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未熟兒與過熟兒
2024-08-14 20:17:58
作者: 張蘭香 潘秀萍
在新生兒的各種狀況中,比較特殊的就是未熟兒(prematurity)和過熟兒(postmaturity)。
(一)未熟兒
未熟兒又稱早產兒,指胎齡不滿37周出生的新生兒。近幾十年來公共衛生工作者以體重作為衡量是否為未熟兒的標準,也就是說新生兒出生時體重不足2 500克,不論其懷孕期的多少,即使是足月生產也稱為未熟兒。不管以哪種標準來界定,有一點可以肯定,未熟兒是指先天發育不足,在出生後需要特別護理的新生兒。一般來說,第一胎較以後出生的新生兒易早產,且男嬰比女嬰易早產,身材瘦小的婦女比身材高大的婦女較常生未熟兒,多胞胎的數目越多的,早產的機會也就越大。
1.未熟兒的發生原因
未熟兒的發生原因,通常有下列三種情形。
(1)母親因素。孕婦年齡小於16歲或大於35歲;妊高征、急性感染、急慢性中毒、慢性疾病、情緒激烈波動、意外創傷或手術等;孕婦酗酒、吸毒等。
(2)子宮胎盤因素。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炎、子宮縱隔畸形等。
(3)胎兒因素。多胎妊娠、胎兒嚴重畸形、溶血及臍帶異常。
2.未熟兒的診斷
身體軟弱無力,大多數時間在沉睡;由於呼吸中心發育不全,呼吸通常較微弱且不規則,肺部不能完全擴張,極容易發紺,且持續時間較長,有時可達六個星期;囟門軟大,骨縫軟;因調節體溫的中樞神經發育不全,脂肪層薄及身體表面積大,體溫容易隨著外界氣溫高低變化而升降;胃腸的消化功能發育不良,若不小心或餵奶沒有規律,會常嘔吐及腹瀉;容易感染疾病,且對一般疾病的抵抗力弱;生理性黃疸比一般正常的新生兒普遍;肌肉張力較弱,皮下脂肪較少,因而皮膚皺紋多並顯紅色,毳毛很多;吸乳能力弱,有時甚至不會吸乳和下咽;未熟兒產後三四天,生理性體重下降也比足月兒厲害,恢復體重所需要的時間也比正常新生兒長。
3.未熟兒的護理與保健
注意保暖,採用各種方式保證嬰兒體溫穩定在37℃為宜,在醫院嬰兒室內,通常將未熟兒置入育嬰箱內,提供適當的溫度及氧氣;做好嚴密的消毒隔離工作,保持室內通風光照良好,並寫好各項記錄,及時發現病情,及早治療。
對有呼吸暫停及口唇發紫的嬰兒應及時給氧,氧濃度應保持在30%~40%,以解除症狀為宜,一般主張間歇供氧,使用氧氣時,要時常檢查濃度,氧氣濃度過高,會引起新生兒的視覺障礙。
主張儘早餵奶,在出生後6~12小時內,先用5%的葡萄糖水試餵兩次,間隔兩小時,若無嘔吐則可開始餵奶。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的嬰兒可以直接哺母乳或用奶瓶喂,但應注意避免嬰兒疲勞和嗆咳,吸吮吞咽反射差者可先用液管餵養;然後可插矽橡膠管鼻飼,餵後取側臥位,密切觀察是否有紫紺、漾奶的情況出現;不能進食並且體重極低的早產兒應該進行靜脈輸液供給部分或全部營養素,要求熱量每天每千克體重418焦,水每天每千克體重150毫升,並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電解質。
適度的運動對未熟兒有幫助,但操作要小心,動作要很輕柔,時間也不能太長,以免其過度疲倦。
(二)過熟兒
約80%的胎兒在懷孕第38周到42周之內出生,在42周後才出生的新生兒稱為過熟兒。過熟兒大約占新生兒的6%,妊娠延長的原因至今仍不明白。過熟兒可能會由於胎盤的老化,而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稍有不慎就會胎死腹中。過熟兒往往沒有毳毛,指甲很長,頭髮也多,皮膚較白,有脫皮現象,這主要是由於有保護作用的胎脂大量減少。過熟兒的死亡率大約是正常新生兒的3倍,有些產科醫生建議使用人工誘導分娩,以防止妊娠延長。
由於醫學的進步,過期生產並不可怕,只要定期門診及做必要的檢查(如胎盤功能、孕婦併發症等)即可,對過熟兒本身的危害會減到最小。而值得注意的,是孕婦的心理問題,由於十月懷胎而期待胎兒出世,結果卻沒有動靜,將促使孕婦更加焦慮,這樣就有可能間接地影響到胎兒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