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一學
2024-08-14 19:14:29
作者: 余運英 等
老年人的人際交往(一)
(一)人到老年,人際交往產生了怎樣的變化
人到老年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固定不變的生活習慣,在為人處世上也形成了定式。老年期,大部分人的思想相對保守,不願意改變自己,固守著多年形成的處世原則。失去了追求,失去了人生目標,情緒壓抑、苦悶、悲觀,長此以往,身心憔悴,萬念俱灰。怎麼辦?只有邁出家門,參與人際交往,通過交往互動,找到人生的樂趣和意義。
1.老年人人際交往心理的概念
人際交往就是在社會生活活動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意見溝通,信息情報交流與相互作用的過程。人際交往對建立、鞏固和發展人際關係十分重要。任何個人只能在社會內部滿足自己的需要,單個的人無法滿足和發展自己的需要,人際關係就是在人們的接觸和交往中建立起來的。一個廣泛交往的人必然會有廣泛的人際關係,不善交往的人,人際關係也是極其有限的。人總是在交往中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定向。
老年人之間的社交,不僅是一種出自本能的需求,也是其個人自我完善的一種必不可少的途徑。老年人對人際交流有強烈的心理需求。但是由於老年人自身生理功能的改變,導致許多老人活動範圍變小,因此對家庭內部交流的要求更加突出:對老伴,希望能夠白頭到老;對子女們,希望能常回家看看;對鄰里,老人們感到是離自己最近的朋友,交往過程中近鄰勝過遠親;社區是老年人定居和活動的主要場所,更重視社區內的人員來往;對原單位,也嚮往能多組織活動、多旅遊,人際交流好的老人心身健康,而人際交往差的老人,整天愁眉不展,或怨天尤人,或孤芳自賞,或無病呻吟,這樣對身體健康沒有好處。
2.老年人社交圈和人際交往風格
一般而言,每個人都有三個社交圈,家庭是第一社交圈;同窗同事、親朋好友是第二社交圈;泛泛之交是第三社交圈。對於離退休老年人來講,第一社交圈交往頻率提高;第二社交圈交往對象由同事轉換為鄰里、親朋好友;第三社交圈則要視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活動興趣喜好的差異而定具體對象、範圍。並非所以人都按這種模式交往,比如喪偶老人、子女都在國外的「留守」老人,相對講第一社交圈交往少,應該更多地從第二、第三社交圈結識朋友,溝通思想。澳大利亞心理學家德維葉曾概括有四種交往風格:
(1)控制性交往風格。即以自身性格為標準去衡量與之交往的人。這種風格的老人恪守信用,遵守社會道德規範;不輕易流露內心秘密,但在社會交往中又會無意間表現出發號施令、指揮別人的傾向。
(2)娛樂性交往風格。即接受世俗客觀的處世標準,為人熱情率直、主動積極;但有時不懂得自我保護,容易被人利用,這種風格的老人往往是社會交往場合的活躍分子,但缺乏總攬全局的駕馭能力。
本書首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3)支持性交往風格。即具有合作意識,既能接受社會交往中的個人標準,又能接受共同標準。為人隨和、善良、溫厚,不固執己見,能友好地與人協作,虛心接納他人意見。在交往群體中能營造融洽、友好氣氛。但有時缺乏主見和過於軟弱。
(4)理解性交往風格。即在為人處世之中,注重自我標準與社會公眾標準的統一。這種風格的老人既能與人合作又能保護自己,做事為人尊重事實,講究實際,堅持是非標準。能夠諒解別人理解別人,但絕不輕易苟同,具有較高的涵養。
(二)老年人人際交往的轉變
人際關係和家庭氛圍是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感情融洽的家庭環境,有利於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當老人離崗賦閒,隨著社會角色的變化、生理心理的變化,其人際關係也會發生變化,而且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徵,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轉變。
1.以工作單位為中心向以家庭為中心轉變
在離退休以前,由於工作的需要以及工作的關係,人們絕大部分的交往對象都是以工作單位為中心形成的,比如上下級關係、同事關係、與本單位業務有關的朋友關係等。這些交往占去了人際交往的絕大部分時間,至於與家庭、鄰居以及同學、同鄉等的交往,則在整個交往活動中占據次要位置。在離退休以後,這種人際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由以工作單位為中心逐漸向以家庭為中心轉變,這使人際關係的側重點發生了變化。
