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美學作為一門科學的形成
2024-08-14 18:05:22
作者: 蔣孔陽
與世界各國的情況大致相同,到19世紀前俄國也已經有了相當豐富的美學思想,至少從10世紀古俄羅斯的歷史文獻中的"美學殘簡"來看,俄羅斯的美學思想也有了將近一千年的發展歷程。但是,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卻首先是在德國18世紀下半期鮑姆加登發表了他的《美學》(1750年)才得以確立的。因此,在俄國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科學也經過了一個引進德國美學和形成俄國美學的過程。
俄國讀者最早是從翻譯德文著作中得知"美學"這門學科的存在和特點的。當時有一本譯自德文的書寫道:一切"美科學(當時將文學和藝術歸入這樣的科學)都把對美與和諧的審美趣味和認識作為基礎,因此,它們都屬於某個一般理論的範圍,它們之間的差別只在於描繪美的方式不同。(美)科學的一般理論不是別的,正是被稱為美學的對美的認識"[1]。這本書實際上是把美學界定為:以審美趣味為基礎的對美與和諧進行認識的一般理論。這種理解,看來是以鮑姆加登的定義(美學是關於感性認識的科學,而感性認識的完善就是美)為依據的,不過,也有某些修正和補充。然而就是這樣一種理解在當時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並且到18世紀的最後25年也被俄國輿論界所接受。
在《1784年莫斯科報紙增刊》上刊登了一篇《論美育》的文章,由於當時大多數非翻譯作品一般都不署名,因而至今不知其作者為誰。從這篇文章來看,作者不僅知道美學這門科學的存在,而且還了解它的特點、可能性和用途。這位作者把美學定義為"以美的普遍規則為基礎的各種趣味狀態的匯總"。他還指出,美學的對象是"各種藝術中的一般",而美學本身"應是一切美藝術的基本理論",亦即這些藝術的一般理論。[2]這種觀點也可以從鮑姆加登的《美學》中找到根據,鮑姆加登同樣認為:美學是自由的藝術的理論,低級知識的邏輯,用美的方式去思維的藝術和類比推理的藝術,是美的藝術的理論。[3]因此,可以認為,這位《論美育》的不知名的作者依然是從鮑姆加登或者介紹鮑姆加登的德文著作中了解了美學,並將他所認為適當的關於美學的定義在俄國進行傳播。
數年以後,俄國著名感傷主義作家尼·米·卡拉姆津(1766-1826年)在《一個俄國旅行家的書信》中,介紹了他在德國萊比錫所聽到的"普拉滕博士美學講座"。他寫道:"美學是趣味的科學。它探討一切感性認識。鮑姆加登第一個把它作為一門獨立於其他科學的特殊科學提了出來,這門科學把培養我們心靈的最高能力,即理性和知性的任務留給了邏輯學,自己去研究對感覺和一切感性,即想像及其活動進行修正的問題。一句話,美學指導人們享用、欣賞和感受美。"[4]卡拉姆津所介紹的美學同樣沒有脫離鮑姆加登所草創的美學的概念。
18世紀90年代初期,出現了佚名的以《科學和自由藝術簡明全圖》為標題的《俄羅斯作品》。這部書的作者在歷數了"語文科學"(語法學、演說術、清唱劇、詩歌)和"美藝術"(建築、油畫和素描、雕塑和雕刻)、音樂、舞蹈藝術和戲劇藝術等之後寫道:"所有這些美藝術的理論是對存在於感性事物中的美與和諧的趣味和認識。這些藝術之間的區別只在於描繪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或者說呈現美的方式不同。在現代,美藝術的理論和與趣味有關的各種詮釋匯總在一起,並構成了特殊的用希臘詞"зcтeтиκа"(美學)命名的科學。"[5]該作者又寫道:"美學(Aesthetica)是這些美科學和美藝術的一般理論,是關於自然界中可感的完善或被藝術生產出來的自然存在物的美的科學……"[6]。由此可見,《簡明全圖》的作者是對18世紀後半期以來俄國輿論界所接受的來自德國鮑姆加登關於美學的定義及其修正補訂作了一個簡明扼要的小結,從而在俄國形成了自己的關於美學的獨立科學的概念。正因為如此,這位作者的觀點在大體方面接受和明確了鮑姆加登的觀點,然而在美學的學科性質上卻不同意鮑姆加登把美學當作哲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而認為美學"是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一部分"。這似乎在確立美學之初也就顯示出了俄國美學的特點:強調美學學科的認識心理構成和藝術理論方面。
