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外出版原著選讀> 【選文】 制字解

【選文】 制字解

2024-08-14 19:04:21 作者: 萬安倫

  [朝鮮王朝]李祹

  天地之道,一陰陽五行而已。坤復[1]之間為太極,而動靜之後為陰陽。凡有生類在天地之間者,舍陰陽而何之。故人之聲音,皆有陰陽之理,顧人不察耳。

  今正音之作,初非智營而力索,但因其聲音而極其理而已。理既不二,則何得不與天地鬼神同其用也?

  以初中終合成之字言之,亦有動靜互根陰陽交變之義焉。動者,天也。靜者,地也。兼乎動靜者,人也。蓋五行在天則神之運也,在地則質之成也,在人則仁禮信義智神之運也,肝心脾肺腎質之成也。初聲有發動之義,天之事也。終聲有止定之義,地之事也。中聲承初之生,接終之成,人之事也。蓋字韻之要,在於中聲,初終合而成音。亦猶天地生成萬物,而其財成輔相則必賴乎人也。終聲之復用初聲者,以其動而陽者乾也,靜而陰者亦乾也,乾實分陰陽而無不君宰也。一元之氣,周流不窮,四時之運,循環無端,故貞而復元,冬而復春。初聲之復為終,終聲之復為初,亦此義也。吁!正音作而天地萬物之理咸備,其神矣哉!是殆天啟聖心而假手焉者乎?

  訣曰:

  天地之化本一氣,陰陽五行相始終。

  物於兩間有形聲,元本無二理數通。

  

  正音制字尚其象,因聲之厲每加劃。

  音出牙舌唇齒喉,是為初聲字十七。

  牙取舌根閉喉形,唯業似欲取義別。

  舌乃象舌附上齶,唇則實是取口形。

  齒喉直取齒喉象,知斯五義聲自明。

  又有半舌半齒音,取象同而體則異。

  那彌戌欲聲不厲,次序雖後象形始。

  配諸四時與沖氣,五行五音無不協。

  維喉為水冬與羽,牙乃春木其音角。

  徵音夏火是舌聲,齒則商秋又是金。

  唇於位數本無定,土而季夏為宮音。

  聲音又自有清濁,要於初發細推尋。

  全清聲是君斗彆,即戌挹亦全清聲。

  若乃快吞漂侵虛,五音各一為次清。

  全濁之聲虬覃步,又有慈邪亦有洪。

  全清並書為全濁,唯洪自虛是不同。

  業那彌欲及閭穰,其聲不清又不濁。

  欲之連書為唇輕,喉聲多而唇乍合。

  中聲十一亦取象,精義未可容易觀。

  吞擬於天聲最深,所以圓形如彈丸。

  即聲不深又不淺,其形之平象乎地。

  侵象人立厥聲淺,三才之道斯為備。

  洪出於天尚為闔,象取天圓合地平。

  覃亦出天為已辟,發於事物就人成。

  用初生義一其圓,出天為陽在上外。

  欲穰兼人為再出,二圓為形見其義。

  君業戌彆出於地,據例自知何須評?

  吞之為字貫八聲,維天之用遍流行。

  四聲兼人亦有由,人參天地為最靈。

  且就三聲究至理,自有剛柔與陰陽。

  中是天用陰陽分,初乃地功剛柔彰。

  中聲唱之初聲和,天先乎地理自然。

  和者為初亦為終,物生復歸皆於坤。

  陰變為陽陽變陰,一動一靜互為根。

  初聲復有發生義,為陽之動主於天。

  終聲比地陰之靜,字音於此止定焉。

  韻成要在中聲用,人能輔相天地宜。

  陽之為用通於陰,至而伸則反而歸。

  初終雖雲分兩儀,終用初聲義可知。

  正音之字只廿八,探賾錯綜窮深幾。

  指遠言近牖民易,天授何曾智巧為?

  選文節選自《訓民正音·制字解》(解例本),韓國國立國語院編,韓梅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4a—18b頁。

  【導讀】

  本文節選自李氏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李祹所創製的《訓民正音》解例本中的制字解部分。

  李祹(1397—1450),李氏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廟號世宗。按照古代朝鮮嚴格的嫡長子繼承制要求,李祹作為太宗與元敬王后閔氏的第三個兒子,原本並非王位的繼承人。然而,由於他的兩位兄長不學無術、資質平平,相比之下,才華橫溢的李祹顯得更具帝王之才。最終,太宗經過慎重權衡,廢掉原世子李禔,改立李祹為世子。明永樂十六年(1418),太宗將王位禪讓給世子李祹,李祹於景福宮勤政殿正式登基為王,至此拉開了他一生傳奇的序幕。在位期間,李祹在政治、經濟、軍事、禮樂、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均有所建樹。在政治上,他以儒學為治國之本,完善政治制度;在經濟上,他進行土地稅改革,促進農業生產,減輕農民負擔;在軍事上,他通過己亥東征和《癸亥條約》來對抗倭寇,在北疆建立四郡六鎮以加強邊防,並對北方女真部落實行懷柔與武力並舉的政策;在禮樂上,他深受中國音樂的影響,修訂了朝鮮音樂的記譜法十二律;在科技上,他倡導新技術的發明和發展,督寫了朝鮮第一部農書《農事直說》。朝鮮王朝在世宗大王李祹的帶領下迎來了空前的盛世,李祹也因此備受韓國人民的崇敬,被尊為「海東堯舜」。

