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網球> 第三節 中國運動

第三節 中國運動

2024-08-14 19:49:17 作者: 高徐

  一、網球運動在中國的發展

  網球運動是在19世紀後期隨著西方近代體育的傳播而進入我國的。19世紀中葉,中國陸續開放了一些沿海通商口岸,西方的官員、商人、傳教士和駐軍絡繹不絕,網球運動由他們帶進中國。1843年,上海被闢為商埠對外開放,西方人士紛至沓來。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英軍占領天津紫竹林做練兵場,隨後逐漸增設田徑場、足球場及網球場,這是中國建立網球場的最早記載。1876年,上海以外僑為主的網球總會建造了兩個草地網球場,這兩個草地球場是上海最早的標準網球場。

  在中國傳播網球運動得力於基督教會。19世紀後葉,英法等國先後在上海、北京、天津、廣州、香港等地創辦教會學校,在全國大中城市建立基督教青年會。許多傳教士和外籍教師喜歡打網球,他們的工作對象是青年學生,體育又是青年會的主要活動內容,網球運動因此在中國興起,甚至有些縣城也建起了網球場。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一些大學都擁有了網球場,如上海的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北京的燕京大學、協和醫科大學,廣東嶺南大學,廣州夏葛醫科大學,蘇州東吳大學,長沙雅禮大學,山東齊魯大學,四川華西協和大學,浙江大學等。到了20世紀20年代,網球運動已在全國各地開展起來,一些公共體育場所都擁有了網球設施。1929年,國民政府公布《國民體育法》,要求「各自治之村、鄉、鎮、市必須設置公共體育場」,並規定球類項目場地其中包括網球場。安徽等省明令要求:縣公共體育場內網球場至少兩個。這對推動網球運動在中國的開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歷史資料表明,國民政府時期,除邊遠地區外,中國各省市都有一些縣城建有網球場並開展活動,其中以學生和教師居多。還有外僑及當地社會上層人士。

  1910年在南京舉行的舊中國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共4項比賽,網球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三項是足球、籃球、田徑。從第三屆開始又增加了女子網球項目。1924年到1946年,中國選手共參加了6次戴維斯杯網球賽。

  

  網球運動在中國興起後,各大城市相繼出現網球會和俱樂部組織,這是由一些社會團體和網球愛好者自發組成的。這種組織的分布,上海和北京最多,天津、青島、太原、南京、武漢、廣州、重慶、昆明、成都等城市也擁有一些。1931年,中華全國體育促進會組織成立中華網球會,開展活動,參與比賽。19世紀30年代,上海網球運動開展得十分活躍,但仍以外僑為主。那時的外國球會有日本網球會、花旗總會、葡萄牙總會、法商總會、斜橋總會等。還有許多華人網球會,如萬國、友誼、華光、中央、青年會等,以及銀行、海關、郵局的網球組織。中華網球會由於有了邱飛海、林寶華等高手,屢屢戰勝外國球員,多次奪得團體和單、雙打冠軍。

  末代皇帝溥儀也是網球運動的愛好者之一,1927年他從北京遷居天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手下人為他修建網球場。愛國將領張學良在西安事變發生後,被國民黨當局秘密軟禁在浙江奉化雪竇山。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張學良由夫人陪同天天練習網球,鍛鍊身體。在舊中國舉行的第一屆全運會上,男子網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從第三屆全運會開始,又增加了女子網球比賽項目,並一直延續到1948年的第七屆全運會。舊中國的網球界和國際網壇的交往是從20世紀初開始的。男子網球隊參加了1915年的第二屆至1934年的第十屆遠東運動會,女子隊則參加了第六屆至第十屆的遠東運動會網球表演賽。1925—1946年,中國選手共參加了6次戴維斯杯網球賽。那時最為著名的網球選手有林寶華、邱飛海、許承基等人。其中邱飛海是第一個參加溫布爾頓網球賽的中國運動員,1924年曾進入第二輪比賽。隨後許承基也參加了溫布爾頓網球賽,他的最好成績是打進第四輪,並於1938年被列為世界網球第8號種子選手。許承基曾蟬聯1938年和1939年英國硬地網球錦標賽的單打冠軍,林寶華和邱飛海則登上第八屆遠東運動會的冠軍領獎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網球運動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1953年成立了中國網球協會,並在天津市舉辦了新中國的首次全國網球表演賽。此後,除「文化大革命」期間曾中斷過五六年外,每年都要舉辦不同形式的全國網球比賽。在歷年的全國比賽中,湧現了不少著名的選手。

