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新托馬斯主義美學的形成和發展概況
2024-08-14 18:19:29
作者: 張德興
新托馬斯主義美學的形成和發展是與新托馬斯主義哲學的形成和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新托馬斯主義哲學和美學的形成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如果說,早期資產階級作為一個新興的革命階級,為了獲得自己的政治統治,曾對宗教採取了尖銳的批判的話,那麼到了19世紀,由於資產階級已成為統治階級,與其他剝削階級一樣,迫切需要利用宗教來麻痹廣大勞動群眾,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在哲學上,連僵死的中世紀經院哲學也被他們所利用。新托馬斯主義哲學和美學正是在這種氣候下應運而生的。另一方面,在20世紀初葉,資本主義社會中廣大群眾的生活還十分困苦,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矛盾所造成的經濟危機和世界性戰爭造成了千百萬人流離失所,使得廣大人民群眾對前途感到無限的憂慮和失望。加上西方固有的根深蒂固的宗教傳統的影響,從而使得新托馬斯主義哲學和美學仍然很有市場。它的理論家們利用資本主義矛盾重重的現狀和科學新成果,企圖證明在個人之外還有一個不可抗拒的堅實、冷酷的現實,因此有必要對上帝進行再發現。
新托馬斯主義美學的思想來源主要是托馬斯·阿奎那的神學美學思想。阿奎那根據基督教教義,把現實世界看成是上帝創造的,上帝是真、善、美的最高體現。他認為,「美有三個要素:第一是一種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東西就是丑的;第二是適當的比例或和諧;第三是鮮明,所以鮮明的顏色是公認為美的」。[1]並明確指出:「事物之所以美,是由於神住在它們裡面。」他主張美與善不可分割,但又有某些區別,美「涉及認識功能,因為凡是一眼見到就使人愉快的東西才叫做美的」。[2]阿奎那的這一系列美學思想為新托馬斯主義美學家們所繼承和發揮,構成了該派美學的最主要的思想來源。
柏格森的直覺主義美學也是新托馬斯主義美學的一個主要來源。馬利坦和吉爾松早期都研究並接受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哲學和美學。柏格森指出:「所謂直覺就是指那種理智的體驗,它使我們置身於對象的內部,以便與對象中那個獨一無二、不可言傳的東西相契合。」[3]唯有直覺才能體驗和把握世界的本質。從直覺主義哲學出發,他把藝術看成是藝術家內心直覺體驗的發現。藝術家創造了一種能表現生命綿延的知覺,這就是美的直覺。馬利坦等人接受並發揮了柏格森的直覺概念,利用直覺概念作為領會上帝存在的神秘途徑。
此外,新托馬斯主義美學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美學、克萊夫·貝爾等人的現代形式主義美學都有一定的聯繫。馬利坦、吉爾松等人把精神分析學美學中的無意識概念與上帝的存在聯繫起來,並把它作為藝術的根源。而他們對於美的三要素分析則被許多人稱為具有形式主義的因素。
新托馬斯主義美學產生於20世紀20、30年代,以法國為中心,在瑞士、美國等國也很有影響。該派美學的主要代表是馬利坦。他復活了中世紀托馬斯·阿奎那的神秘主義哲學和美學,融合了當代美學研究的新成果,把神學擴展到美學領域,把藝術創作和欣賞作為上帝存在的證據,建立了一個系統的神學美學體系。吉爾松與馬利坦互相唱和,在《繪畫與實在》等美學著作中,側重在繪畫美學中闡述新托馬斯主義美學思想,成為該派美學的一個重要代表人物。此外,原籍波蘭,後來長期僑居瑞士等西方國家的波亨斯基(Joseph M.Bochenski,1902—1995年)、美國美學家布爾克(Vernon Bourke)等人也對新托馬斯主義美學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
[1] 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西方美學家論美和美感》,65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2] 同上書,66頁。
[3] 洪謙:《西方現代資產階級哲學論著選輯》,137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