生病、天氣變化、活動安排的變化等,研究者要學會有效地處理。

  (二)觀察記錄

  在學前教育領域的觀察研究中,主要有兩種記錄:定性記錄和定量記錄。這兩種記錄並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它們是相互補充的。在實際研究中,研究者也會綜合利用它們,下面就這兩種記錄的幾種常見形式分別作介紹。

  1.定性觀察記錄

  定性觀察記錄是以數字的形式呈現觀察內容,如書面語言、用錄音與攝像設備記錄口頭語言、行為等。主要包括:田野筆記、日記描述、逸事記錄和樣本描述。

  (1)田野筆記。田野筆記主要是用書面語言的形式記錄,觀察者針對某個較大主題,在一段時間內(如半小時或一天)持續地、儘可能地詳細記錄觀察對象所有的行為動作表現,包括目標對象自身的全部言行以及該對象與環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與交往。表4-3為田野筆記的示例節選[6],觀察對象是一個叫小凱的3歲幼兒,觀察地點為小(5)班教室,觀察時間是早上11:55~12:10。

  表4-3 田野筆記

  

  田野筆記的優點是:觀察過程比較簡單,沒有太多外在的需要,長期記錄能提供關於觀察對象發展的連續而真實的「畫面」,並為研究提供大量有用的第一手資料。田野筆記的缺點:觀察受觀察者自身研究素養、理解能力、文字水平等的影響較大,主觀性強。

  (2)日記描述。它是研究兒童行為的一種古老的方法,研究者要在較長的時間裡,對同一個或同一組兒童的行為追蹤觀察,持續地記錄其新的發展和新的行為,有人形象地把這種縱向的觀察法稱之為「兒童傳記法」。1882年,德國心理學家普萊爾(pryor)所著的世界第一本兒童心理學教科書《兒童心理的發展》就是根據他對自己的兒子所作的科學又詳細的日記而寫成的。

  日記描述能提供較長期、較詳細的第一手資料;能記錄觀察對象發展的真實過程、連續行為。它的局限性在於觀察對象缺乏代表性,觀察容易帶有主觀傾向性;觀察的案例有限,比較難以概括出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特點;日記描述需要長期持續觀察,比較費時費力。

  (3)逸事記錄。逸事記錄與日記描述的不同在於這種記錄方式主要是對與研究相關的某事件進行詳細的描述,注重記錄某種有價值的資料或信息,而不是連續記錄一個特定兒童的行為和發展。

  下面是一位觀察者的逸事記錄實例[7]:

  時間:2004年4月29日上午9:10,畫畫時間

  地點:某幼兒園中(2)班

  人物:月月、瑞瑞、小毅、小佳

  月月剛大便完回到桌邊,對瑞瑞說:「告訴你一件好笑的事。」然後湊近瑞瑞的耳邊說起了悄悄話,說完後,兩人一起笑了起來。

  一旁的小毅好奇地問:「什麼好笑的事,告訴我!」

  瑞瑞說:「不要告訴他,我會為你保密的!」

  小毅說:「告訴我吧!」

  月月說:「不!」

  小毅開始猜測:「我知道了,是說去玩?」

  「不是!」

  「畫畫?」

  「不是!」

  「學習?」

  「也不是!」

  小毅有點泄氣,說:「我不跟你開玩笑了,我要畫畫了。」

  這時,小佳走過來問:「你們在說什麼事呀?」月月湊近她耳邊輕輕告訴她,兩個人又笑了起來。

  小毅大聲說:「小奸小壞的傢伙!告訴別人為什麼不能告訴我?!」

  瑞瑞說:「我們是女孩子,當然能告訴了!」

  「胡說!」

  月月湊近小毅耳邊,說:「好吧,我告訴你,我剛才大便時,看見大便上有芝麻!」幾個孩子又一起笑了起來。小毅重複了一遍:「大便上有芝麻!哈!」

  (4)樣本描述。樣本描述是在一段特定的有代表性的時間內對發生的行為按順序進行詳盡的記錄。例如,某個班級每天下午4點到4點半的情況,或某位幼兒每天午睡的情況等。這種記錄有利於形成個案研究的材料,隨著時間推移、材料積累,有可能顯現出個體行為的規律性特徵和模式。