正是在18世紀最後30年俄國社會輿論界和知識界這種對美學概念的引進和傳播之中,俄國逐步形成了作為獨立科學的美學及其概念。因此,到了19世紀初,在俄國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發生了一個對於民族美學思想的發展和美學科學的宣傳起了重要作用的事件:1803年至1805年,美學獲得了在大學乃至中學講授的權利。
第一部用俄文撰寫的系統化的美學教程《俄羅斯帝國中學美學教程》於1813年在聖彼得堡出版。這標誌著美學在俄國得到普遍承認並得以最終確立。
這部《俄羅斯帝國中學美學教程》的作者是路德維希·雅各布(1759-1827年)。他是德國哲學家,高盧大學副校長,1807年至1816年拿破崙占領了普魯士並關閉了這所大學之後他便在俄國工作。
這部《美學教程》把美學界定為"包含著對美和崇高的感覺與判斷因素的科學"。不過,他確信:"美藝術只以美為滿足,所以它們要把一切不屬於美的東西排除於自己的創作之外。"因此,該書有一半的篇幅專門講述藝術理論,儘管它並沒有規定美學為藝術的一般理論。
雅各布的這部教程是以康德的《判斷力批判》為依據的著作。作者曾明確表白:"表明真實的美和真正的自然鑑賞力的那些規則叫作鑑賞力批判的規則,因為鑑賞力要接受這些規則的檢驗。本書的目的就是揭示這些規則。"
這部《美學教程》還向俄國讀者推出了一些新的術語。比如,書中以"зстетическое"(美、審美)作為"иэяцное"(美、優美)的同義詞,並以此為基礎,用詞組"эстетическое чувство"(審美感、美感)代替"чувство иэяцносо"(美感),並認為"эстетическое искусство"(審美藝術)概念比"иэящное искусство"(美藝術)概念更準確。他還相應地建立了"эстетическая ирироgа"(審美本質)和"эстетический иgеал"(審美理想)來代替"иэящая ирироgа"(審美本質)和"иgеал иэящносо"(審美理想)概念等。儘管這些新術語當時沒有得到俄國理論家們的承認,這些理論家認為,"иэящное"概念容量更大,內容更豐富,更準確,但是雅各布的用意在於擴大鮑姆加登從希臘文中選用的這個詞彙"Aesthetica"的用法,而事實上以後雅各布所用的那些概念也逐步在俄文中通用起來。
同時,在1813年還發表了A.Φ.梅爾茲利亞科夫(1778-1830年)的文章《簡談美學》。這篇文章把美學定名為"美藝術哲學",並認為,"美藝術哲學,或者說將無論是一般理論還是美藝術的規則都包括於自身的科學,均是從對趣味的考察結果中提煉而來的。"這就把美學提高到了哲學學科的層次,顯示出俄國美學家們對於美學思考的新方向,與黑格爾在《美學講演錄》中的說法有了一些相似性。
梅爾茲利亞科夫還把美學分為兩個部分:思辨的和實用的。"思辨部分"是以美藝術的本質為對象的美藝術的"一般理論"本身和這些藝術的"目標"——被藝術作品喚起的感覺,以及"令人愉快的和不令人愉快的事物"的主要類型和"它們對心靈的作用",也即藝術作品的具體內容。在這個部分里,"美藝術哲學"既要規定"審美對象的屬性",也要規定這些對象在"呈現給理性"即藝術地表現出來時必須遵循的"那種方式或那個規律"。在"實用的部分","美藝術哲學"被看作各個藝術種類的"規則"。梅爾茲利亞科夫還把美學與倫理學直接地緊密聯繫起來,而且標示出"美藝術哲學"的一個應用領域,他這樣說:"連完善和美也只是在同善相聯繫時才能打動我們。"
格奧爾吉耶夫斯基(1791-1852年)於1816年至1817年在皇村中學講授"美學導論",他對美學的對象作了這樣的說明:"美學的主要對象在於尋找某種穩定不變的觀點,從這種觀點出發可以不依賴於任何形上學概念來說明美的感覺,並根據這種說明為判斷自然界或藝術中的優美(иэящное)或美妙(ирекрасное)提高基本的法則。"[7]他認為,美妙或優美是自然界的客觀屬性,就像除了理智和心靈的各種需要以外,審美需要也為人——感性——理性存在物——所必不可少一樣。而且這種審美需要"只能在美妙的領域才能找到最甘美的食糧"[8]。由此可見,格奧爾吉耶夫斯基是把美學當作研究自然界和藝術中的美的科學。不過,他還把崇高、偉大、滑稽等也當作美學的對象,而且他的最突出之處在於,在此前的俄國理論家把滑稽看成特殊的(間接的)美的觀點之基礎上,將滑稽作為美學本身的問題明確地提出來了。
到了19世紀20年代,俄羅斯出版了一些有關美學的書籍。其中第一本就是И·П·沃伊采霍維奇(約1801-1825年以後)的《美藝術一般理論實驗教程》。
