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編 馬克思主義美學
2024-08-14 18:12:08
作者: 蔣孔陽
第二十七章 馬克思主義美學
卡爾·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年),德國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領袖和導師。1918年5月5日出生於普魯士萊茵省的特利爾城。1830年至1835年在特利爾中學學習,1835年入波恩大學攻讀法律,同時選修了"希臘羅馬神話"、"荷馬問題"、"現代藝術史"等文藝課程,並加入波恩青年文學小組。後轉入柏林大學繼續學習法律,並對黑格爾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畢業論文題為《德謨克里特的自然哲學與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區別》,1841年大學畢業,他將論文寄往耶那大學,該校1841年4月15日授予他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他放棄了到波恩任教的計劃,直接投身社會政治活動,1842年成為《萊茵報》的主編和主筆,由於該報激進的反專制主義立場,不久遭當局查封。後與燕妮結婚,並移居巴黎。在巴黎期間,馬克思基本上完成了從黑格爾左派(經費爾巴哈)向唯物主義的轉變。1844年馬克思與恩格斯會晤,從此他們結成了偉大的革命友誼,並共同制定了新的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1845年1月馬克思被討好普魯士政府的法國當局驅逐,憤而宣布退出普魯士國籍,移居布魯塞爾。他與恩格斯一起努力促進新世界觀與工人運動的結合,並領導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他們為同盟起草了《共產黨宣言》。1848年歐洲爆發資產階級革命,馬克思和恩格斯回國參加革命。革命失敗後,馬克思先去巴黎,後定居倫敦,開始了流亡生活,直至逝世。50年代起,馬克思把主要精力轉向經濟學研究,先後完成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及其《導言》和《資本論》第一卷等。50年代末和60年代民主運動復興時期,馬克思又投入實際革命活動。1864年馬克思創建和領導了"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為把各國工人運動統一起來作了不懈的努力。1871年震驚世界的巴黎公社失敗後,馬克思迅速、準確、深刻地總結了巴黎公社的經驗教訓,為無產階級革命指明了正確的航道。後來,他還繼續收集資料,帶病撰寫《資本論》後兩卷,直至1883年3月14日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