這種變化是由人們社會角色的變化引起的。在離退休以前,人們生活的「舞台」主要是工作單位,所「扮演」的角色是領導、職員、專家、學者、幹部、工人等。而在離退休以後,人們生活的「舞台」主要是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則是丈夫、妻子、父母(公婆)、祖父母(外公婆)等。社會角色的變化,決定著圍繞這一角色的人際關係的變化。家庭人際關係在離退休前是次要的人際關係,因為人們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而離退休以後,由於人們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所以家庭人際關係就成為人們人際關係的中心,而鄰里關係也逐漸顯示出重要的地位。當然這並不是說離退休前的一切人際關係都不存在了,只是說其地位和重要性發生了變化。
2.由工作驅動型向享樂驅動型轉變
人們之所以要建立一定的人際關係,除了滿足人類基本社會交往需求之外,還有利益的驅動,也就是說人類的交往並不是無目的的。在離退休之前,人們社會交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工作,或者說圍繞著工作來建立和處理人際關係。比如說為了工作搞好上下級、同事之間的關係,為了工作搞好有關業務部門的關係,為了工作又與多年沒有聯繫的同學、同鄉建立了聯繫等等。甚至在處理家庭人際關係的問題上,有時也要帶上工作的色彩。比如說為了讓父母幫助聯繫一批業務,兒子會對父母既殷勤又孝順。上面這些人際關係,我們可以叫做工作驅動型的。但離退休以後,工作沒有了,人們的主要任務是安度晚年。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就不再是工作驅動型的,而是享樂驅動型的了。因為這時人們建立人際關係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工作,而是為了享樂。搞好夫妻關係是為了生活有情趣,搞好父子關係是為了老有所養,搞好祖孫關係是為了盡享天倫之樂,搞好鄰里關係是為了增加安全感,與朋友的交往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快樂地度過閒暇時光,等等。也就是說這些人際關係的建立都是享樂驅動的。當然我們不否認,有些老年人是在為家庭付出,比如貼補兒女們的生活;看管孫子、孫女等,但是只要這些是建立在和諧的家庭人際關係基礎上的,那麼對老年人來說就是一種享樂。
3.由對象的多變性向對象的穩定性轉變
在離退休之前,人們交往的對象是多變的,因為人們的工作是不固定的;特別是在當代社會中,隨著工作單位的變化,人們交往的對象也會發生整體性的變化。工作性質變化,人們的交往對象也會發生部分變化;業務範圍擴大,人們交往對象的範圍也會相應擴大,等等。由於離退休前的人際關係是以工作單位為中心的,是工作驅動型的,那麼它的對象就只能是多變的、不固定的。離退休以後的人際關係轉向以家庭為中心,而家庭是相對穩定的,那麼由此決定的人際關係也是相對固定的、穩定的。此外,由於離退休以後人際關係範圍的縮小,也使得老年人在選擇交往對象時比以前更為慎重,內容更為深刻。因為老年人經歷豐富,又有人際交往的經驗和教訓,所以他們在選擇交往對象時,更注重質量,更要求彼此包容,有共同的志趣、愛好,這樣他們的交往對象穩定性就很強。
(三)人際交往對老年人身心健康有什麼影響
1.老年人人際交往對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人在年輕時通過人際交往,學習社會經驗,掌握人類知識,形成社會生活的技能,培養人類共同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並在持續而廣泛的人際交往中不斷促進人的社會化過程。進入老年期後,人的社會交往狀況開始發生重大變化,人際關係漸漸變得單純起來。客觀上,這種變化主要在於老年人退休以後勞動量減少了,勞動強度降低了,社會接觸的深廣度都比不上從前,老年人的人際交往因此而相對減少。增強老年人人際交往的主動性,對於老年人有重要的意義。
(1)人際交往可以消除不良心態,滿足老年人心理上的需求
老年人的社會活動減少了,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肩負社會責任,承擔著繁重的工作壓力,他們不用接受外來控制按時工作或勞作。人生職業使命的完成使得老人們不再像以前那樣需要為生計到處奔波,社會和家庭對他們不再有以前那樣的貢獻和期待。由於社會和家庭負擔減輕,他們有著某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逐漸產生了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的心態,年輕時的拼搏和闖天下的奮鬥精神沒有了,活動量和社會活動的範圍都會明顯減少,客觀上造成老年人的社會接觸面相比退休前大大縮小了。同時,老年人日漸衰弱的體質也迫使他們在社會活動的強度和活動量上有所顧忌。有的老年人總感到生活毫無樂趣,人際關係變得很差,時間一長性格就變得多疑古怪。通過良好的交往可以使心情豁然開朗。
