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音樂
2024-08-14 18:01:04
作者: 蔣孔陽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曾在其《駁學者》(即《駁數理學家》第一至六卷)的第六卷《駁音樂家》中,對音樂進行了專門的討論。
一 音樂的含義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在《駁音樂家》中,一開始就開宗明義地闡明「音樂」這個術語有三種含義。
第一種含義。音樂是「與旋律、音調和節奏的製作及相類似事物有關的科學」[24]。就這種含義而言,斯賓塔茹斯的兒子、塔壬同的阿里斯托克塞努(約前375或360—?年)是一個音樂家。根據有關記載,阿里斯托克塞努是亞里士多德漫步學派哲學家,是古代世界最早的音樂理論的權威,享有盛譽。在音樂理論上,認為音樂不僅有道德的和教育的作用,而且還有淨化的作用,但是這些是通過人們的聯想所得到的。強調音樂理論必須限於自己特有的領域。他認為音階中的音符不應當用數學比率判斷,而應當用耳朵判斷。也就是說,人是憑藉經驗認識音樂和它的規律,反對畢達哥拉斯學派將音樂的本質理解為數的觀點。他認為雖然可以按數學計算找出音程之間的關係,但實際上還須用聽覺來判斷哪些音程可以應用在音樂之中,從而強調聽覺的作用。總之,將音樂看成是和諧而有秩序的一種自在的體系,節奏是從語言、曲調及舞蹈動作中抽象出來的一種時間關係,可以用數的比值表現出來。[25]
第二種含義。指「那些使用長笛和豎琴的人,以及女性豎琴演奏家為音樂家」。
第三種含義。第一、第二兩種音樂的含義,是在嚴格的和通常的意義上使用的,「但有時我們也習慣於在一種並不嚴格的意義上使用這個術語,以說明某種演出的得體」[26]。例如,我們說某部作品像「音樂似的」,雖然它可能是一幅畫,或者說某位畫家在其作品中達到了「音樂似的」得體。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聲稱,他所討論的音樂,並不是第二、第三兩種意義上的,而是第一種意義上的音樂。這種意義上的音樂,可以同其他技藝,例如像語法這種技藝相比較。他認為,與語法一樣,對音樂的駁難同樣有兩類:第一類是,有些人試圖以獨斷的方式表明,音樂這門學科,對幸福來講並不是必需的,甚至毋寧說是有害的,憑藉音樂家們的陳述,以及憑藉他們否定音樂的主要論據來加以證明;第二類是,有些人則避開所有這些駁難,而是以更其懷疑的方式來進行駁難。
接著,塞克斯都·恩披里柯提出他自己的對於音樂的種種駁難。
二 關於音樂的種種駁難
第一,宇宙的和諧及其音樂是不存在的。
自畢達哥拉斯學派以來,希臘的音樂理論乃至整個關於美的理論,就與「和諧」這個觀念緊密聯繫在一起。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各個天體之間的距離,是遵循數學比例的,因而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大的和諧。他們通過對數的研究,特別是在音樂的研究中,發現在諧音和音程之間存在著比率關係,從而構成和諧。懷疑論學派對音樂的駁難就是針對這種觀點的。他們聲稱,宇宙並非是和諧地構成的,因此宇宙並非是秩序井然的:
由各種證據表明,認為宇宙是遵循和諧而秩序井然地構成的看法是錯誤的。此外,即使這種看法是正確的,這樣的一類事物對走向幸福也沒有什麼幫助,正像各種樂器所產生的和諧,對幸福也沒有什麼幫助。[27]
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音樂的和諧是與宇宙的和諧緊密聯繫的,現在既然宇宙本身不存在和諧,也就理所當然地談不到音樂的和諧。此外,即便存在這種和諧,它也不會促使人走向幸福。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進而認為,這些對音樂的駁難就是在前面已經提到過的那兩類駁難,無非是將音樂看作這樣一門學科,研究「合調」和「不合調」、「合節奏」和「不合節奏」。而懷疑論學派則認為:「我們將證明,實際上既不存在曲調,也不存在節奏,因此我們將肯定地證實音樂是不存在的。」[28]
接著,他就運用類似昔勒尼學派的感覺論的觀點來進行駁難。他認為聲音和感官中的聽覺有關,感知顏色和視覺有關,感知氣味和嗅覺有關,感知甜、苦和味覺有關,而這些感知又和人的性格的陰鬱或倔強等有關。音樂家們的旋律理論是整個地建立在音調上的,因此要是音調被消滅了,音樂也就不存在了。聲音無非是一種感覺,是感覺的產物,聲音本身是不存在的,柏拉圖,甚至德謨克里特[29]通過消滅每一種感覺對象,從而也就消滅了作為感覺對象的聲音。此外,要是聲音是存在的話,那麼要麼是有形的,要麼是無形的,但漫步學派已經用許多論據證明聲音並不是有形的,而斯多葛學派則證明聲音並不是無形的。實際上,感覺是不存在的,感覺對象也是不存在的,因為它們的存在是相對於感覺而言的。要是感覺對象是不存在的,那麼聲音也是不存在的,因為聲音無非是感覺對象中的一種而已。所以聲音是不存在的,音調也是不存在的,既然音調是不存在的,那麼音程、和音、旋律也是不存在的。「所以音樂也是不存在的,因為音樂被描述為『合調和不合調的事物的學科』。」[30]
這類關於音樂不存在的駁難的實質在於,音樂不能離開人的感覺而獨立,即音樂本身沒有客觀的、確定的屬性,旋律、音調、節奏等是依附主體的感覺。既然沒有獨立存在的音樂,也就談不到音樂理論,談不到音樂對人的情感的影響,對人的品德的影響。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的諸如此類的駁難,顯然是主觀唯心主義的。無論是自然界的聲音,還是由音樂家創造出來的各種旋律、音調、節奏,都是客觀存在的,不依賴於任何人的聽覺而獨立存在,它們對人的聽覺以致對性格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也是可能的,循此制定出種種音樂理論也是可能的。這些都是已經由人類的實踐所證明了的。
