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一學

2024-08-14 19:20:07 作者: 余運英 等

  老年人審美心理活動的本質和方式

  老年人創造社會美和自然美的活動方式主要有:

  本書首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社會服務型:老年人從事或參與社會工作,以自己的經驗、知識等奉獻於社會,贏得人們的尊重,實現自我價值,獲得一份美感。

  家庭服務型:買菜做飯,打掃衛生,收拾房間等家務瑣事,如得到情感肯定就是一種審美活動。老年人的勤儉、無私的美德、身教言傳、潛移默化,有助於形成敬老愛幼美好風氣。

  此外,還有養殖製作型;勞動生產型;體育運動型;文藝創作型;社會交往型;旅遊活動型等。

  老年人的審美心理活動方式實質上就是帶有情感肯定性的各種生活方式,每位愛美的老年人都可以實踐、嘗試,得到收穫。同時老年人本身也有豐富多彩的美感表現形態。老年人信奉「做老實人,辦老實事」,誠懇、認真、重信譽、講實際,樸實無華展示出質樸美;老年人尊重他人、謙遜、恭敬的文明行為所體現的謙恭美;老年人勤勤懇懇,踏踏實實,遵紀守法,任勞任怨的勤懇美;老年人親和、善良祥和的慈祥美;老年人或精明幹練老當益壯、或溫文爾雅莊重深沉、或平衡舒緩從容不迫或樸素整潔誠摯熱情等都體現出各具個性的風度美;老年人淡泊名利,無私奉獻,重操守、重晚節、識大體、顧大局展示的境界美;老年人追求個性,穿著得體的服裝款式和色彩,符合老年人審美品位的儀表美。所有這些無不讓後輩肅然起敬,並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價值。

  (一)老年人審美心理的本質

  1.審美的外在表現——美容

  美容主要涉及外在美,關於外在美,眾人一般會有基本共識。除去特殊的殘障和受傷之外,一般人的外貌都很正常;面部結構符合黃金分割率,鼻子、眼睛和嘴巴都是上天所造,自然美麗,這應該是我們審美的基礎。[5]

  2.審美的內在穩定——心理

  外在的審美標準處於不斷變化之中,今年演藝界流行豐腴為美,明年大家可能會以苗條為俏;現在大家認為圓下巴好看,幾年後可能又都覺得尖下巴漂亮;中國以白皮膚為美,外國可能以古銅色為健康。面對世界的外在審美標準和價值觀挑戰,我們每個人應該把握住自己的審美觀,選擇正確的審美標準,否則,隨著世界外在美的標準變化,一個人就有可能陷入持續地不斷地多次整容的危險之中。

  一個人健康的心理承受力來自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來自於人們相信每個人生存的權利,來自於人們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來自於每個人的自信。馬克思說,人類是按照美的規律改造世界的。可見,人們在改造世界實踐活動中,總是把自己的意志、道德和審美理想以及對事物運動規律的認識統一在一起進行的。

  (二)老年人的審美心理活動及方式

  審美心理是與生俱來的,在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從幼兒園的小朋友到退休在家安度晚年的老年人都存在著自己的審美心理。那麼,什麼是審美呢?什麼是老年人審美心理?簡單地講,審美就是人們對事物的品位和鑑賞。所謂老年人審美主要是指老年人對事物或他人的美感的產生和體驗。形象的美是生活中常見的美,也就是人們的言談、舉止、儀表等方面的美。所謂老年人審美心理,是指老年人在審美實踐中面對審美對象以審美態度感知對象,從而在審美體驗中獲得情感愉悅和精神快活的自由心情和心理活動。審美心理是一種客觀的生理存在形式,隨著心理學、生理學的發展,人類對其存在形式的描述將會更趨細緻、明晰。審美心理處在不斷的變化過程之中,這種變化具有自身的規律。

  老年人的審美活動是指個體對美好事物的欣賞活動、辨別活動和創造活動,是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和諧統一的社會實踐活動。老年審美的主體是老年人,這就要求他們普遍具有良好的審美心理要素,具備進步、健康的審美觀。而老年審美的客體是美的事物或他人。客觀事物美的規律與老年人的審美心理規律保持統一和諧,老年人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反之,審美客體的美的規律與老年人審美價值、訴求不和諧,美就被排斥了。

  3.審美情趣差異的幾個原因

  (1)對審美對象內容的領悟差異。因為不同的人對審美對象的關係和態度不同,選擇方向、敏感程度和記憶聯想都有差別,因而美感反應也各不相同。黑格爾說:「同一句格言,從年輕人的口中說出來,總是沒有那種在飽經風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義和廣袤性,成年人能夠表達出這句格言所包含的內容的全部力量。」

  (2)形象感知的差異,通常稱為直覺。人的各個感覺器官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樣的,自然就引起形象感知上的差異。美學將這種直覺的差異分為三種人:第一種人是綜合型。感知具有概括性和整體性,但分析能力較差。一朵鮮花,在哲學家眼裡,看到的是花的社會價值,卻疏忽了鮮花對於姑娘意味著什麼。第二種人是分析型,對細節感知清晰,但綜合能力較差。同樣是一朵鮮花,在科學家眼裡,看到的是哪類科目,花蕊是否受精,至於鮮花對一個民族有什麼含義,對社會有什麼貢獻,就不是他所要考慮的問題了。第三種人具有上述兩種特點,稱之為分析綜合型。還是那朵鮮花,在文學家眼裡,看到的是情感的交融,是生活的精神,是民族的圖騰,是美麗的象徵。這三種人從事的職業不同,產生的直覺差異,正是審美體驗受審美主體的性格和情趣影響而發生變化的最佳證據。所以說,審美體驗的直覺並非盲從,而是一種紮根於審美主體的自身文化修養內部的高級靈感。

  (3)不同的距離產生不同的美感。人們與審美對象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才有可能產生美感。比如在一片茫茫的霧海上,一艘輪船在迷茫地航行。當聽到對面船緊急的鳴笛,水手們手忙腳亂地走動,乘客們一陣陣喧嚷,人們時時在為自己的安全擔憂時,人們根本無法對霧夜的大海產生和諧而美妙的審美體驗的。而站在海岸上的人們,觀看霧海上的景色所產生的心境,與船上的人們相比,有很大的反差。霧海上的船,是現實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輪船和乘客的危機全都聯繫在一起,使得霧海、輪船與乘客三者形成了零距離的接觸,因此乘客根本無法泰然地欣賞夜景。而岸上的人們,與海霧保持了一種「距離」,於是人們往往不會身臨其境,反而會無憂無慮地觀賞美景了。

  (4)審美移情的差異。審美移情就是設身處地地體會審美對象的心情,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有生氣的事物中,形成一種「觸景生情」的美感。「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與其說陸游在謳歌梅花迎風傲雪的英姿,不如說詩人把自己剛直不阿的人格魅力寄托在風雪中的梅花身上了,形成一種擬人化的情景交融的佳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