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西方美學史 第1卷 古希臘羅馬美學> 第一節 伊壁鳩魯學派的沿革

第一節 伊壁鳩魯學派的沿革

2024-08-14 18:00:22 作者: 蔣孔陽

  整個晚期希臘—羅馬哲學總的來講,是沒落的,連伊壁鳩魯也不能例外,而且「在伊壁鳩魯那裡獲得充分的、客觀化的表現」[3]。但也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比較而言也只有伊壁鳩魯學派還有生命力:「這是哲學的狂歡節;它象犬儒主義者那樣裝出一副狗相,象亞歷山大里亞派哲學家那樣穿起祭司的法衣,或者象伊壁鳩魯派那樣披上芬芳的春裝。」[4]

  

  伊壁鳩魯學派是在與斯多葛學派同樣的背景下產生和形成的,他們面對的幾乎是同樣的問題。這點,正像塔恩揭示的那樣:

  伊壁鳩魯和芝諾的這兩種新哲學,都是亞歷山大締造的新世界的產物,首先感覺到的是,一個人不再僅僅只是他的城邦的一部分,他是一個個體的人,這樣的一個人,需要新的指導。[5]

  當然,儘管這兩個學派有不少共同之處,但他們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卻是根本對立的。正因為這樣,斯多葛學派受到當時的統治階級及其知識界的歡迎,把它看作是「指引航行」的導航星;而伊壁鳩魯學派則遭到統治階級及其知識界的劇烈反對,橫加指責,甚至不惜造謠中傷,直到後世才獲得理解和同情。對此,英國劍橋大學的學者安格斯就曾指出過:

  這個學派從一開始就不受政府歡迎,無論是在雅典還是在羅馬都是這樣,並且受到學問淵博的人士的鄙視(西塞羅:《圖斯庫蘭的談話》,第1卷第77節),並且總是不恰當地被與它的對手相比較。但是,從科學的時代開始,而不是從信仰的時代開始(原來以信仰為基礎的社會已經動搖了),伊壁鳩魯贏得較好的理解和更大的同情。[6]

  正是伊壁鳩魯學派把羅馬帝國的開國皇帝奧古斯都,僅僅看作是人而不是神化的人[7],因而遭到以柏拉圖學園、斯多葛學派、新畢達哥拉斯學派等為代表的唯心主義派別的劇烈反對。而伊壁鳩魯也正是在繼承以德謨克里特為代表的原子唯物論的同時,與斯多葛學派、懷疑論學派、昔勒尼學派、犬儒學派的鬥爭中「發展為無神論的唯物主義」[8]。

  伊壁鳩魯學派的發展和斯多葛學派一樣,大體經歷了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但是,整個學派的學說基本上保持伊壁鳩魯制定的體系的內容。

  一 早期伊壁鳩魯學派

  伊壁鳩魯於公元前307年,在雅典的一座花園創立了自己的獨立的學派,接著就廣收門徒和制定、傳播自己的學說。伊壁鳩魯所創建的學校,不僅第一次接納婦女,而且還歡迎奴隸入學,他本人深受這個團體的歡迎,並在當時享有盛名,「朋友就遍及所有城邦」[9]。在當時就是堪與柏拉圖學園、亞里士多德呂克昂相匹敵的偉大哲學學校。[10]伊壁鳩魯和他的團體的成員一起過著簡樸平靜的生活,過去對他們的種種攻擊,純屬無稽之談。[11]

  伊壁鳩魯的著作有三百卷之多,其中《論自然》等許多重要著作都已佚失。保存下來的著作有:(1)《致希羅多德的信》,主要是討論自然哲學(物理學);(2)《致皮索克勒的信》,主要是討論氣象學;(3)《致美諾寇的信》,主要是討論倫理學;(4)《主要學說》;(5)《梵蒂岡的意見》,以及由沃特基於公元1888年在梵蒂岡的手稿中發現的、伊壁鳩魯的八十則倫理格言。這些著作,是探討伊壁鳩魯及其學派的主要依據。(1)至(4)都保存在第歐根尼·拉爾修的《著名哲學家的生平和學說》中。此外,在塞克斯都·恩披里柯、普盧塔克、塞涅卡、斯托拜烏、亞歷山大里亞的克雷芒、西塞羅等的著作中,有許多可供參考的資料和評論,也是研究伊壁鳩魯及其學派的重要依據。