  世宗大王李祹最著名的成就在於其創製了朝鮮文字。在此之前,古代朝鮮文言分離,也就是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書面表達均需使用漢字。然而,古代朝鮮社會等級森嚴,唯有士大夫階層擁有學習和使用漢字的權力,平民則多為文盲,這使得人們日常的交流、書寫和記錄極為不便。鑑於此種背景,世宗大王認為:「國之語言,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為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8]故決定創製一套可以完整表達本國語言的文字系統。該項舉措在當時一度受到了兩班貴族和儒臣文人的質疑與反對,被指責是「以夷變夏」、甘於與落後民族為伍的行為。即便如此,李祹依然力排眾議,特設諺文局,命令鄭麟趾、成三問、申叔周、李善老等人創製「諺文」,撰寫解例,並且最終正式頒布了《訓民正音》。

  「訓民正音」最早創製於1443年,是指朝鮮王朝獨創的本民族文字。作為一種表音文字,「訓民正音」由17個子音和11個母音組成,其語音結構較為簡單,每個字母代表一個音節,每字的結構最多由五個字母組成,其字形為方塊字,便於與漢字同時使用。它的同名書籍《訓民正音》則是為解釋朝鮮文字的制字原理和發音方法所創作的一本「說明書」,面世於1446年。《訓民正音》分為韓文本和漢文本兩種版本,分別被稱為《訓民正音》諺解本和《訓民正音》解例本,其中的漢文本被人們普遍認為是原本。《訓民正音》解例本由制字解、初聲解、中聲解、終聲解、合字解和用字解六個部分構成,此段選文即為《訓民正音》解例本中的制字解部分,其內容主要是結合了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對「訓民正音」的制字原理加以解讀,並且附有幫助人們加深理解和記憶的口訣。

  在漫長的歲月變遷之中,《訓民正音》一度失傳。1940年,《訓民正音》解例本在韓國慶尚北道安東市被重新發現,並因其獨特的價值而備受重視。1962年,它被韓國指定為第70號國寶。1997年,它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訓民正音》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視,是因為它在多個方面都體現出了重要的價值。第一,從出版印刷的角度來看,現存的《訓民正音》為木刻本,共三十三張,其版式採用了雙邊的四周版框,版心有區分各行的界線和黑口,這是朝鮮書籍在壬辰戰爭之前常有的特徵。雖然書籍的外表已嚴重破損,但《訓民正音》依然是代表朝鮮王朝時代出版印刷文化的重要古書之一。[9]第二,從文字創製的角度來看,「訓民正音」並非由當時既存的文字系統演化而來,而是被創製出來的,我們從現存的古籍中還可以明確地獲知其創製者、創製時間和創製原理,這使之成為區別於其他任何文字的獨特文字符號。第三,從韓國本土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訓民正音」中的文字字型獨特,書寫簡潔,拼讀靈活,可以標記朝鮮語的一切發音,因此十分便於朝鮮人民學習和使用。雖然這種文字在當時並沒有成為正統文字,但是《訓民正音》的頒布一改古代朝鮮文言分離的困境,為庶民提供了簡潔易學、便於書寫的工具,使得朝鮮擁有了本民族獨特的文字符號,這對於朝鮮半島之後的語言和文化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第四,從整個人類文化史的角度來看,文字經常是統治階級對百姓進行統治的重要工具,掌握文字即掌握權力與地位。然而,世宗大王在《訓民正音》中明確表示,自己創製文字的目的在於使普通的朝鮮百姓也能夠擁有學習和使用文字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體現了一種超越當時社會制度的、先進的民本主義思想。因此,《訓民正音》的創製可以被認為是一件對於世界文字、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

  (周佳)

  [1] 坤復:是指易經六十四卦圖中的坤卦和復卦。

  [2] 各象其形而制之:模擬各自的形狀而創製出來的,也就是使用了「象形」的制字原理。

  [3] 聲出稍厲:厲,指音韻學中的濁音,這裡指發音略強。

  [4] 羽:指羽音。宮、商、角、徵、羽是中國五聲音階中五個不同音的名稱。

  [5] 故韻書疑與喻多相混用:在中國古代的三十六輔音表中,不同的字用以代表不同的音,疑母代表[?-],喻母代表[j-]或[h-]。

  [6] 一闔一辟:闔,原指關閉,這裡指非圓唇元音;辟,原指打開,這裡指圓唇元音。

  [7] 以初聲對中聲而言之。陰陽,天道也。剛柔,地道也:結合北宋邵雍的《皇極經世·聲音唱和圖》可知,中聲,即韻母,因與陰陽有關而被稱為天道;初聲,即聲母,因與剛柔有關而被稱為地道。

  [8] 韓國國立國語院:《訓民正音》,1a,韓梅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9] 韓國國立國語院:《訓民正音》,4~5頁。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