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一學

2024-08-14 19:17:17 作者: 余運英 等

  老年人的再婚心理及應對

  生老病死乃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因此,事實上,老年夫婦不可能真正的「白頭偕老」,其中總有一人先行一步,於是,就出現了孤男寡女的單身老人的特殊群體。隨著人們生活條件、醫療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更加重視,人的壽命也越來越長,老年人數也越來越多,孤身老人的隊伍也日益壯大。現在歐洲、日本等國已進入了一個老年社會。我國人口基數大,孤身老年人群更是龐大,他們的再婚心理需要問題日益顯得突出。

  (一)老年人再婚的原因

  

  1.心理方面

  老人遭遇喪偶打擊,精神痛苦,生活孤單。他們為改變這種處境,希望找個情投意合的伴侶,來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充實生活,度過幸福的晚年。有的老人由於身體日漸衰弱,想找個老伴得到照顧,這種情況以男性居多。

  2.生理方面

  進入老年後,有的老人性功能尚好,有了老伴可以滿足其性生活的需求。所謂性,並不單純意味著性慾的滿足。老年期的性生活,就是滿足相互認為還有必要的一種感情,使雙方互相鼓勵,分享快樂,增強生活自信心。老年人再婚能滿足這種需要,對身心健康也是有好處的。

  3.生活方面

  老年人總擔心自己生病,怕給子女增加負擔。再婚後,老夫妻可以同出共入,白天做些感興趣的事,晚上一同看電視,相互照顧、體貼、撫慰。平時,冷暖溫飽有人惦念;病時,請醫問藥有人照料。只要再婚老年人能保持心理的寧靜和愉快,就會在平淡的生活中不斷地發現幸福和愜意。

  4.子女方面

  兒女不孝或者孝順都會促成老人尋找老伴。不孝順的子女認為老人是包袱,這使老人精神上受到打擊,促使老人下決心尋找出路,去找對象;還有的子女孝順,他們理解老人的心情,支持老人的正當要求,讓老人心情愉快,這也會促使老人去找伴侶。

  此外,還有經濟上的原因。這主要是一些女性老人,因為沒有經濟收入,找個老伴經濟上有了依靠,生活有保障。因此,要贊成單身老年人去談戀愛與結婚,要讓單身老人重獲婚姻給他們帶來的幸福感,讓他們感到自己並不孤單,有人相伴到老,可以安度晚年。

  5.「代際婚姻」成為老年婚姻新特點

  以前女方找男方,主要是找個經濟依靠,是找「飯票」,男方則是找個能照顧自己的,是找「保姆」。而現在老年人再婚,選擇的條件與年輕人沒有太大的差別,女方要求老頭長相瀟灑,身材高大,而男方則希望老太太漂亮,體貼,身段好。「代際婚姻」的背後,有性的原因。以往人們難以啟齒的夫妻「性生活」,如今已成為衡量婚姻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

  由於男女生理結構不同,老年男子在70歲時還有性要求甚至還較為活躍,而此時老年女性因卵巢功能退化等,幾乎沒有這方面的需求,「代際婚姻」卻能彌補這一不足。調查顯示:老人再婚男女的年齡平均差距為11.1歲。這種情況下,雙方身體條件較能相互適應,性生活能基本達到和諧。[10]

  (二)再婚老人的不同心理問題

  戀愛不只是年輕人的權利,同樣也是老年人的權利。老年人再婚不只是換個老伴,還應當有豐富的感情內涵。不少孤身老年人過著「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無論怎樣喊,四壁無回聲」的孤獨、寂寞生活,即使節假日子女「回巢」,歡樂也不過是短暫的。現在,我國孤身老人在物質生活上是不成問題的,但優越的物質條件代替不了他們精神、感情上的寄託和安慰。

  一是受子女虐待歧視者。他們無法忍受子女對其冷淡、歧視、甚至仇視的生活。他們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渴望找到新的伴侶,另尋家庭溫暖。

  二是中青年期離婚、守寡者。由於當時要撫養教育子女,經濟負擔或其他原因,沒有再婚,現在年歲大了,精神上沒有寄託,生活上需要照顧,希望再婚。

  三是老年喪偶者。常常很想再找伴侶,他們認為子女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難以照顧自己的生活。雖然,子女多半還能夠體貼和尊重他們,但兩代人在情感、需求和行為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別。子女的情感、行為以及多麼周到的照顧,均不可能替代老夫老妻之間那種特有的情感和行為。喪偶的老年人有很多難言的苦衷,哪怕是一般的生活瑣事,也有不便讓子女參與之處,何況性愛及情愛的慰藉就更不用說了。

  人到老年,不少孤寡老人容易產生孤獨、寂寞、老不中用、悲觀厭世、喪失生存信心的心理。在多數情況下,老人的戀愛與再婚恰恰能滿足男女雙方彼此還有相互需求的那種情感,使雙方相互鼓勵、分享歡樂,進而在精神上有所寄託,既打消了老人的孤獨感,同時又增添了生存的自信心。

