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藝術本質論
2024-08-14 18:06:29
作者: 蔣孔陽
車爾尼雪夫斯基寫作碩士學位論文的目的和實質,"是在將現實和想像互相比較而為現實辯護,是在企圖證明藝術作品決不能和活生生的現實相提並論",進而批判當時流行的黑格爾唯心主義美學認為真正的美不存在於客觀現實中、而只能由藝術來體現(因而藝術高於現實)的見解。他所達到的結論是:"再現生活是藝術的一般性格的特點,是它的本質;藝術作品常常還有另一個作用——說明生活;它們常常還有一個作用:對生活現象下判斷。"[39]這個結論,代表了他對藝術的本質的看法,是當時美學界、文學界關於藝術本質問題的論爭的結果。
他在批駁了流行的黑格爾唯心主義美學關於藝術的一些基本觀點(藝術在內容或表現的內在價值上足以與現實抗衡,藝術作品比現實的自然或生活更美,藝術高於現實,藝術產生於人有一種不可克制的對美的渴望,在現實中不能實現的美的觀念,要由藝術作品來實現,等等)以後,明確提出:"藝術的第一個作用,一切藝術作品毫無例外的一個作用,就是再現自然和生活。"簡言之,"藝術的第一個目的就是再現現實"[40]。之所以要再現現實,是因為當現實事物不在場時作為它的替代物,"現實中美的事物並不是人人都能隨時欣賞的,經過藝術的再現(固然拙劣、粗糙、蒼白,但畢竟是再現出來了),卻使人人都能隨時欣賞了"。藝術"並不修正現實,並不粉飾現實,而是再現它,充作它的代替物"[41]
值得注意的是,車爾尼雪夫斯基把自己關於"藝術是現實的再現"的觀點與17、18世紀偽古典主義的"自然模擬說"作了本質的區別。這應該看作是他捍衛別林斯基和果戈理的現實主義美學原則,反對偽古典主義美學原則的現實說明。
一方面,他引用黑格爾的批評,把"藝術是現實的再現"和"藝術是自然的模仿"看作是"只說明了它的形式上的目的",只規定了藝術的形式的原則,因而認為它們都還未涉及藝術內容,因而是不完滿的藝術定義。
另一方面,他又認為他的"再現說"來自"最近德國美學家們的觀點,也是由現代科學的一般思想決定其方向的辯證過程的結果",實即來自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現實主義美學體系,同時又與古希臘思想家的概念是相似的。"他們所說的μiμηoτs正相當於我們所用的名詞'再現'。如果說後來這個字曾經被理解為'模仿'(nachahmung)的話,那是由於翻譯的不確切,因為它限制了這個概念的範圍,使人誤認為這是外形的仿造,而不是內容的表達。偽古典主義的理論把藝術理解為現實的仿造,實在帶有愚弄我們的目的,但這是唯獨趣味敗壞的時代才有的一種惡習。"[42]類似的話在《論亞里士多德的〈詩學〉》中又說過一次。其實,在我們看來,車爾尼雪夫斯基確實是繼承了古希臘時代的"模仿說",不過,他主要是從認識論角度強調了藝術對現實的"複寫"和"再現"("воспраизведение",在想像中復現),因而他說:"藝術的力量通常就是回憶的力量。……藝術作品特別能夠喚起我們的回憶。"[43]而古代乃至偽古典主義更多地把"模仿"當作從外形上仿造對象,或者是"同形異質"地複製自然。這應該說是哲學觀念由自然本體論轉向認識論時藝術本質論由"模仿說"向"再現說"的轉換,但其中以現實為依據的現實主義美學原則卻是一以貫之的。
此外,他從"藝術再現現實"的形式與內容方面進一步規定了藝術的內容,提出了一個重要論點:"藝術的範圍並不限於美和所謂美的因素,而是包括現實(自然和生活)中一切能使人——不是作為科學家,而只是作為一個人——發生興趣的事物:生活中普遍引人興趣的事物就是藝術的內容。"在他看來,"通常以為藝術的內容是美;但是這把藝術的範圍限制得太窄狹了"[44]。並且他分析了"藝術的內容是美"的危害,其一是不管適當不適當都寫戀愛,其二是矯揉造作。前者"使得詩人忘記了生活還有更使一般人發生興趣的其他的方面;一切的詩和它所描寫的生活都帶著一種感傷的、玫瑰色的調子;許多藝術作品不去嚴肅地描繪人生,卻表現著一種過分年輕(避免用更恰當的形容詞)的人生觀";後者使"作家給我們描寫了在現實生活中幾乎從來沒有人作過的那樣深謀遠慮的計劃","代替活生生的、各種具有典型性的人,藝術給與了我們不動的塑像","結果是詩歌作品的單調:人物是一個類型,事件照一定的藥方發展,從最初幾頁,人就可以看出往後會發生什麼,並且不但是會發生什麼,甚至連怎樣發生都可以看出來"[45]。這些可以明顯地看到,車爾尼雪夫斯基是在反對德國浪漫派文學和唯心主義美學,反對法國偽古典主義文學和美學的藝術觀,以宣揚和捍衛現實主義的文學和美學的藝術觀。
在闡明了"藝術是現實的再現"以後,車爾尼雪夫斯基進一步指出,藝術的另一作用是說明生活。他說:"藝術的主要作用是再現現實中引起人的興趣的事物。但是,人既然對生活現象發生興趣,就不能不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說出他對它們的判斷;詩人或藝術家不能不是一般的人,因此對於他所描寫的事物,他不能(即使他希望這樣做)不作出判斷;這種判斷在他的作品中表現出來,就是藝術作品的新的作用,憑著這個,藝術成了人的一種道德的活動。"[46]"藝術(詩)是開始研究生活的人的'hamdbuch'(教科書)。"[47]這實質上是歸納了藝術的社會作用: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這種觀點,在《論亞里士多德的〈詩學〉》中有過同樣的闡發:"藝術,或者說得更貼切一點,詩(只有詩,因為其他藝術在這方面的作為還很少)在讀者群中傳布了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他們認識了科學所取得的概念,——這就是詩對生活的偉大作用。""詩,在普及知識和教育上對生活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詩對教育具有崇高的意義,它緊隨在教育之後改善風習和物質幸福;它甚至在並不關心這種改善的時候,都是具有這種意義的。"[48]因此,他堅決反對"為藝術而藝術"(藝術本身就是目的),反對剝奪藝術的一切實際意義,而使藝術變成空洞的玩樂。
應該指出的是,車爾尼雪夫斯基雖然主張藝術再現現實、說明生活、判斷生活、張揚藝術的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但是他並未忽視藝術的審美特點。他說:"我們已經注意到在這句話中重要的是'形象'這個字眼,它告訴我們藝術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而是用活生生的個別的事實去表現思想。當我們說'藝術是自然和生活的再現'的時候,我們正是說的同樣的事,因為在自然和生活中沒有任何抽象地存在的東西:那裡的一切都是具體的;再現應當儘可能保存被再現的事物的本質;因此藝術的創造應當儘可能減少抽象的東西,儘可能在生動的圖畫和個別的形象中具體地表現一切。"[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