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後記
2024-08-14 17:52:25
作者: 楊耕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部著作,是我的學術專著《為馬克思辯護》的第二版。
2002年,在我的學生李屹立博士的促動下,我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為馬克思辯護》。出乎我意料的是,從2002年1—10月,僅僅10個月,《為馬克思辯護》就連續印刷三次。這也許是我的執著感動了讀者,但重要的是,讀者的厚愛深深地感動了我。所以,在《為馬克思辯護》第二版出版之際,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師長、朋友和親人,沒有他們的友情與親情,我不可能成長;同時,我也想到由於種種原因對我產生誤解、偏見甚至「敵視」的人,沒有他們的誤解與責難,我不可能成熟。「人要學會走路,也得學會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才能學會走路。」(馬克思)對於我來說,友情與親情、委屈與磨難,都是一筆財富、一筆不可缺少的財富。
我的研究方向是馬克思的哲學。我注意到,馬克思的「形象」在其身後處在不斷變換之中,而且馬克思離我們的時代越遠,對他認識的分歧就越大,就像行人遠去,越遠越難辨認一樣。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使得馬克思在世紀之交的思想文化論爭中不僅沒有成為「原告」,反而或明或暗地成為「被告」,其「形象」任憑「原告」的言說隨意塗抹。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我不能不為「缺席」的馬克思辯護;作為一個馬克思哲學的研究者,我的全部論著都是重讀馬克思的結果,或者說,是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所以,我把第二版定名為《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同第一版相比,第二版有較大的變化:一是把「光榮的路是狹窄的(代前言)」改為「馬克思哲學:我們時代的真理和良心(代序)」;二是把四編改為上、下篇,並刪去了第四編的全部內容;三是對內容進行了調整,除刪去了第四編外,還刪去了「馬克思哲學與後現代主義在當代的相遇」、「為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辯護」、「物質、實踐、世界:關於馬克思哲學三個基本範疇的再思考」、「課題設計、資料分析和模型解釋: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環節」、「馬克思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歷史唯物主義研究:問題、觀點與思路」、「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基礎的歷史沉思」、「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來源的再思考」八章,增加了「馬克思哲學的後現代意蘊」、「馬克思的實踐本體論:一種新解讀」、「社會與自然的關係:一種新解讀」、「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一種新解讀」、「馬克思的歷史必然性觀念:一種新解讀」、「馬克思的實踐反思理論:內涵、特徵和意義」、「史達林與盧卡奇的本體論思想:一種比較研究」、「胡塞爾:從先驗自我轉向生活世界」、「後現代主義:背景、實質和意義」、「後殖民主義:實質、特徵及其局限」十章。
《為馬克思辯護》是圍繞馬克思哲學及其當代意義這一主題展開的。上篇側重於對馬克思哲學基本特徵和基本觀點的研究,把馬克思哲學置於西方哲學史和西方現代哲學,包括後現代主義這一宏大的理論背景中,重新探討它的理論主題、體系特徵和當代意義,力圖用新的科學和哲學研究成果闡釋已成為「常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展現被現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所忽視、遺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深入探討、系統論證馬克思有所論述但又未充分展開,同時又契合當代重大問題的觀點,使之上升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下篇側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及西方現代哲學研究,重新考察了馬克思創立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進程和思維邏輯,考察了馬克思以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演變,並從馬克思的觀點出發分析了現代西方哲學以及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以凸顯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我力圖以這樣一種形式重塑馬克思的「形象」,展現馬克思哲學對人的現實存在和終極存在的雙重關懷,並以此為馬克思辯護。同時,我也深知,馬克思哲學博大精深,這部著作對馬克思哲學的解釋不過是「冰山現象」。對於我來說,思維之鋤還應向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寶庫的深處不斷掘進。「人們常常有機會提供一個偉大的教訓,就是承認自己的不足。」(狄德羅語)我絲毫不否認我的生活閱歷、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的不足,深知這部著作的全部缺陷。借用維根斯坦的話來說,我的這部著作「只是一面鏡子,讀者可以通過這面鏡子看到他的思想的全部缺陷,從而藉助這個途徑將思路端正」。
《為馬克思辯護》這部著作的內容實際上反映了我在不同時期所關注的不同問題,記錄了我重讀馬克思的心路歷程,體現了我的哲學研究水平的過去與現在。由此,我想起了赫爾岑的名言:
充分認識過去,我們才能認清現在;
深深地沉思往事的意義,我們才能發現未來的意義。
楊耕
2004年7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