  (三)老年人再婚心理的應對

  「再婚難,再婚後的日子更難!」再婚也會帶來一些心理和家庭方面的問題。如經常聽到一些老人說:「年輕時結婚要父母同意,老年結婚要子女同意」,這多少說明了當今社會老年人再婚所碰到的難題。對於再娶或再嫁,老人害怕別人說:「都七老八十了還想那些呢。」這是老年再婚者的共同心聲。之所以如此,是由於老年人再婚存在種種社會障礙和心理禁錮。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老年人「獨身」有害無益。老年人再婚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老年人同年輕人一樣擁有勇敢地追求婚姻幸福的權利。兒女在孝敬老年人的同時也要支持他們再婚,讓所有的老年人健康快樂是兒女的責任。老年人要取得再婚成功,獲得晚年生活幸福,就必需首先排除社會障礙,解除心理禁錮,做好自身的心理調適。

  1.再婚老年人要解放思想,克服傳統婚姻道德觀念的束縛

  很多老年人在再婚前之所以「猶抱琵琶半遮面」,前怕狼,後怕虎,存在種種羞澀心理和懼怕心理,歸根到底是傳統的婚姻道德觀念在作怪。老年人要獲得再婚生活幸福,就必需解除這種思想和心理禁錮。要知道,老年人同中青年人一樣,也存在強烈的求偶希望,而且再婚也是老年生活幸福的需要。老年人享有與中青年人同等的婚姻權力和自由,任何人都無權干涉。所以,老年人應當在進一步熟悉、增強自信的基礎上,切實解除羞澀、懼怕、孤獨等不良心理障礙,把再婚視為光明正大的事,理所當然的事,理直氣壯地去爭取,心安理得地去享受。正所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2.再婚老年人更應注意克服懷舊心理

  對很多再婚老年人來說,雖然雙方已經有了充分了解,但由於相處的時間短,兩人之間一定會有諸多不習慣和不適應的地方,這時從心理上往往產生對已故老伴的思念,並往往將對方的缺陷和初婚伴侶的優點相比較,從而自然會產生心理不平衡,進而出現裂縫。有關專家指出,老年人再婚後懷舊心理的出現是正常的,但這種懷舊心理不能長期存在,需雙方經過努力共同消除。為此,再婚老年人一要儘量做到胸懷大度,儘量容納對方的「毛病」,求大同存小異,從點滴小事去培養感情;二是雙方都應丟棄「結髮夫妻好」的偏見,不要將前配偶的優點與現在配偶的缺陷相比較,而應盡力發現配偶的優點,找尋雙方的共同點,使再婚生活和諧完美幸福。

  3.適應對方的心理特徵,做到心理相容

  在多年的生活中,每個人都形成了獨特的性格、興趣和愛好等心理特徵。但進入更年期後,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徵都有不同的變化。老人再婚後應儘快了解對方的心理特點,正確對待對方的性格和習慣,注意互相尊重和諒解。婚後幸福與否的關鍵是能否心理相容。相容的最根本前提是全面了解對方,也讓對方全面了解自己,在此基礎上以達到相互理解和諒解。不僅要了解地位、身份、收入、居住條件等物化因素,還應了解對方的性格、興趣、愛好、能力、生活習慣、子女情況、親友關係等。一些老年人再婚後生活不和諧、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心理相容,婚前不了解對方,婚後不肯改變自己適應對方。原配夫妻尚且需要不斷地調整關係,相互適應,更何況是再婚夫妻呢?再婚老年人雙方應積極努力改變自己,要耐心安慰、體諒、理解和容忍對方,避免感情上的衝突,順利度過磨合期。

  4.尊重配偶的親友關係

  在以往生活中每個人都形成了自己的人際關係,這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尊重對方的人際關係,包括對方已故配偶的親友,讓配偶能在過去的人際關係中延續今後的美好生活。這既是對對方的尊重和愛護,也是自身修養的體現。

  5.同等對待雙方子女,恰當地處理好與對方子女的關係

  一般說來,再婚者很難把對方的子女與自己的子女同等對待。再婚夫婦應克服「排他」心理,與新配偶及子女建立新的關係,把雙方子女都看成自己的孩子,盡到父母的職責,在衣食起居等一些生活小事上要一視同仁。只有恰當對待,保持了和睦關係,才能促進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

  6.進行婚前財產公證,免除老年人再婚的後顧之憂

  老年人再婚,因雙方一般都有兒女,又各自有一部分財產,因財產分割、遺產連續引起的家庭不和現象大量存在,幾乎成了老年人再婚的後遺症和併發症,這也是很多老年人不想再婚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有一位老太太再婚後,老兩口感情一直很好,相處得很融洽、和諧完美,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但後來雙方子女卻因財產分割問題產生了矛盾,在雙方子女的「催逼」下不得不分手。[11]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