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社會有機體的總體—要素分析法
2024-08-14 17:49:46
作者: 楊耕
社會中的「一切關係」成為一種「有機體」的運動,符合總體—要素的規律。馬克思認為,社會這種「有機體制本身作為一個總體有自己的各種前提,而它向總體的發展過程就在於:使社會的一切要素從屬於自己,或者把自己還缺乏的器官從社會中創造出來。有機體制在歷史上就是這樣向總體發展的。它變成這種總體是它的過程即它的發展的一個要素」[25]。這就是說,社會有機體的總體性不是簡單地從要素相關性中產生的,社會有機體運行是從總體方向出發並向總體運行的過程,它是人的有目的的創造過程,是「社會人的生產器官」形成並塑造整個社會關係的過程。
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的總體—要素分析法包括如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請記住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第一,分析體現新的發展方向的活動。在社會有機體的運行中,總是那些體現新的發展方向的活動顯現出活力。馬克思比較了行會與工場手工業這兩種形式,發現工場手工業作為新的總體,一開始便有「行會制度」所沒有的活力:「那種一開始就以機器,儘管還是以具有最粗陋形式的機器為前提的勞動,很快就顯出它是最有發展能力的。」[26]正是這種能力,使其開始生成自己的總體。
第二,分析適應新的活動的新的社會關係。在社會有機體運行中,體現新方向和新發展的活動總是創造出適應自身的新的社會關係。馬克思分析過工場手工業的發展,即首先形成與舊總體不同的「第一種勞動」、「第一個行業」;接著又引起所有制的變化,使「自然形成的等級資本」產生「商人資本」,「第一行業」與「商人資本」一起形成「工場手工業」;進一步發展,工場手工業又推動歐洲「流浪時期」的產生,農民被迫離開土地,成為無家可歸但具有勞動力的人,而「迅速繁榮起來的工場手工業,特別是在英國,漸漸地吸收了他們」[27]。這一過程同時就是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資本主義制度興起的過程。
第三,分析不同部門之間的連貫性。在社會有機體的運行中,當其中一個部門發生變革後,它又會連貫地波及其他部門、其他關係,改變所有這些部門、關係的比例和結構。馬克思分析過機器紡織業生產方式革命後的連貫性,即機器紡織業使機器織布業成為必要,接著又使漂白業、印花業、染色業、軋棉業發生革命,一直擴展到交通運輸業。這就是說,「一個工業部門生產方式的變革,必定引起其他部門生產方式的變革」[28]。這裡,仿佛也存在某種革命式的傳播,即從中心點向四面八方,各個部門、關係發散出去。
社會有機體結構的轉換首先發生在「社會人的生產器官」上,當社會有機體這一深層結構變化後,它首先衝擊了經濟結構,要求變革生產關係;進一步又涉及表層結構,引起政治、觀念的變革,這就形成一個整體。因此,在社會有機體的總體—要素分析中,首先是總體,揭示總體是怎樣產生的,它又怎樣被新的總體取代;要素則處於這樣一種地位,即要素為總體服務,並作為總體的「器官」生成和被創造出來。
在社會有機體的發展中,總體與要素的關係包括機體與細胞的關係。社會有機體一切關係的同構性形成一個有機體,其基礎和原因都在於社會有機體的「細胞」。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的總體—要素分析法包含了機體—細胞分析法。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對社會有機體有兩種不同形式的分析:一是機體分析或叫宏觀分析;二是細胞分析或叫微觀分析。科學的分析既是宏觀的又是微觀的,既是機體的又是細胞的,二者應有機地統一起來,達到相互映現、相互引申的高度。
就機體分析與細胞分析的關係而言,人們常常先進行機體分析,「因為已經發育的身體比身體的細胞容易研究些」[29]。社會科學的認識往往是這樣的,即「對更有內容和更複雜形式的分析」至少已接近成功,而對其「細胞」的分析卻沒有進行。馬克思不僅分析了社會的「機體」,而且還同時分析了社會的「細胞」,並從社會的「細胞」出發,合理地演繹出整個社會機體,然後反過來再進一步研究「細胞」。這樣一條全新的思路,在《資本論》中以其正文的第一句話躍然而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的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單個的商品表現為這種財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們的研究就從分析商品開始。」[30]這是因為,「對資產階級社會說來,勞動產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價值形式,就是經濟的細胞形式」[31]。
馬克思正是從商品這一「細胞」出發,在對「細胞」的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中,一步一步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有機體的「一切關係」發生和發展過程。馬克思甚至從微觀——企業出發,一步一步揭示出資本主義滅亡的必然性,即每一個企業有計劃的行動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主義表明,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制是資本主義本身無法克服的內在矛盾。把宏觀、機體分析立足於微觀、細胞分析上,具有邏輯必然性,能夠揭示出社會有機體的總體運動過程。
應當注意的是,不同的社會有機體有著不同的「細胞」,商品只是資本主義社會有機體的「細胞」,它絕不能取代其他社會有機體的「細胞」,從社會有機體的更迭來看,「細胞」的內涵也在更迭,即歷史上曾經作為「細胞」的,在新的「細胞」中成為一種構成要素。分析不同的社會有機體,必須尋找其特殊的「細胞」。
行文至此,不能不簡單地闡述一下系統論方法與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方法的關係。我並不否認系統論的整體性原則、相關性原則、有序性原則以及系統與要素、系統與層次、有序與無序、結構與功能等方法對於揭示社會的本質、結構和過程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對社會有機體的研究當然可以進行系統分析。但是,僅僅進行系統論分析還不能真正揭示社會有機體的本質特徵。這是因為,社會是一種特殊的機體,其根本特點在於:社會有機體及其運動是「社會人的生產器官」形成並塑造整個社會關係的過程,人既是歷史的「劇作者」又是歷史的「劇中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社會存在,同時又把這一存在當作客體來認識。這是一種自相纏繞、自我變革的「怪圈」,只有在以人為主體的社會機體中才能存在。我們只有以馬克思的社會有機體方法為基礎,才能真正把握社會機體的本質特徵和運行規律。實際上,馬克思本人就是社會系統論的奠基人,是最早對系統方法進行廣泛而具體研究的學者。但是,馬克思的社會有機體方法又不等於系統論方法,系統論方法無法取代馬克思的社會有機體方法。整個說來,系統方法只是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方法的一個方面。
[1] 《列寧全集》第1卷,135、15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 《列寧全集》第1卷,137、13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3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4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4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7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10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 馬克思:《資本論》(根據作者修訂的法文版第一卷翻譯),374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11] 馬克思:《資本論》(根據作者修訂的法文版第一卷翻譯),374頁。
[1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4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3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 馬克思:《資本論》(根據作者修訂的法文版第一卷翻譯),375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1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2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28、2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6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41、142頁。
[20]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80頁。
[2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43頁。
[2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冊),3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56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396—39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235—23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0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0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8]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42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0]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47頁。
[3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