  2.定量觀察記錄

  在定量觀察中,研究者往往要對所需觀察的行為或事件進行結構分解,依據分解的類目和因素設計觀察量表,收集實時性的量化資料,通過統計分析的量化處理,以期獲得科學、客觀的結論。

  (1)項目清單。項目清單是指預先列出一些需要觀察並且可能發生的行為或其他項目,觀察者在每一種要觀察的行為或相關項目發生時作記號,它的作用在於核查所要觀察的行為或項目有無發生。表4-4為幼兒不當行為的項目清單表。

  表4-4 幼兒不當行為項目清單表[8]

  (2)時間取樣記錄。時間取樣記錄是以一定的時間間隔為取樣標準來觀察記錄預先確定的行為是否發生以及發生的次數的一種觀察記錄方式。運用時間取樣法,首先,要確定觀察時間單位,要求有一定的時間間隔,按照選定的時間段進行觀察,如從上午9:00~10:00一個小時內,每隔5分鐘觀察幼兒的某種行為。其次,要預先對所要觀察的行為進行詳細的操作效能感定義或分類。

  (3)事件取樣記錄。事件取樣記錄是指以選取行為或事件作為觀察樣本的觀察取樣法。它與時間取樣法不同,它的測量單位是行為事件本身,而不需要受時間間隔或時間段的限制,只要行為或事件一出現就開始記錄,並且可以隨著事件的發展持續記錄。相關內容將在本章第三節和第四節進行詳細的介紹,本節不再贅述。

  (4)等級記錄。學前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觀察評定法就是等級評定法,它就是對行為事件如何呈現,及其在程度上的差別作出判斷,確定等級,將觀察所得的信息量化。一般分為數字評定量表、描述評定量表和累計評定量表。

  數字評定量表。數字評定量表就是用數字來代替等級內容的描述,即對所要描述的等級類型賦予數字順序。比如評定幼兒與其他幼兒合作遊戲的情況:①經常主動發起合作性遊戲。②有時主動發起活動,通常接受並參與別人發起的遊戲活動。③常常獨自一人,不和別人一起玩。這三點就代表了行為從主動到被動,並且參與合作性遊戲的程度逐漸降低。

  描述評定量表。描述評定量表是以文字來描述各類行為的價值程度。表4-5為幼兒自我照顧技能等級記錄表[9]。

  表4-5 幼兒自我照顧技能等級記錄表

  累計評定量表。累計評定量表是由一系列評定項目所組成,每個項目作為全部特徵的一部分獨立表現。在使用這種觀察量表時,評定者需要分別對每一個項目作出判斷,最後把各項目得分的平均數作為總得分。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評價,見表4-6。

  表4-6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評價表

  等級記錄雖然適用範圍廣,操作簡單,但也有其局限性,即主觀性強,由於不同的觀察者對同一等級的理解可能存在差異,容易造成評定等級誤差。因此,在運用等級記錄時,應注意以下問題:①等級記錄應在多次觀察的基礎上進行,這樣能有效地避免觀察的偶然性與片面性。②對評定等級要確定具體的標準。比如表4-6中穿衣能力的評價,觀察者可以通過10次觀察,然後確定8~10次能自己穿為好,5~7次能自己穿為中,4或4次以下為差的順序記錄。③儘量避免評分過高或過低的情況,防止可能會對評定對象造成主觀偏見。④最好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評分者進行評分,採用均分來平衡評分差異。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研究中的各種方法都有其優缺點,不管採用何種觀察記錄方法,都要根據研究問題的性質、研究目的、內容、地點、時間以及使用工具等來靈活選擇。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