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通識」的境界攀登

2024-08-15 17:31:37 作者: 瞿林東著

  (一)「專」與「通」的辯證統一

  前面講到,「專精」與「通識」是辯證的統一。「通」與「專」或「博」與「約」的關係,一方面是知識總量上的界定,另一方面更是學術見解上的對應。由博返約,從表面上看是論述問題由一般走向具體,但從見識上看,是由泛泛而論走向深入闡述了。由「專」到「通」,從表面上看是從具體走向一般,好像深度不夠了。但是「通」的過程所帶來的積極效果,卻是「專」本身所達不到的。這是因為:第一,由於「通」,可以使「專」的定位更加準確;第二,由於「通」,可以發現原本存在於「專」的範圍內的重要問題,進而擴大了「專」的範圍。這都有助於「專精」的發展。

  (二)怎樣攀登「通識」的學術境界

  中國學者歷來重視「會通」「通變」,「通識」是學人永遠要追求的目標。儘管我們的努力總是不足以達到應有的境界,但這種努力終究會起著積極的作用。

  怎樣攀登呢?我結合中國史學史的研究講一點認識,供大家參考。

  第一,中國史學史是一門專史,對它的認識必須做到「通」(「通」是相對的)。因此,不論研究其中任何一段,都應置於「通」的長河中考察,故必須通讀中國史學史的有關著作。

  第二,史學是意識形態的一部分,它同當時的社會尤其是當時的政治有密切的關係,故研究某一時期的史學,必須關注這一時期的社會,尤其是這一時期的政治,以揭示史學同政治的關係。

  

  第三,史學的發展總是以一定的歷史發展為基礎,只有深入認識了歷史的發展,才有可能正確地認識史學的發展。因此,中國史學史研究者必須通讀中國通史,使自己具備一定的通史知識,以求對中國史學的更準確地把握。

  第四,當今的史學工作者,不論是「專精」還是「通識」,都應有正確的歷史觀為指導。因此,必須在理論方面有一定修養。選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著作,是提高這種修養的正確途徑。

  第五,以外國史學為參照,也是走向「通識」所必需的。

  在當前世風、學風和文風都存在不少問題的情況下,我同大家一齊探討治學上「專精」與「通識」的問題,總還是有一點意義的。我願以此同大家共勉。

  講得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1] 2006年12月18日,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的演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