(2)人際交往可以消除退休後的孤獨感
退休後,老年人的閒暇時間多了。剛離開職業崗位的老人們往往突然之間少了約束,不知如何打發時間。老年人由於生理上的原因容易給自己築起一道籬笆,把自己和社會隔離起來,脫離集體生活。但這並不能使其獲得快樂,反而會帶來孤獨和寂寞,繼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影響身心健康。老年人如能在一起交往聊天、進行娛樂活動,就會感到生活充滿了活力和生機,從而體會到「老有所樂」的樂趣,趕跑退休後的孤獨寂寞。
(3)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心理成熟的標誌
退休後,隱藏在人身上的面具揭開了。原來處在職業崗位有許多事要受制於人,人們常常要自覺不自覺地戴著面具去做一些違心的事,有時甚至在內心極度苦悶之時還要強裝笑臉去迎合別人。人老了,要做的事也少了,不必仰人鼻息,過多地委屈自己,不必繼續戴著面具做人。因此,原先不願做的事可以不做,不願見的人可以不見,主觀上促使老年人縮小了自己的交往對象。在這一點上,老人的心情似乎比以前舒坦了,可是人際交往的面卻變窄了。成熟面對人際交往,可以促進老年人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從而使得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得到積極發展。
(4)人際交往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保證
老年人只有通過各種方式走向社會,廣泛與人交往,積極參與老年活動,不斷接受新信息,了解新事物,從社會生活中尋找精神寄託和生活動力,才能減少、消除身心疾病,並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安度幸福快樂的老年時光。
脫離了廣泛的社會接觸,老人們自己又不主動進行積極的人際溝通,他們接收信息的渠道變少了,信息溝通的方式簡單了,用於信息溝通的時間或許大不如從前那樣多。因此,老人們所接收到的信息比以前減少了,有些人甚至與社會產生了隔絕。
2.老年人人際交往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生活在人際關係錯綜複雜的社會中,交際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自有人類社會以來,人就有交往上的需要。所以人際關係是人類得以生存、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保證。也就是說,人際交往將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相聯結並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網絡系統。老年人如果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朋友也可以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給自己很多的幫助。如果老人傷心時有朋友在身邊可以安慰自己的話,就會很欣慰。總體而言,老年人人際交往對社會整體的循環及社會的良性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任務二 分析老年人人際交往的類型,找出影響老年人人際交往的心理因素
對老年人人際交往心理與行為的了解就是為了幫助老年人有效地進行人際交往,擺脫老年人人際交往過程中帶來的煩惱。上述老年人交往情境中,要完成情境任務,需要思考以下問題,並在問題引導下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項任務。
問題二:情境三中的老沈為什麼願意和老王交往,而不願意搭理老張?情境四中為何霧霾也無法阻止大媽跳廣場舞?
情境中的老年人為什麼會有各種類型的交往選擇?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了解影響老年人人際交往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