第二,音樂欣賞純粹是主觀的。
與否認音樂的客觀存在相聯繫,懷疑論學派認為音樂的鑑賞純粹是主觀的:
就音樂的曲調來說,並不是某些音樂的曲調本來自然就是這種性質的,而另外一些曲調本來自然就是那種性質的,而是我們自己把這些曲調設想成為這種或那種性質的。[31]
這是認為音樂的鑑賞純粹是主觀的觀點,與前面否認音樂客觀性的觀點,是彼此互為論證的。音樂之所以不是客觀的,是由於對音樂的鑑賞是純屬主觀的感覺,而音樂鑑賞之所以是主觀的,是由於音樂本身不是客觀的。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的諸如此類駁難也是難以成立的。他們聲稱,同一種曲調能使馬激動,但不能使在劇場中的人激動,即便是馬也不是被激動而是受到驚擾,即便能使人激動,對人的生活也是毫無用處的。[32]的確,同一曲調對不同的生物可以引起不同的反應,甚至對不同的人也是這樣,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也可以引起不同的反應。但歸根結底首先要有發出某種聲音的曲調。在此以前,漫步學派的塞奧弗拉斯特倒是肯定了音樂的客觀性:「音樂打動靈魂,並將節奏提供給他們。」[33]靈魂之所以被打動,的確是要以某種節奏的音樂的存在為前提的,但對靈魂打動到什麼程度。引起何等樣的打動,則是和該人本身的修養和處境有關。倒是他自己提到的古人們對這點作出了比較正確的解釋,正像古人們已經指出過的那樣,人們的性格是不同的,有些人陰鬱固執,有些人縱慾、傷感:
這樣,某一種悅耳的曲調在靈魂里產生莊嚴而高尚的動機,而另一種悅耳的曲調在靈魂里產生卑劣而可恥的動機。這類曲調,音樂家們通常稱之為性格,因為它們形成性格。[34]
靈魂里莊嚴、高尚與否的動機,不是靈魂所固有,而是由悅耳的曲調引起而產生的,從而才形成人們的某種性格。這正是自畢達哥拉斯學派以來,肯定音樂的積極作用的意義所在,也正是希臘人之所以重視音樂教育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三,音樂知識是不必要的。
懷疑論學派不僅認為音樂根本不存在,對音樂的欣賞純粹是主觀的,並因此認為對音樂的知識也是根本不必要的。在這點上,他們又是針對畢達哥拉斯學派進行駁難的。他們聲稱:畢達哥拉斯學派盟會宣稱過,宇宙是和諧而秩序井然的,因此我們需要音樂的原理,為的是懂得萬有事物,或者是懂得某種曲調會影響靈魂的性格。但是,從未有人說到過,音樂之所以有用,因為同普通人相比較,音樂家從聽音樂或演奏中獲得更多的快感。但是,首先,普通人之感到這種快感是不可避免的,正像他們在飢餓時獲得食物和酒類時得到這種快感那樣。其次,即便普通人沒有音樂的技藝,同樣能夠欣賞音樂,嬰兒聽了搖籃曲就會入眠,非理性的動物聽到長笛的聲音也會被吸引住,但他們都沒有音樂的技藝,並且也不懂音樂。由此,塞克斯都·恩披里柯就從根本上否認音樂知識的必要性:
因此,由於這種原因,就像我們儘管沒有烹調或品酒的技藝,我們照樣享受美味的食物和酒一樣,我們儘管沒有音樂的技藝,我們仍然在聽到悅耳的曲調時感到快感,儘管內行的音樂家認為悅耳的曲調,被藝術家演奏得要比被普通人演奏得更好,但藝術家並不能從這種曲調中獲得更大的快感。[35]
事實上,烹調術和享受美味的食物是彼此有區別的,只有懂得烹調術的人才能烹調出美味的食物,只有內行的音樂家才能創作出悅耳的曲調,也只有懂得音樂技藝的演奏家,才能演奏好悅耳的曲調。就是拿普通的聽眾來講,也只有他懂得音樂,才能更好地欣賞音樂。
此外,懷疑論學派不僅不積極肯定音樂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相反的片面強調音樂的消極的有害的作用,認為它使青年人在道德上走向墮落。這點,在前面第三節中已經討論過了。
總之,相比較而言,作為斯多葛學派和伊壁鳩魯學派的對立面的懷疑論學派,在美學和文藝理論方面的內容是薄弱的,以一種更為形上學的否定一切、懷疑一切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去批駁他們所謂的獨斷論。根據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的記載,整個懷疑論學派的理論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一般的理論,這主要體現在《皮浪學說綱要》一書中,它概述了懷疑論學派的基本原理,一般地探討了懷疑論學派的目的、方法、原則、公式、論式等;第二類是具體問題,把他們的一般的基本原理,具體地應用到各種領域,對他們所認為的獨斷論進行了分門別類的批駁。我們這裡,以他的《駁語法學家》為依據,結合他對語法學的批駁,探討了他們的一般文藝理論觀點,以他的《駁音樂家》為依據,探討了他們的音樂觀。他認為,他所批駁的這些獨斷論,最後都會導致「無窮倒退」和「循環論證」,從而陷入二難推理,他由此得純屬消極的結論:「我們撤回到懸擱判斷。」[36]儘管懷疑論學派的種種批駁帶有明顯的片面性,但我們也不能以另一種片面性來對待他們的這種片面性,他們的懷疑論觀點是人類認識發展過程中必然的產物,因此正像馬克思在《關於伊壁鳩魯哲學的筆記》中指出的那樣,懷疑論學派在希臘哲學的發展中,占有獨特的地位:
懷疑論者是哲學家中的科學家;他們的工作是進行比較,因而也就是收集各種不同的,先前闡述過的主張。他們以平均調和的學術觀點看待以前的體系,這樣來揭露出矛盾和對立、他們方法的一般原型包含在埃利亞派、詭辯派和學院派(即柏拉圖學園派——引者)之前的辯證法中。然而這些體系不失為獨創的並構成一個整體。[37]
