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後記
2024-08-14 17:52:31
作者: 楊耕
2010年1月,《為馬克思辯護》第三版出版時,我曾經說過,「《為馬克思辯護》第三版出版之後,我渴望『思想平靜』」。從那時到現在,時間又過去六年,我的思想卻未平靜,仍處於劇烈的變化之中。再次重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資本論》之後,我再次感受到馬克思思想的穿透力、哲學的批判力,深深地體會到馬克思的哲學仍然具有「令人震撼的空間」,一個新的馬克思的「形象」出現在我的面前。同時,我也自覺地認識到《為馬克思辯護》第三版的局限和缺陷。因此,我向讀者呈上《為馬克思辯護》第四版。
同第三版相比,第四版有較大的變化:
更換了第三版的代序,即《學術月刊》雜誌記者2004年1月對我的採訪錄,重新撰寫了序言「馬克思哲學:我們時代的真理和良心」。
刪去了第三版的「發生、本質、過程:對馬克思認識論的新解讀之一」、「思維的內在矛盾:一種新解讀」、「對象意識與自我意識:一種新解讀」、「知識思維與辯證思維:一種新解讀」、「法國唯物主義的兩個派別及其啟示」、「法國復辟時代的歷史學及其與唯物史觀的關係」、「從黑格爾的歷史辯證法到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論」、「從費爾巴哈人的本質理論到馬克思人的本質理論:一種新解讀」、「後現代主義:背景、實質和意義」、「後殖民主義:實質、特徵及其局限」,以及附錄的「一、二、三、四、五、六」。
調整了第三版中的「辯證的否定與否定性的辯證法:對馬克思辯證法的一種新解讀」、「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一種新解讀」、「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及其歷史進程:一種新解讀」、「實踐反思:對馬克思認識論的新解讀之三」、「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社會哲學及其與唯物史觀的關係」、「史達林與盧卡奇的本體論思想:一種新解讀」、「德希達:從解構主義轉向馬克思主義」、「胡塞爾:從先驗自我轉向生活世界」、「後馬克思主義:歷史語境與多重邏輯」,即把第三版第六章的部分內容調整到第四版的第八章,第三版第九章的部分內容調整到第四版的第十章,第三版第十章的部分內容調整到第四版的第十一章,第三版第十三章的部分內容調整到第四版的第十七章,第三版第二十章的部分內容調整到第四版的第三章,第三版第二十三章的部分內容調整到第四版的第八章,第三版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章調整為第四版的附錄三、四,第三版第二十八章調整為第四版的第六章。
增加了「唯物主義的歷史形態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空間」、「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實踐唯物主義:基於概念史的考察與審視」、「世界歷史、東方社會與社會主義」、「意識與意識形態批判」、「社會批判及其核心:資本批判」、「社會有機體方法:社會的總體分析法」、「『從後思索』:認識歷史的根本途徑」、「科學抽象:社會科學的分析工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形成、確立和演變」、「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模式:形成、特徵和缺陷」,分別作為第四版的第一、第二、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章,以及附錄的一、二。
這樣的變動反映了我再次重讀馬克思後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理解,體現了我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維度、廣度和深度。我始終認為,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要分清哪些是馬克思哲學問題域中的問題,哪些是當代哲學問題域中的問題,馬克思哲學在哪些重大問題上契合了當代社會的重大問題,從而以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本身的成果闡釋已經成為「常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展示被忽視、被遺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深入探討、系統論證馬克思有所論述但又未充分展開,同時又契合當代社會重大問題的觀點,使之上升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
南京大學張一兵教授不嫌淺陋,將本書列入「鳳凰文庫·馬克思主義研究系列」,南京大學張亮教授熱情推薦本書;北京大學仰海峰教授為本書第十三章的寫作提供了寶貴的思想;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杜麗娟編輯不辭辛苦列印了全部書稿,江蘇人民出版社戴亦梁編審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此,我一併表達我的謝意。「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我不是好漢,更需要幫。我深深地感謝每一個幫助過我的人。
我的學業、職業、專業和事業都是哲學,我的研究方向和理論信仰都是馬克思哲學。在這條道路上我已經走過了近40年的歷程。如果說最初我是「誤入」哲學,那麼,後來我就是自覺選擇了哲學,至今無怨無悔。哲學適合我,我也適合哲學。今天,我已與哲學連成一體,或者說,哲學已融入我的生命活動之中,離開哲學,我不知如何生活。當然,我也深知,哲學思維極其艱辛,誰選擇了哲學並想站在這一領域的制高點上,誰就必然要在精神上乃至物質上選擇一條苦行僧的道路。
你接受了幸福 也就接受了痛苦
你擁抱了晨鐘 怎麼可能拒絕暮鼓(汪國真)
楊耕
2016年4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