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西方美學史 第5卷 十九世紀美學> 第二節 薩利的快樂說美學

第二節 薩利的快樂說美學

2024-08-14 18:10:58 作者: 蔣孔陽

  在19世紀英國心理學美學中,快樂說美學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派別。它的基本特徵是從生理、心理的角度研究美學,側重的是美感的生理方面。對於美的本質問題,該派美學家也是從生理方面試圖給美下定義。從表面上看,該派美學似乎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然而由於根本忽視哲學思辨的作用,因而難以在美的本質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

  快樂說美學主要流行於19世紀末葉和20世紀初,尤其在英國最有影響,此外在法國、美國等也有其代表人物。薩利、艾倫、居約、馬歇爾、波倫那、倍恩等人都在自己的美學理論中闡述了該派美學的主要觀點。下面我們將主要考察英國心理學家、美學家詹姆斯·薩利(James Sully,1842-1923年)的美學理論,從中可以大體了解該派美學的一些主要觀點。

  薩利曾就學於英國湯頓市獨立學院和攝政王獵園學院,並留學於德國哥廷根大學和柏林大學。1892-1903年間曾主持倫敦大學哥羅特心理和邏輯講座。著有《感覺與直覺》(1874年)、《錯覺》(1881年)、《心理學大綱》(1884年)、《人類的心靈》(1892年)、《談笑》(1902年)等。其美學觀點集中體現在《人類的心靈》和他為《大英百科全書》第十一版(1910年)所撰寫的條目《美學》之中。

  一 美學性質和美的本質

  

  在談到美學的性質問題時,薩利斷然否定美學是一門實踐的科學,能夠為藝術家和欣賞者提供具體指導。他指出,美學如同倫理學一樣,是一種規範的科學,美學關心的是人們所希望的或者善的(就其廣義而言)那種種屬的性質的規定。"美學不斷地論述著人類經驗的一個大部門,那就是關於純粹觀賞的愉快活動。這裡,'純粹觀賞'被理解為感官知覺(特別是視覺聽覺)這樣一種關切客體的狀態,它全然是被那活動自身的愉快所感動著。這裡'客體'是說任何通過感官而被感知的東西,如花卉、風景、飛鳥、音樂"。[8]顯而易見,薩利把美學完全看作是一門關於某種人類經驗的科學,即關於純粹觀賞所獲得的愉快的活動。這是快樂說美學的一個基本觀點。這裡,薩利深刻地認識到審美經驗所具有的一個基本特點是觀賞性,所以他明確反對把美學與實用科學混淆起來的看法。就此而言,薩利的觀點具有合理性,揭示了審美活動與直接的功利活動無關的基本特點。不過,應當指出的是,儘管美學對於藝術家和欣賞者而言,不能提供具體的指導,比如指導畫家如何構圖、設色等,但是美學畢竟還是具有某種理論方面的指導作用的。例如,就藝術創作的題材而言,美學應就藝術與社會生活的聯繫表示自己的看法,從而為藝術家提供理論指導。當社會正處在大變革的時期,如果許多藝術家只沉浸在魚蟲花草的閒趣之中,對身邊發生的社會事件不聞不問,那麼美學家就有責任通過美學評論為藝術家提供關於藝術題材方面的理論指導。薩利完全否認美學的指導作用顯然是片面的。

  對於美的本質問題,薩利主張的是主觀美論。他認為,"美雖然無疑地是指著一種物體的對象來說的,但它和構成那物體對象的屬性無關"。"美,不管怎樣,決不會像顏色和形狀之為對象的屬性那樣成為對象的屬性。"[9]他的這種看法深受休謨影響。休謨認為:"美就不是客觀存在於任何事物中的內在屬性,它只存在於鑑賞者的心裡。"[10]薩利也認為,色彩、形式之類的客觀事物的物理屬性並不是美的,美只存在於審美主體的心靈之中。他指出,應當拋開把美看成是對象的屬性這樣一種觀點,還是回到康德對於美的本質的看法,僅限於考察美的對象與人的心靈的關係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人的心靈。這樣,對象能引起人的美感觀賞的愉快心境便是美的,便具有了"審美特質"。對此,薩利頗為得意,覺得自己的看法很巧妙,因為可以用相對的審美價值觀念取代絕對的美的觀念。

  薩利關於美的本質的觀點由於否定了審美對象的客觀屬性對於美具有的重要意義,難免會陷入相對主義和主觀主義的泥潭之中。既然美只存在於審美主體的心靈之中,而審美主體的心靈又各不相同,那麼美的確定也就失去了統一的客觀標準。這樣,美的疆界就可以無限地擴大,結果會最終取消美的存在:什麼都是美的,那也就無所謂美不美了。

