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一學
2024-08-14 19:14:33
作者: 余運英 等
老年人的人際交往(二)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一)老年人的人際交往有哪些類型
廣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人際交往心理具體可以歸為四類。
1.業緣關係
即人們由職業或行業的活動需要而結成的人際關係,如行業內部的領導與被領導關係、上下級關係和同事、同級關係;行業外部的彼此合作關係、夥伴關係、競爭關係、制約關係等。與血緣關係和地緣關係不同,業緣關係不是人類社會與生俱來的,而是在血緣和地緣關係的基礎之上由人們廣泛的社會分工而形成的複雜的社會關係。
2.地緣關係
即人們由於出生或居住在同一地域而形成的人際關係,如同鄉關係、鄰里關係。故土觀念、鄉親觀念就是這種關係的反映。
3.趣緣關係
即因人們的興趣、志趣相同而結成的一種人際關係。這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結成的社會關係,是社會發展的產物。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物質財富的增多,人們在基本滿足物質需求的基礎上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精神需求,為此,人們結成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
老人們在交往過程中往往存在不同的交集,慢慢地,一些喜歡休閒娛樂的老人開始組成了各自的小團體,有的是「搓麻會」,有的是「釣魚林」,有的是「門球部」,還有的老人由於日常接觸的頻繁而相識相交。同時,舊日的老夥計、老領導、老部下等的相聚也使得生活豐富多彩。
4.血緣關係
即由婚姻或生育而產生的人際關係。如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兄弟姐妹關係,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其他親屬關係。血緣關係是與生俱來的關係,在人類社會產生之初就已存在,是最早形成的一種社會關係。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會關係。人類歷史上比較重要的血緣關係有:家庭關係、家族關係、宗族關係、氏族關係、種族關係。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和不同的社會制度下,血緣關係的親密程度和作用是不相同的。在原始社會中,血緣關係是社會的基本關係,是社會組織的基礎,對社會生產及人們的生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二)老年人人際交往心理受到什麼因素的影響
1.個人因素影響
(1)認知偏差的影響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有些老人能為周圍的人所喜歡和仰慕,眾人都以與之結交為榮幸和愉快,有的老人卻為周圍的人所嫌棄和疏遠,孤零零的被拒斥在群體的活動圈子之外。造成這種人際關係中的相容或相斥的原因,其中一個因素就是人們在人際交往中的認知偏差。這種認知偏差是對交往對象真實情況的委曲和錯覺,反映了人在人際認知中的非理性和主觀性,並且由於人際交往的複雜性和可變性,這種認知偏差往往不被人所覺察,但它卻可能嚴重影響到人際交往的順利進行和人際關係的良好建立。認知偏差主要有兩種:對自我認知的偏差和對他人認知的偏差。
對自我認知的兩種偏差:一是過高評價自己,孤芳自賞;二是自我評價過低,自輕自賤。對自我的這兩種不正確認識都會影響人際交往。對他人的認知偏差:一是以貌取人;二是以成見待人;三是從眾;缺乏主見,人云亦云。
這幾種認知偏差在人際交往中有不同表現。以貌取人常表現為第一印象。是人初次對他人形成的印象,往往最為深刻,它是一個人通過對他人的外部特徵的感知,進而取得對他的動機、情感、意圖等方面的認識,最終形成關於這個人的印象。這種印象主要是來自對方表情、姿態、身材、儀表、年齡、服裝等方面的印象。社會心理學實驗表明,人們對初次印象更容易重視,對後來獲得的信息往往不大注意或易忽視。第一印象好,對以後的信息就會起到掩飾作用,產生正向優先效應,認為此人樣樣好,於是喜歡、信任他並與之接近;反之,不好的第一印象在以後的認知中就會更多地注意其缺點,甚至把優點也當作缺點,產生負向優先效應,對其樣樣看不順眼,於是排斥、疏遠、嫌棄他。