  伊壁鳩魯學派的成員們普遍認為,伊壁鳩魯的學說充滿真理,對現實生活有直接的吸引力。以致他們認為,如按照其他哲學家的學說,就簡直無法生活,因而,堅定地以伊壁鳩魯的學說作為他們的理論和實踐的準則,以後基本上也沒有多大的變動。

  除了奠基人伊壁鳩魯以外,早期伊壁鳩魯學派的另一名重要代表人物是梅特羅多洛(前331/330—278/277年),他是伊壁鳩魯最親密的朋友和學生,西塞羅稱他為「幾乎是第二個伊壁鳩魯」[12]。他先於伊壁鳩魯七年去世。他竭誠擁護伊壁鳩魯的學說,比伊壁鳩魯本人更獨斷地堅持快樂說。一生致力於宣傳和維護伊壁鳩魯的見解,駁斥其他學派的學說,特別是致力於批駁智者高爾吉亞的不可知論和柏拉圖的理念論。其他代表人物有:著名的數學家蘭薩庫斯的波呂埃努,於公元前270年繼伊壁鳩魯擔任花園學派哲學學校校長的米提利尼的赫爾瑪庫,提謨克拉底及其妻子,以及繼赫爾瑪庫擔任校長的波呂斯特拉圖、希波克利得、狄奧尼修斯和巴西里得等。

  以伊壁鳩魯為首的早期伊壁鳩魯學派,除了奠定理論基礎外,對美學理論本身並未進行專門討論。

  二 中期伊壁鳩魯學派

  中期伊壁鳩魯學派主要活動於羅馬共和國的晚期。當時正值社會、政治思想上處於騷亂和解體的時代,整個國家陷入長期的內戰(前133—前31年),從而給羅馬的國民帶來極大的苦難。正如當代著名古代史家羅斯托夫采夫指出的那樣,當時「恐怖政策像浪潮一般,內戰像痙攣一般,一陣過了,又來一陣,接連不斷」[13]。以致整個羅馬共和國陷於解體之中,不僅廣大民眾、奴隸,甚至連上層貴族也是一片絕望。宗教迷信觀念盛行,各種東方崇拜,在民眾中有巨大影響。在上層知識分子中,懷疑主義思想盛行。因此,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理性主義哲學是他們所難以接受的,只有斯多葛主義和伊壁鳩魯主義,比較能符合統治階級的需要。

  中期伊壁鳩魯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雅典的阿波羅多魯,別名「著作宏富的人」或「花園學派的巨擘」,撰有著作四百多種,但都已佚失。還有阿波羅多魯的學生、腓尼基西頓的芝諾(出生於前150年左右),亞歷山大里亞的兩個托勒密,以及與西塞羅同時代的斐德羅斯(約前140—前70年)等。斐德羅斯曾於公元前88年以前赴羅馬傳播伊壁鳩魯學說,並一度擔任過花園學派哲學學校的校長。

  中期伊壁鳩魯學派中與美學理論關係密切的是以下三個人:敘利亞古城加達拉的菲羅德謨(約前110—約前40/35年)、盧克萊修(約前99—約前55年)和賀拉斯(前65—前8年)[14]。本章所介紹的伊壁鳩魯學派的美學思想,主要是指盧克萊修和菲羅德謨的有關理論,至於賀拉斯將在第十三章中進行專門討論。