  二 審美欣賞的特點

  薩利十分重視審美欣賞問題,對審美欣賞進行了較為深入細緻的分析。首先,他強調審美欣賞的情感性特徵。他說:"美的鑑賞是貫穿著愉快的感情的,並為愉快的感情所支持。在審美欣賞中,我們的感情能力達到它們最充分的最完滿的發展。"[11]他明確指出,美感經驗是包含著情感的,但這種情感以"適度"為特徵,即美感中包含的情感是有節制的。同時這種情感又應當是最純潔、最精粹的情感,即不應包含焦急、失望、貪婪等痛苦的因素,並遠離肉體的需要。顯然,薩利明確地指出,審美欣賞中的情感應當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感區別開來。從這種觀點出發,薩利反對格蘭特·艾倫和亨利·馬歇爾把美感等同於快感,把美學問題當作普通愉快學的一部分來處理的做法。他指出,審美愉快是由純粹欣賞所引起的,與實際生活中的欲望和意志無關。審美愉快要求對象能適當地刺激注意力又不致引起它的混亂或累贅。它是一種特殊的愉快經驗。顯而易見,薩利對於艾倫和馬歇爾的批判是合理的。他主要從美感所具有的情感性和非功利性特徵出發批評了艾倫和馬歇爾,從而把美感與生理快感作了明確的區分。

  其次,薩利認為,審美欣賞的又一重要特點是觀照性。審美欣賞是一種"純粹觀賞"的愉快活動,這種活動只涉及適合純粹觀賞的感官知覺,特別是視覺和聽覺。由於審美欣賞的觀賞性特徵的作用,在審美活動中欣賞者不會去關心對象在現實生活中所具有的實用價值,比如在欣賞一幅畫時不會希望占有這一幅畫或者去思考這幅畫可以賣多少錢。同樣,純粹觀賞的態度也應與科學的求知態度區別開來,觀賞不是為了獲得知識。這樣,通過觀照性這一特徵,薩利把審美欣賞與實際生活中的實用活動和科學活動明確地區分了開來。

  再次,社會性是審美欣賞的又一特徵。薩利認為,審美欣賞中的社會性主要表現為可分享性。他贊成康德的觀點,人們總是傾向於和別人一起享受審美樂趣的。他認為,美感經驗的內容是有利於審美欣賞的共同行動和美感經驗的共同享受的。因為審美欣賞不涉及個人利害關係,所以沒有排他性,這樣,審美欣賞活動具有可分享性,從而成為社會性的了。

  此外,薩利還認為審美欣賞具有豐富性、擴散性的特點,美感經驗包含了三個因素:感覺因素、知覺因素和想像因素。總的來說,薩利對於審美欣賞活動的細緻分析深刻地揭示了審美活動的許多鮮明特點,把審美欣賞活動看成是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之間的融合,一方面主體的知覺和想像具有自由活動的廣闊天地;另一方面,對於對象的魅力主體又自願順從,從而使得審美欣賞順利進行,並最終獲得審美感受。

  三 創造性想像

  薩利認為,創造性想像是藝術創造的重要主體條件之一。它把從先前經驗中所獲得的意象加以徹底修正、變形和重新組合,使之為創造一個新的藝術形象奠定基礎。他認為,創造性想像不同於"再現的想像",因為後者主要是建立在通常的記憶之上,缺少創造性的因素。創造性想像則不同,儘管也離不開記憶,但是它從聯想中引出它的素材,以一種比較自由的形式使素材具有新的意義。例如,一株池邊的垂柳有著類似人的形態時,創造性想像可以賦予它某些近似於我們自己的情感和記憶。

  薩利指出,創造性想像有三種不同的形式:第一,理智的想像,這種想像是為了追求純粹的知識,不受具有利害感的願望制約,也就是說這是科學活動中的創造性想像;第二,實踐的想像,這是在社會生活的實踐活動中的創造性想像,受到實際的利害感制約;第三,審美的想像,這是藝術創作中的創造性想像,為支配藝術家心靈的那種情緒和感情所決定,是藝術創造必不可少的心理條件。薩利對於創造性想像的分類是合理的,這表明他認為創造性想像並不是藝術創造活動的專利,在人類生活的不同方面都存在著創造性想像活動。想像是一切創造活動的基礎,尤其是創造性想像的意義更為重要。薩利的這種觀點是符合人類創造性活動的實際的。而他把創造性想像與再現性想像相區別的做法則表明,他十分細緻地分析了想像活動中具有不同特點的兩類想像,從而對於認識想像的特殊本質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他的這種看法是他作為一位心理學家所具有的豐富的專業知識在美學問題上的靈活應用,顯示了與哲學美學家迥然不同的理論特徵。

  [1] 詹姆斯:《心理學原理》,449~450頁,英文版,1890。

  [2] 《心理學原理》,470~471頁。

  [3] 浮龍·李:《美與丑》,363~364頁,英文版,1897。重點號原有。

  [4] 同上書,53頁。

  [5] 浮龍·李:《移情》,載《現代美學文論選》,475頁,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重點號原有。

  [6] 同上書,475頁。

  [7] 同上書,477頁。

  [8] 薩利:《美學》,載《十九世紀西方美學名著選》(英法美卷),169頁。

  [9] 《十九世紀西方美學名著選》(英法美卷),174頁。

  [10] 休謨:《論趣味的標準》,載《古典文藝理論譯叢》,第5輯,4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11] 《十九世紀西方美學名著選》(英法美卷),170頁。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