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形成及其代表人物

2024-08-14 18:01:11 作者: 蔣孔陽

  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6世紀,在希臘—羅馬世界流行的柏拉圖學園派、亞里士多德漫步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和斯多葛學派等各派哲學,儘管程度不等,但都帶有明顯的折中主義特徵。

  一 形成

  柏拉圖學園派是整個晚期希臘—羅馬時期有巨大影響的一個學派,它幾乎影響到了這個時期的所有哲學學派(除了伊壁鳩魯學派),但它也接受了其他學派,特別是受到以皮浪為代表的懷疑論學派和斯多葛學派的影響。

  老學園從克冉托爾開始,向懷疑主義方向演變;到中期學園,懷疑主義日益明顯,但他們又主張,要站在一視同仁的立場上對待和批評各種學派及其學說;到了新學園時期(即第四、第五時期柏拉圖學園)折中主義占到主導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第四時期奠基人拉利薩的斐洛(前160/159—前80年),和第五時期奠基人阿斯卡隆的安提俄克(前130或120—約前68年)。

  斯多葛學派是整個晚期希臘—羅馬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學派。它的建立,一開始在希臘世界,受到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和犬儒學派的影響,所以早期斯多葛學派的學說可以說是矛盾百出。以後由於受到來自柏拉圖學園的批評,尤其隨著與羅馬世界相接觸而更加注重實用,從而逐漸改變了這個學派的面貌。中期斯多葛學派更多地接受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影響,從而向折中主義和唯心主義演變。到了晚期斯多葛學派時期,折中主義特別是柏拉圖的傾向愈益明顯,以致策勒在他那部三大卷五厚冊的巨著《希臘哲學及其歷史發展》中,就把整個晚期斯多葛學派列入折中主義部分討論,這種論斷顯然是公允的。

  我們這裡所討論的以西塞羅和普盧塔克為代表的折中主義美學,正是在這種總的折中主義哲學思潮下形成起來的。

  請記住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二 西塞羅

  西塞羅(Marcus Tulius Cicerv,前106—前43年)是羅馬共和國時期的政治家、演說家、哲學家。出身騎士家庭,公元前63年出任執政官,公元前51年出任小亞細亞西利西亞總督。內戰時期追隨龐貝(前106—前48年)反對愷撒(約前100—前44年),愷撒去世後,西塞羅熱衷於恢復共和政體,發表反對安東尼(前82—前30年)的演說多篇,成為元老院中有影響的人物。他在屋大維(即奧古斯都,前63—14年,前27—14年作為古羅馬皇帝在位)、安東尼、李必達(?—約前13年)結成三頭政治聯盟後被殺。

  西塞羅青年時代相繼在羅馬、雅典、羅德島等地,接受伊壁鳩魯學派的斐德羅(約前140—前70年)、新學園的斐洛和安提俄克,以及斯多葛學派的狄奧多圖和波塞多紐等的教育和影響,特別熱衷於安提俄克的學說。儘管西塞羅的思想缺乏獨創性,但他擅長憑藉豐富的資料,運用通俗流暢的拉丁語,向羅馬世界介紹希臘哲學,使希臘哲學披上羅馬的衣裝,容易被羅馬人所接受。他在哲學上接受當時幾乎所有學派的影響,但比較而言更崇尚新學園的安提俄克,自稱在哲學上追隨柏拉圖的懷疑主義,屬於柏拉圖新學園派。學者們也認為:「西塞羅是屬於新學園的哲學家。」[2]

  西塞羅在討論方法上,只是提出正反面的理由,不作最後的裁定。但他之所以持懷疑主義,不是像中期柏拉圖懷疑主義學派那樣基於科學上的理由,而是看到權威的哲學家們之間彼此見解衝突,並在一定程度上準備放棄這種懷疑主義。他的立場正像他自己所說的,是出於辯論方法的目的,檢驗各種理論,從中找出他最為贊成的理論。[3]但又進而認為,彼此矛盾的見解是可以調和的,所以較之卡爾尼亞德更強調蓋然性。結果,成為當時羅馬世界流行的折中主義哲學中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

  西塞羅的美學思想,主要是受斯多葛學派、亞里士多德漫步學派,特別是柏拉圖的影響,頌揚柏拉圖是「傑出的大師和導師」[4]。折中主義美學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斯多葛學派有關思想相折中而形成,是晚期希臘—羅馬美學思想家中,在普洛丁以前的最成體系的綜合成果。從而成為其時最有影響的美學思想家,得到後世美學思想史家們的讚譽:「西塞羅對美學的貢獻不在於某一個方面,而在於他的許多觀念內容充實、正確。」[5]「折中主義的美學,由於西塞羅的巨大權威,具有廣泛的影響並成為希臘化後期和古典羅馬時期的典型……西塞羅的折中主義美學是古典時代的觀念的一個總結,而他的新觀念又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6]但也應該指出,西塞羅的美學思想,既體現了他那個時代的長處,同時也反映了其弱點。

