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西方美學史 第1卷 古希臘羅馬美學> 第一節 「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第一節 「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2024-08-14 17:56:19 作者: 蔣孔陽

  德謨克里特(Demokritos,約前460—約前370年)出生於希臘本土東北端的色雷斯的阿布德拉,該地地處希臘本土到小亞細亞中間的要衝,原系希臘伊奧尼亞族人於公元前650年左右建立的殖民城邦。當時即以經濟、文化發達著稱。

  他是蘇格拉底和早期智者們的同時代人,漫長的一生橫跨公元前5世紀和公元前4世紀兩個世紀。其時正是希臘世界的劇烈變革期。經歷了奴隸主民主制由盛到衰,而科學精神則一直勃興的時代。他深受當時以伯里克利為代表的時代精神的感召,是奴隸主民主制的熱烈擁護者。

  德謨克里特出身於當地富有而又有地位的家庭,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併到埃及、波斯、印度遊學,從而獲得了極其豐富的知識。自稱:

  在我的同輩人中,我漫遊了地球的絕大部分,探索了最遙遠的東西;我看見了最多的地方和國家,我聽見了最多的有學問的人的講演。[4]

  並曾積極開展各種科學活動,考察過天文、氣象,編過曆法,探溯過尼羅河泛濫的原因,研究過圓錐切割定理、海鹽成因、地理與地震、光線輻射、動物生理、胚胎成形、植物生長、醫療攝生以及文學藝術等所有領域,涉及當時人類知識的每一個部門。正如塞拉緒羅(?—約34年)對他的評述:

  本章節來源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德謨克里特確實通曉哲學的每一分支,因為他嫻熟於物理學和倫理學,還有救學以及教育的正規項目,他還是通曉藝術的行家。[5]

  德謨克里特去世前後,他的思想已經廣為傳播,所以柏拉圖在他生前已經知悉他的學說,並且感受到它的威力:「柏拉圖幾乎提到了所有早期的哲學家。卻沒有一處提到德謨克里特,甚至在那正應該反對他的地方也不提,顯然因為他知道他所遇到的是所有哲學家中最強有力的巨擘。」[6]

  德謨克里特生前撰有大量著作,卷帙之多和內容之廣,同時代人是無與倫比的。公元1世紀時的占星學家塞拉緒羅曾按照編排柏拉圖著作的方式編輯了他的著作,現僅存一個目錄。[7]目錄分列倫理學、物理學、數學、文學和音樂、技藝五大類。按四部(篇)一組編排共十三組,再加上未列入五大類的兩組十八篇,總計十五組七十部(篇)。從題目中可以看出他幾乎探索了當時人類知識的一切領域:哲學、物理、數學、天文、邏輯、心理、動植物、醫學、攝生、社會倫理、政治、歷史、詩歌、音樂、繪畫、語言、農業耕作以及軍事等。但都已佚失。作為原著殘篇留存下來的,只有二百十六條引起爭議的道德格言。但有些學者基於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後的七百年中,沒有人提到過有關內容,從而對全部道德格言的殘篇產生懷疑。這裡傾向於認同德國著名學者第爾斯和克蘭茨編定的《蘇格拉底以前學派殘篇》,其中認為是「真作」的二百九十八則殘篇,是我們迄今所能看到的輯錄得比較完整的版本。[8]特別值得重視的是,其中輯錄了有關美學思想的殘篇。

  德謨克里特的美學思想,是他的整個唯物主義哲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在討論他的美學思想以前。有必要概述其基本的哲學思想。

  第一,提出了嶄新的自然模型。

  他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即存在和非存在。存在是充實的、堅固的,非存在則是虛空的,但存在並不比非存在更實在。所有的原子都是同質的,只有形狀、大小、排列上的差異,並處在永恆的運動中。由於它們在虛空中的結合和分離,造成具體事物的生成和消滅。從而把在此以前早期希臘哲學中一元論和多元論對立統一了起來,將「一」和「多」、「變」和「不變」、「連續性」和「間斷性」、自然的本原和由此派生的現象,在物質性的原子結構說上統一了起來。從而比較嚴密地建立起一個唯物主義自然哲學體系,形成同柏拉圖客觀唯心主義理念論鮮明對照的哲學學說。[9]

  第二,把這種唯物主義原子論貫徹到靈魂和認識的學說中去,將靈魂和軀體、靈魂和「努斯」統一於原子。

  德謨克里特認為,靈魂是一種精緻的圓形的最能動的原子,它到處都在,一切事物都分有靈魂原子,但它稀疏地散布全身,成為軀體運動原因的靈魂原子,必須和軀體原子結合才能構成生命。一旦呼吸終止,軀體內的靈魂原子被壓出而不能得到補充便是死亡。遍布全身的靈魂原子的非理性部分具有感覺的功能,其理性部分(「努斯」)是思想的器官,後者位於腦。循此,提出樸素的反映論,肯定各種感覺都產生於外部對象同感官的接觸。從而發展了恩培多克勒的流射說,提出了影像說,認為視覺是眼睛和外部對象彼此發出的原子射流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視覺影像,它是對客觀事物的真實映象。但是,甜、苦、熱、冷、顏色等感覺則是約定俗成的,具有相對性,因為它們不是物體中原子和虛空所固有的特性。它們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中才表現出來的性質,隨主體的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在西方哲學史上最早提出的物體的所謂第一性的質和第二性的質的問題。它區分了作為理性的「真理認識」和作為感性的「曖昧認識」;感覺給理性提供影像質料,理性則能糾正錯誤的感覺,透過現象洞悉原子和虛空的內在真理,理性優於感覺,但它又必須以感覺為基礎。進而提出三種真理的標準:現象是了解可見事物的標準,概念是研究的標準,情感是取捨事物的標準。

  第三,從原子論觀點出發,提出了無神論。德謨克里特認為人們之所以會製造和崇拜神,是出於對自然現象的無知和恐懼,從而成為早期希臘哲學家中態度最鮮明的比較徹底的無神論者。

  第四,從原子論觀點出發,提出了宇宙學說。原子在互相撞擊的作用力下,形成一種漩渦運動,運動中遵循物以類聚的具有必然性的物理法則,形成緊密的物質團。宇宙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無限的,其中有無數個處於永恒生滅中的世界。德謨克里特的宇宙學說,成為以後笛卡兒、拉普拉斯、康德的太陽系起源於以太或物質微粒和漩渦運動說的先驅。

  第五,將原子論學說貫徹到社會倫理和文化領域中去。人是由原子構成的小宇宙,反對神創社會或神主宰社會的觀點,從而提出了樸素的社會進化思想。德謨克里特認為遠古的人類像動物那樣過著衣食匱乏的群居生活,是雙手和智慧引導他們從蒙昧走向文明,技術和文化是人類經驗的結晶,文學藝術是隨著人類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而發展起來的。肯定語言是約定俗成而不是來自神。在政治上,擁護奴隸主民主制,認為在民主政治下的貧窮,比在專制制度下享受所謂的幸福要好,指出貧富兩極分化是造成當時社會動盪的重要原因。為了維護民主政治與緩和社會矛盾,主張限制財富的積聚和兼併,主張克服因貧富懸殊而造成的不幸和危險。其倫理道德的中心思想是求得精神上的寧靜,循此將人引向正義和善。強調要節制情慾,認為理性高於情慾,在人生態度上推崇理性的作用。

  德謨克里特的美學學說,正是上述這些思想在美學領域中的具體體現,他的美學是以人為中心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