  圖1-1 張學良及其夫人等在其住所網球場上的合影

  20世紀60年代初期,由於國家經濟困難,全國性的網球比賽一度停頓。直到1964年才舉辦網球比賽,但在1966年後的幾年間,網球比賽和活動都被取消。1972年才逐漸恢復開展活動,國家安排了一些網球比賽,但參與人數少,水平低。改革開放後,中國網球運動飛速發展。90年代初引進了國際大賽,舉辦全國巡迴賽。1993年開始嘗試走職業化道路,1998年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化網球俱樂部,並舉辦網球俱樂部聯賽,1999年有8支隊伍參加,現在有近20支隊伍。

  這個時期,有一個大家很容易記住的名字:李芳,第一位參加四大網球公開賽的中國選手;唯一闖入世界排名前50位的選手;唯一走出國門,靠自己打球來養活自己的職業運動員。1992年,李芳進入澳網第三輪,這個中國選手征戰大滿貫賽的最好戰績,保持了12年之久;1994年,李芳進入法網第二輪,這是中國選手多年來征戰法網的最好戰績,也保持了10年之久。

  新中國網球運動的國際交往是在1956年開始的,第一個訪問我國的是印度尼西亞隊,我國第一次派網球隊出訪是1957年去斯里蘭卡。以後,中國網球運動員曾先後同30多個國家和地區交往,參加過不少大型的國際比賽,並取得了較好成績。如1959年新中國的第一代網球選手朱振華和梅福基,在波蘭索波特國際網球賽中首次贏得男子雙打冠軍;1965年,又有戚風銻和徐潤珍分別獲得索波特國際網球賽的女子賽單打冠軍和亞軍。1980年中國網球協會被國際網聯接納為正式會員。此後,我國的網球運動員又獲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績:1980年10月余麗橋在東京女子網球公開賽上獲單打冠軍;1981年1月,李心意和胡娜獲美國白宮杯少年網球錦標賽女子雙打冠軍;1983年中國男子網球隊在吉隆坡摘取了亞洲最高水平的男子團體賽的桂冠——加法爾杯賽冠軍;1986年中國女子網球隊又在第十屆亞洲運動會的團體賽中奪冠,從此結束了中國在亞運會上無網球金牌的歷史。

  圖1-2 李婷和孫甜甜獲2004雅典奧運會女子網球雙打冠軍

  1990年和1994年,潘兵蟬聯兩屆亞運會男單冠軍;1995年1月,李芳則闖進了世界排名的前50名大關。

  2004年8月22日,雅典奧運會的網球比賽已經進入了最後一天,結果在女子雙打的決賽中,中國網球運動新的一頁終於打開。中國一號女雙組合李婷和孫甜甜,經過1小時29分鐘的激戰,以兩個6∶3戰勝了二號種子西班牙名將帕斯庫爾和馬丁內茲組合,獲得中國奧運會史上第一塊網球金牌。在奧林匹克的網球館裡,歷史性地升起五星紅旗,奏響了中國國歌。

  同時,在中國網球發展史上,大家將永遠銘記這一刻:2006年1月27日,中國選手鄭潔、晏紫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公園擊敗澳網頭號種子雷蒙德/斯托瑟(美國/澳大利亞),奪得中國網球界在四大滿貫賽成年組雙打比賽中的第一個冠軍。

  圖1-3 鄭潔、晏紫獲2006年澳網冠軍

  很少有一項體育運動像網球這樣記錄中國發展變遷的軌跡;清末侵華英軍將其引入,傳教士將其推廣,很長一段時間它是「洋人」的遊戲;此後又成為達官貴人的消遣。新中國成立後,網球是運動員的專利;改革開放後,網球成為高收入者的新寵;20世紀90年代後,網球已褪下「貴族運動」的外衣,走入尋常百姓家。近十年來,尤其是90年代後期,我國部分省市相繼引進一些高水平的國際賽事,尤其是2002年年底開始的上海網球大師杯賽、ATP巡迴賽等高水平網球賽事,有力地推動了網球運動在中國的普及與發展。

  在單打方面,李娜改寫我國甚至亞洲多項紀錄,是第一個獲得巡迴賽單打冠軍的中國人,2008年北京奧運會四強。2011年獲得法國網球公開賽女單冠軍,成為中國乃至亞洲在網球四大滿貫賽事上奪得的第一個單打冠軍,世界排名追至第4位,追平日本選手伊達公子創造的前亞洲女子網球最高排名。2012年7月24日,李娜位列倫敦奧運會網球項目女單10號種子,是唯一獲得種子席位的中國女單選手。但在倫敦奧運會網球比賽中慘遭淘汰。

  圖1-4 李娜2011年法網奪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