  西塞羅撰有大量著作,其中與哲學—美學有關的重要著作有:《論神性》、《學園問題》、《論義務》、《論目的》、《論國家》、《論法》、《論至善和至惡》、《圖斯庫蘭的談話》等。其中所使用的一些哲學術語,一直為後世西方哲學所沿用。就美學術語而言,在西塞羅時代有三十三種新的美學術語出現,從而使美學問題的探討得以更加深入細緻,而由塞羅本人就是這些美學術語的主要創造人之一。即便在羅馬文學史上,他也占有相當高的地位,對羅馬演說藝術和散文創作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對拉丁文學語言的形成和規範化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古羅馬百科全書式著作《自然史》的作者大普林尼(23—29年)就稱西塞羅為羅馬演說和拉丁文學之父。[7]

  三 普盧塔克

  出生於希臘本土玻俄提亞的喀羅尼亞的普盧塔克(Plutarch of Chaeronea,約40—約120年),是羅馬帝國時期希臘傳記作者,柏拉圖學園哲學家。公元66—67年在雅典從亞里士多德漫步學派哲學家阿謨尼烏學習數學和哲學。他在哲學上既攻擊斯多葛學派,又攻擊伊壁鳩魯學派,但從未公開宣布自己是哪一哲學學派的信徒。[8]但文德爾班等認為普盧塔克是折中主義哲學家:「與新畢達哥拉斯學派幾乎不可分的是紀元後最初幾個世紀的折中主義的柏拉圖主義,如喀羅尼亞的普盧塔克和瑪達拉的艾普利亞。」[9]普盧塔克「他的哲學是折中的,以柏拉圖學派為主,但也包括斯多葛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但不是伊壁鳩魯學派)的觀點」[10]。

  當羅馬皇帝尼祿統治時期(54—68年),普盧塔克曾在羅馬教授哲學。後來深受羅馬皇帝圖拉真(98—117年在位)的賞識,曾幾次被選為羅馬帝國治下喀羅尼亞的執政官。羅馬皇帝哈德良(117—138年在位)當政時,還當過羅馬治下希臘阿該亞行省的總督,曾獲雅典榮譽公民稱號。從公元95年起,成為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的終身祭司。晚年回歸故鄉喀羅尼亞,創辦自己的學校。

  普盧塔克在哲學上主要是折中亞里士多德和斯多葛主義,對柏拉圖哲學作出神學的解釋。他被認為是當時柏拉圖主義的最大代表,新柏拉圖主義的先驅。從而被認為是「與數論保持一定距離的宗教的柏拉圖主義的代表」[11]。致力於反對斯多葛學派的一元主義,贊成他所理解並重新解釋了的兩種宇宙本原說:(1)神是超時空、超運動的真存在,是最高本原,永恆不變,是眾善的主宰;(2)物質是惡的存在的條件。「一」是提供形式的本原,「不定的二」是接受形式的本原,兩者結合形成世界。理念是神和世界之間的居間者,是世界的原型,物質是創造世界的混沌的基質,神是創世的動因。人不能認識神的本質,神洞察一切,但人是看不到神的,神是「存在者」,是一和永不分化,但又是沒有起源的。人只能認識神的勞作,在這種勞作中,物質不是惡而是中性的東西,是善和惡的共居之地。善和惡的世界靈魂是並存的,後者是世界上一切無秩序運動的原因,只有神才是善。精靈是人、神之間必需的中介者,有些精靈是善的,有些精靈是惡的。在人的靈魂中,既有惡又有善。普盧塔克除了承認一個至上神外,還承認希臘人和非希臘人信仰的民間神靈。

  就美學思想而言,普盧塔克是無法與西塞羅相比擬的。但他關於模仿與美醜、詩與舞蹈的關係、想像與虛構等觀點,是很值得重視的。他以典雅流暢的希臘文撰寫了大量著作,並被保存了下來,這不僅是研究他的思想的根據,而且由於提供了有關希臘哲學、宗教神學、道德倫理、政治、歷史、美學等方面的豐富資料,從而受到後世重視。主要著作《希臘羅馬人物對比傳記》,是普盧塔克的成名之作,寫成於他的晚年。全書包括從神話時期到作者本人當代的幾乎所有希臘—羅馬的名人,如忒修士、梭倫、伯里克利、亞歷山大、羅慕洛、愷撒等的傳記五十篇。其目的在於借所記載名人的言行進行道德說教,用以警世勸善。另一本重要著作是《道德論集》[12],內容涉及哲學、宗教、神學、美學、政治、倫理、文藝、歷史等方面,共計六十餘篇。其中有代表性的有《論亞歷山大的命運或美德》、《論兄弟之情》、《論獨裁、民主和寡頭政治》、《追隨伊壁鳩魯不可能幸福地生活》、《論迷信》、《論月相》、《論音樂》、《阿里斯托芬與米南德的比較》、《宴會上的問題》、《七賢會飲》、《青年人應該怎樣讀詩》、《答科洛特斯》、《論哲學家接受的意見》等。

  普盧塔克美學思想方面在當時和對後世的影響,儘管不能與西塞羅相比擬,但對整個西方文化的影響則是巨大的,以致羅素認為他可以與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相比擬:

  在早期基督教時代是柏拉圖,在中世紀教會時期是亞里士多德,但是到了文藝復興以後,當人們開始重視自由的時候,他們卻首先轉向普盧塔克。普盧塔克深刻地影響了18世紀的英國和法國的自由主義者以及美國的締造者們,他影響了德國浪漫主義運動,並且主要的是以間接的路線繼續影響著德國的思想一直到今天。[13]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