以成見待人在交往中常表現為暈輪效應和定式效應。暈輪效應指在認知覺過程中,將知覺對象某一行為特徵的突出印象不加分析地擴展到其他方面去,只憑一個人的某些品質或特徵就認為他還有其他方面的品質或特徵,也就是從所知覺到的特徵泛化推及到未知覺到的特徵,僅從局部信息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暈輪效應的成因與我們知覺上的整體性有關。[6]「情人眼裡出西施」即是典型。見木不見林、一好百好、一壞百壞,造成對人認知的偏差,從而影響交往。定式效應是指用一種固定的人物形象去認知他人。從眾則是根據多數人的看法來確立自己的觀點或態度的一種現象。這種人缺乏主見、人云亦云,看人看事隨大流,沒有自己的觀點,不管別人的看法正確與否,一味隨聲附和。這樣認識人,結果導致認識失真,影響與他人的交往。
人際交往中,不僅要正確認識自己,還要正確認識他人,知己知彼才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同時對雙方交往的目的、內容、方法也要正確認識,否則交往最終也會中止。[7]
(2)情緒失控造成老年人人際交往的障礙
情緒,人們常稱為情感的外在表現,在人際交往中極為重要。情緒隱藏在交際過程中,是一種心靈的無聲交談。交往中,若沒有良好的情緒狀態,則會直接影響交往質量。例如:在取得某些成績或被人羨慕的情況下沾沾自喜,得意之色溢於言表,唯恐別人不知,言語中洋洋自得,表情眉飛色舞,往往導致別人的反感而不願與之交往。與人交往,得意忘形不受歡迎,因為沒有人願意與高傲狂妄的人合作共事。同樣,失意忘形留給別人的印象也並不美好。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不幸,一個人若愁腸滿腹,別人會認為你過於脆弱,缺乏自信,只會給予憐憫或同情,而不會把你作為知己為你分擔不幸。若遇不公正對待怒形於色,遷怒於人,人們只會認為你淺薄,缺乏內涵,那麼你連憐憫或同情也得不到,只會得到別人的輕蔑,又何談與人交往?
情緒表達沒有分寸同樣會影響交往。例如不分場合、不看對象、不顧輕重恣意縱情,情感反應過分強烈,會給人以輕浮、狂妄或動機不純等不好印象,讓人對你頓生輕薄之感而不願與你接近;反之,一個人若對喜、怒、哀、樂或對能引起情感共鳴的事無動於衷、反應冷淡,就會讓人覺得你冷漠無情。試想,一個人永遠是一副故作深沉的面孔,誰又願與你交往呢?
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矛盾,人們的交往活動也是如此。當交際活動中有了矛盾時,急躁衝動,情緒失控,結果只會導致人際關係的惡化。
(3)態度對老年人人際交往的影響
態度是人們對一定對象較一貫、較固定的綜合性的心理反應傾向,它不是某種心理過程而是全部心理過程的具體表現,認知、情感、動機同時在其中起作用。
態度在人際交往中形成,對老年人人際交往也會產生影響。在交往中,態度給交往一方造成心理壓力,因為態度總是指向並傾注於某個對象,具有壓迫性。如態度和藹、真誠、坦蕩,會使人有安全感並與之親近;反之,態度圓滑、缺乏誠意、狂妄,會使人有危機感並與之疏遠。
在人際交往中,若對文化、身份、地位低的人持輕視、看不起的態度,只會導致相互間的隔閡與對立。事實上,一個看不起別人的人也一定會被人看不起甚至遭人唾棄。
(4)語言對老年人人際交往的影響
人際交往中,最經常使用的、最基本的手段是語言,但語音的差異、語義歧義或語言結構不當會造成老年人人際交往障礙。
由於歷史的影響、地域的差異性和民族傳統的不同,語言必然存在差異,即各地均有自己的方言。在交際中,各自使用自己的方言,那麼語言誤會也可能影響交際甚至引起糾葛。這是不言而喻的。在此主要談談語義歧義及語言結構不當所造成的交際障礙。語義即詞語的意義,語義不明或語義含混、不能正確地傳達信息會使人產生誤解,造成交際障礙。同樣,語言結構不當或有語病則讓人難以理解和接受,也會給交往帶來困難。
在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中,語言的表達對交際也有明顯影響。如有的老年人說話夾槍帶棒,或者出語尖酸刻薄,言外有意,或者冷言冷語;還有的老年人說話好用反詰語言等。這樣說話常會引起人們的反感,有時還會帶來口角甚至不良後果,即使你再怎樣彌補也難以使你與別人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
(5)個性對老年人人際交往的影響
