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學> 第三節 歷史人物評價和《人物誌》的理論價值

第三節 歷史人物評價和《人物誌》的理論價值

2024-08-15 17:24:03 作者: 瞿林東著

  一、歷史形勢與歷史人物

  品評人物,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風氣的重要特點之一。這固然同東漢末年「月旦評」的遺風有關,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當時「九品官人法」的需要。一方面是「名節」、「家風」的提倡,另一方面是選官任使的要求。這兩點,使人們格外看重品評人物,也推動了品評人物理論的發展。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所謂「月旦評」,就是品評人物。東漢末年的許劭與其從兄許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一時間,人們以能得到好的品題為榮。「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操乃伺隙脅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操大悅而去。」[19]「月旦評」的標準是名節與人倫,故曹操得到這樣的品題。但曹操對此則極為滿意,因為他正處在「亂世」。後曹操起兵,勢力漸大,控制獻帝,於建安十五年(210年)下「唯才是舉」之令: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20]

  曹操「唯才是舉」的選拔人才的政策,直接影響到品評人物的傳統準則。建安二十年(220年),曹丕根據陳群的建議,實行「九品官人法」,貫徹「唯才是舉」的原則,把「才」分為九等,按等選用。其後,司馬懿控制曹魏實權,以各州世族為大中正,選拔人才,而以門第為高下,此即「九品中正制」。可見,魏晉南北朝雖重品評人物,但其品評的標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儘管如此,從史學的觀點來看,品評人物的風氣,仍然促進了歷史思想的發展,豐富了人們認識歷史人物的理論。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一是前面已經論述到的范曄《後漢書》的人物評論,一是三國時魏人劉邵所著《人物誌》[21]。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