沃伊采霍維奇把美藝術理論劃分為兩部分:"一般理論"和"局部理論"。前者"包含由對所有美藝術的全部考察結果所得出的規則",他將其稱為美學。後者是"藝術理論本身",是由各種藝術的"規則"構成的。而且他認為,"美藝術是這一理論的唯一對象,因為自然界的作品和各種呆板技巧的作品一樣與這一理論無關"。因此,他把美學當作"美藝術一般理論",這與黑格爾的思路和結論是大體相近的,儘管沃伊采霍維奇從未聽過這位德國哲學家的講演。
此外,A.И.加利奇(戈沃羅夫)(1783-1848年)的《試論美科學》,一方面同意沃伊采霍維奇將"美藝術"與"美科學"明確地區分開來的觀點;另一方面又把美學絕對地排除在美科學的界限之外。他確信,把這種科學"在美學的名目下提供給各種渾沌感覺的悟性"等於自欺欺人。他認為,"美科學要麼根本是不可能的,要麼只是作為美哲學才是可能的……"而且,加利奇明白指出,美科學的基礎並非像19世紀末至19世紀初所有俄國理論家所認為的那樣是感性認識,而是被他看作"關於人的知識的總系統"(如我們現在所說的人學)的哲學。他的這種觀點,大體上也與黑格爾的見解相近,即美學應該是"美的藝術的哲學"。加利奇還認為:"思辨必須與經驗相結合,否則美科學還是不可能的(就像缺少哲學基礎一樣)。"這似乎又與鮑姆加登要把美學分為"理論的"和"實踐的"的思路有些相仿。
大約寫於1823年至1825年的,B.Ф.奧多耶夫斯基的著作《試論美藝術理論及其在音樂方面的特殊運用》,雖然未最後完成,也未發表出來,但它卻表現了另一種美學傾向和嘗試建立俄羅斯音樂美學的努力,他認為,在哲學上只存在"一種美的理論",它揭示美的實質並規定美,但實際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關於美的觀點,因而也有自己獨特的關於美的理論。於是我們遇到了統一的普遍理論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無限多的表現形式的現象。所以,美不是自然界的客觀屬性,它是我們對自然界認識的結果。奧多耶夫斯基強調:"美的基礎不在自然界,而在人的心中。"他還寫道:"美的基礎在於在對象中直觀自身的精神的活動。"[9]這些思想無疑也可以看到康德關於美在主觀合目的性的觀點的某些影響。
總而言之,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於18世紀末從德國引進俄國,而到19世紀初已經在俄羅斯理論界和教育界得到確認。儘管當時俄國所發表的論文和出版的著作在美學觀點和美學學科性質、對象等問題上,還深受德國美學家鮑姆加登、康德、黑格爾等人的影響,但是,俄國畢竟是世界上較早擁有獨立的美學學科的國家,而且俄國的美學家十分注意美學與藝術、教育、倫理等人類精神活動領域的關係,俄國成為世界上最早把美學作為大中學校必修課程的國家之一。這樣,美學也就逐步地在社會的廣大意識領域和知識分子群體之中不斷向縱深發展,不僅成為一門學問供人研究探索,而且成為文藝批評和社會批判的有力武器在平民知識分子(革命民主主義者)手中得到運用。儘管在尼古拉一世的專制統治之下,隨著意識形態的高壓政策的實施,哲學遭到迫害,美學也受到放逐,美學從大學和中學的必修課中被取消了,甚至在一段時間之內在俄國報刊和俄國理論著作中連"美學"這個詞也很難見到,但是,美學仍然在前進,美學不僅在理論上更加系統化,而且與藝術實踐和社會生活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1] 奧夫相尼科夫:《俄羅斯美學思想史》,114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本節的材料均出自該書。以下不再一一註明。
[2] 《1784年莫斯科報紙增刊》第59期,466~467頁;第60期,474~475頁。
[3] 馬奇主編:《西方美學史資料選編》,上卷,694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 《莫斯科雜誌》1791年6月第2冊,311頁:莫斯科1802年第2版,297頁。
[5] 《科學和自由藝術簡明全圖:俄羅斯作品》,10~11頁。
[6] 同上書,80頁。
[7] 《美學導論》,載《十九世紀前三十年俄國美學論集》,第1卷,194頁,莫斯科,1974。
[8] 同上書,196頁。
[9] B.Ф.奧多耶夫斯基:《試論美藝術理論及其在音樂方面的特殊運用》,載《十九世紀前三十年俄國美學論集》,第2卷,1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