個性,心理學中又稱為人格,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具體個人所具有的意識傾向性以及經常出現的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包括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思想、信念、世界觀、性格、氣質、能力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人際交往受到個性品質的影響。交往中,一個人熱情、誠實、高尚、正直、友好,人們易於接受他而與之交往;相反,一個冷酷、虛偽、自私、奸詐、卑劣的人就會令人生厭,於是人們迴避他,疏遠他。對於一個口是心非、陽奉陰違、無中生有、嫉妒誹謗、搬弄是非的人和一個誠實正派、心誠意善的人,顯然人們傾向於後者,更願意與後者結交。可見,良好的個性品質易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不良的個性品質則會影響正常交往。但人們在性情、志趣等方面存在個性差異並不等於他們沒有共同之處。例如:有著共同文學愛好的兩位老年人性格特點相左,但交往中如果以共同的文學愛好為基點,彼此產生心理上的共鳴,把彼此相左的性格特點放到交際的次要位置,求同存異,那麼交往雙方也會感到其樂融融,甚至會隨著彼此的相融而成為知己。如果雙方丟棄彼此的共同點在個性品質上去相互指責或計較,這不僅會使交往雙方關係僵化,甚至會反目成仇。你看不慣別人,對別人不感興趣,別人也看不慣你,對你不感興趣。
(6)行為的影響
人際關係中的行為成分指和人際關係相聯繫的主體的活動,包括動作、語言、表情、手勢等,這些外顯行為反映出一定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行為成分反映了雙方實際交往的外在表現和結果,反映了人們之間的行為傾向性。一般來說,由於人際關係的不相同,對人的認識和理解、情緒體驗,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外顯行為,都可能會在程度、水平上有所差異。
2.社會因素影響
(1)地位、角色障礙。彼此所處的不同社會地位(權威性、知名度等),以及角色、職責、年齡、經濟、政治等方面的條件差距,會影響彼此間的親密、疏遠程度。
(2)空間距離障礙。如果雙方空間距離太大,中間媒體磨合環節過多,勢必會阻礙彼此間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發展。例如,空間臨近者可以更多地互相幫助和彼此關照,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心理學的研究證實,臨近導致熟悉,熟悉導致安全,安全導致喜歡。為此,若想讓他人喜歡自己,就要讓他人接近你並進而熟悉你。
但是,雖說在一般情況下,距離越近,交往頻率越高,就越容易形成親密關係,可是也有「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這也說明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是錯綜複雜的,距離並不是形成人際關係的主要因素。[8]
老年人在人際交往中如果從上述幾個方面去提高自身素養,完善交際人格,那麼相信老年人一定能更好地與人相處,會更合群。
【任務導入二】面對情境五至七你需要完成的任務是:
任務一:針對情境中老張、胡玉等老年人人際交往出現的問題,找出影響老年人人際交往的障礙。
任務二:情境七中的老年人被騙、被害,想想老年人如何和異性交往?提出合理的建議。
任務三:針對老年人人際交往,提出應對策略。
【任務分解】
任務一 找出老年人人際交往中的問題,掌握影響老年人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
關鍵概念:
人際交往障礙:是人在交往過程中阻礙人際關係建立的各種因素,又稱人際關係障礙。
對老年人人際交往心理與行為的了解就是為了幫助老年人有效地進行人際交往,擺脫老年人人際交往過程中帶來的煩惱。情境五、六、七中老年人人際交往中的問題,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請思考以下問題,並在問題引導下更好地完成各項任務。
問題一:老年人為什麼會有人際交往障礙?
情境五中的老張在人際交往中為什麼不受歡迎?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了解老年人在人際交往中出現的不健康心理與行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