  菲羅德謨希臘詩人和伊壁鳩魯學派哲學家,原在西頓的芝諾的指導下研習哲學,公元前75年遷居羅馬,積極地將伊壁鳩魯哲學傳至羅馬。同當時羅馬權勢煊赫的皮索家族關係密切;該家族中後來出任過護民官的卡普尼烏·皮索可能就是他的學生。當時西塞羅就稱讚菲羅德謨學識淵博而可藹可親。[15]表明他在公元前55年前後,已是聞名遐邇的人物。除了從事詩歌的創作外,主要是傳播希臘哲學,尤其是伊壁鳩魯學派的哲學,撰寫過篇幅在十卷以上的《希臘思想家學說綱要》,內容涉及心理學、神學、邏輯學、美學、修辭學等。在這些著作中,他劇烈反對斯多葛學派和亞里士多德漫步學派的觀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有關文藝的理論,把文藝看作是獨立於道德、邏輯、心理的自主活動,認為文藝不是取決於它的內容,而是取決於它的美學價值。這些觀點,無疑是與歷來占到主導地位的希臘古典美學理論相對立的。他儘管在哲學上缺乏創造性,但他有志於影響當時羅馬最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實際上也的確影響了當時聚居於赫庫拉涅翁和那不勒斯的貴族青年。他的著作原已全部佚失,後來隨著對赫庫拉涅翁的皮索家族的別墅的發掘,已獲得若干殘篇。

  盧克萊修是與菲羅德謨同時代的、羅馬共和國時期伊壁鳩魯學派唯物主義者,戰鬥的無神論者和偉大的詩人。確切的生卒年月和生平活動不詳。唯一的有爭議的記載是,古代基督教聖經學家和拉丁教父聖哲羅姆(約342—420年)的《編年紀》中的一則記載,在公元前94年項下記載到:「詩人提圖斯·盧克萊修出生於該年,他由於服用春藥而神經錯亂,他在神志清醒期間撰寫了若干卷作品,由西塞羅加以訂正,四十三歲那年自殺身亡。」[16]一般認為,這項記載純屬出於宗教的原因的污衊不實之辭,顯而易見,神經錯亂的人是不可能撰寫《物性論》那樣偉大的長篇哲理詩的,在西塞羅的著作中也找不到相應的記載。關於他的生世,至少有四種不同的說法:出身貴族家族,奴隸,自由民或龐貝城附近的地主家庭。[17]

  他所撰寫的《物性論》,是古希臘羅馬流傳至今的唯一完整而系統的哲學長詩,用的是六音步無腳韻體裁,全詩共計七千餘行。詩人生前可能來不及潤色加工。去世後,可能由西塞羅訂正。《物性論》不僅由于思想內容,而且在藝術創作上也是一部出類拔萃的偉大作品,可以和羅馬另一大詩人維吉爾(前70—前19年)的史詩《埃涅阿斯紀》相媲美。馬克思在他的博士論文,以及為寫博士論文而準備的筆記中,高度頌揚盧克萊修其人和這部作品是「朝氣蓬勃的、大膽的、富有詩意的世界主宰者……勇敢的、雷鳴般的詩歌的人」[18],「是一位真正的羅馬史詩詩人。」[19]

  盧克萊修在這部偉大的史詩中,繼承了以伊奧尼亞學派為代表的古希臘唯物主義傳統,並從伊壁鳩魯的觀點出發,總結了古代的自然哲學,與之同時,重申了伊壁鳩魯的學說的權威。就文藝理論而言,盧克萊修從進化的觀點闡述了文藝的起源及其發展、模仿說和有關音樂和詩的理論等。

  三 晚期伊壁鳩魯學派

  晚期伊壁鳩魯學派(1世紀—4世紀),又稱羅馬帝國時期伊壁鳩魯學派。

  根據《新約·使徒行傳》的記載,公元1世紀時期,至少在雅典等地,伊壁鳩魯學派和斯多葛學派仍占有相當大的優勢。後來於公元95年左右,與其他學派一起,遭到羅馬皇帝圖密善(81—96年在位)取締;直到羅馬皇帝、哲學家馬可·奧勒留時期,伊壁鳩魯學派同斯多葛學派、柏拉圖學派、亞里士多德漫步學派一起,又得到廣泛傳播,一直存在到4世紀。

  晚期伊壁鳩魯學派的主張,一方面成為統治階級進行無節制享樂的辯護詞,把伊壁鳩魯的學說篡改得面目全非,由此帶來了一系列消極的後果;另一方面又滋長起悲觀厭世的內容。結果,它的位置被新畢達哥拉斯學派和新柏拉圖學派所替代,整個學派的發展基本上告一段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