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英國浪漫主義美學思想
2024-08-14 18:09:47
作者: 蔣孔陽
在19世紀英國美學中,浪漫主義美學是最先崛起的一個流派。浪漫主義美學與浪漫主義文學的繁榮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在當時英國文壇上活躍著一批有才華的詩人,如華茲華斯、柯勒律治、拜倫、雪萊、騷賽等人,這些浪漫主義詩人儘管有著積極浪漫主義派和消極浪漫主義派之分,然而就其美學觀點而言卻有著不少共同之處,例如,都熱愛大自然,主張文學應當謳歌大自然;都反對束縛人的個性和情感的古典主義清規戒律,主張個性解放和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都高度重視藝術想像;都充分肯定藝術創作中靈感和直覺的巨大作用;都極其重視對於自由的追求等。這些浪漫主義詩人不僅在文學創作中恪守自己的藝術信念,而且其中不少人還發表了自己的理論主張,在浪漫主義詩人們的作品序言、評論、札記,甚至個人傳記中,浪漫主義美學的主要觀點得到了闡述。
浪漫主義美學的崛起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和思想文化的背景。眾所周知,在18世紀末葉,法國爆發了徹底的反對封建主義的大革命,而在英國,儘管早在17世紀就已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但是革命並不徹底,封建主義的勢力仍有較大影響。另一方面,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英國進行了工業革命,大量使用機器和蒸汽動力使原來的工場手工業基本上被大機器生產所取代,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英國的社會生產力。資本家為了從工人身上榨取更大的利潤,不斷延長勞動時間,加大勞動強度,甚至大量僱傭女工和童工,使得工人階級處在極其窮困和悲慘的境地,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在這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英國浪漫主義美學的代表人物通過對於作為封建主義意識形態的古典主義美學的批判,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浪漫主義美學主張。在思想方面,歐洲浪漫主義思潮早在17世紀就已萌芽。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儘管生活在理性主義盛行的時代,卻已看到人類只有靠情感和愛才能安身立命,人並不能因為理性而萬能,並已提出了有限與無限的關係問題這一浪漫主義哲學的核心問題。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盧梭則嚴厲批判了近代文明的弊病,要求回歸自然,返回原始純樸的生活以拯救人類的自然情感。德國古典哲學和德國浪漫派的哲學把浪漫精神哲學化,在康德、席勒、費希特和謝林等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人物那裡,都已提出了各種浪漫主義主張,而弗·施萊格爾、諾瓦利斯等德國浪漫派詩人則創辦《雅典娜神殿》雜誌,不遺餘力地宣傳他們的浪漫主義主張。奔涌在歐洲思想文化中的這股浪漫思潮對於英國浪漫主義美學產生了各種不同的影響,推動了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