這點,對他們的美學和一般文藝理論的觀點的評價來說,也是同樣適用的。這裡,馬克思主要是就懷疑論學派以蘊含著的辯證法因素,反對所有獨斷論的形而上的思維方法這個積極方面而講的。但是,他們又有消極的一面,即以一種形而上的獨斷論來反對另一種形而上的獨斷論,對他們自己的懷疑論式本身從來沒有採取批判的態度,是以一種主觀主義和相對主義的片面性,去全盤否定以往一切哲學派的一切觀點,不加鑑別地全盤否定一切積極的認識成果。
[1] 策勒:《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和懷疑論學派》,487頁。
[2] 伯里:《皮浪主義綱要》,30頁。
[3] 同上書,30頁。
[4]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駁語法學家》,第1卷第202節。
[5] 梅特羅多洛殘篇,見《古希臘羅馬哲學》,341頁。
[6] 同上書,341頁。
[7] 皮浪殘篇,見《古希臘羅馬哲學》,341~342頁。
[8] 關於「十式」和「五式」,詳見范明生《晚期希臘哲學和基督教神學》,160~165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9]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皮浪學說綱要》,第1卷第16章第178—179節。
[10] 羅斑:《希臘思想和科學思想的起源》,376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1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9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2]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駁學者》,第1卷第1節。
[13]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皮浪學說綱要》,第3卷第66節。
[14] 赫西奧德:《神譜》,第118行。
[15]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皮浪學說綱要》,第3卷第121—123節。
[16]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駁語法學家》,第1卷笫166節。
[17] 同上書,第1卷第75節,即《駁數理學家》第1卷第75節。
[18]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駁語法學家》,第1卷第270節,即《駁數理學家》第1卷第270節。
[19] 同上書,第1卷第278節。
[20]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駁語法學家》,第1卷第280—285節。
[21] 同上書,第1卷第313—317節。
[22] 同上書,第1卷第294節。
[23]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駁音樂家》,第6卷第34節,即《駁學者》或《駁數理學家》,第6卷第34節。
[24]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駁音樂家》,第6卷第1節。
[25] 關於阿里斯托克塞努的情況,是根據《牛津古典辭典》、《不列顛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以及策勒:《亞里士多德和早期漫步學派》。
[26]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駁音樂家》,第6卷第2節。
[27]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駁音樂家》,第6卷第37節。
[28] 同上書,第6卷第38節。
[29] 這裡塞克斯都·恩披里柯認為德謨克里特主張感覺對象是不存在,實際上德謨克里特堅定地肯定感覺對象是客觀存在的。
[30]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駁音樂家》,第6卷第58節。
[31]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駁音樂家》,第6卷第20節。
[32] 同上書,第6卷第21節。
[33] 斐洛德謨:《論音樂家》,第37節。
[34]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駁音樂家》,第6卷第49節。
[35]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駁音樂家》,第6卷第33—34節。
[36]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駁邏輯學家》,第2卷第363—364節,即《駁數理學家》,第8卷第363—364節。
[3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167~1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