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意識是社會的產物
2024-08-14 17:48:51
作者: 楊耕
人類意識的產生既有它的自然前提,又有它的神經生理基礎,但人類意識不是單純生物自然進化的結果,而是社會的產物。正如馬克思所說:「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而且只要人們存在著,它就仍然是這種產物。」[1]
人是通過進化由類人猿轉化而來的,但人的肉體結構和活動能力並不是大自然自動饋贈的,而是在類人祖先的行為模式基礎上伴隨著勞動的產生而產生的。正是在勞動形成的過程中,人的肉體組織和精神意識都相應歷史地形成了。在生物自然進化的基礎上,作為人類祖先的類人猿的直立行走、手腳分工、發達的神經活動、高級的心理活動、初始的工具活動和生存的群居形式,為人的勞動的產生提供了生物學的前提。
人的勞動這種社會活動是從高級動物的本能活動演變而來的。較高級的猿類已經能夠利用天然的棍棒和石塊獵取食物、襲擊猛獸,這種活動孕育著勞動的萌芽,但它不是真正的人的勞動,而是屬於適應環境的本能活動。與動物不同,人類不是單純地適應環境,而是改變環境,使之適應自己的生存需要。勞動即物質生產活動正是改變環境的活動,人及其意識就是在這種改造環境的勞動中形成的。「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人們的想像、思維、精神交往在這裡還是人們物質行動的直接產物」,之後又成為「物質生活過程的必然升華物」。[2]從內容上看,「意識起初只是對直接的可感知的環境的一種意識,是對處於開始意識到自身的個人之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狹隘聯繫的一種意識。同時,它也是對自然界的一種意識」[3]。
人的勞動從一開始就具有社會性。高等動物的群體性是人的社會性的自然史前提,但動物的群體不過是生物的血緣關係和生存的覓食關係的結合體,是受生物的本能行為盲目支配的,而不是真正的社會。人和猿有本質的不同,真正的社會是「由於隨著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現」[4]而產生的。從事社會活動的人不僅能自覺地意識到在勞動中形成的社會關係及其作用,而且能自覺地改變或創造社會關係的存在方式。社會關係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物質和精神的交往活動表現而形成的。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同動物的本能群體行為有著本質的區別。「意識到必須和周圍的個人來往,也就是開始意識到人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這個開始,同這一階段的社會生活本身一樣,帶有動物的性質;這是純粹的畜群意識,這裡,人和綿羊不同的地方只是在於:他的意識代替了他的本能,或者說他的本能是被意識到了的本能。」[5]人是名副其實的「社會動物」。離開社會關係和社會交往的孤立的人及其意識,是根本不存在的。
意識起初是人們的物質生產活動的「直接產物」,後來之所以成為人們的物質生活過程的「必然升華物」,是與人們的社會分工和語言的產生密切相關的。按照馬克思的觀點,社會分工不僅使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享受和勞動、生產和消費由不同的個人來分擔成為可能,而且成為現實。「從這時候起意識才能現實地想像:它是和現存實踐的意識不同的某種東西;它不用想像某種現實的東西就能現實地想像某種東西。從這時候起,意識才能擺脫世界而去構造『純粹的』理論、神學、哲學、道德等等。」[6]同時,意識又是「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語言和意識具有同樣長久的歷史;語言是一種實踐的、既為別人存在因而也為我自身而存在的、現實的意識。語言也和意識一樣,只是由於需要,由於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產生的。」[7]沒有語言,也就沒有人的意識,沒有語言,人的起初的「純粹動物式的意識(自然宗教)」也就不可能發展成為真正的人類意識。勞動、語言和分工一起,成為主要推動力,促進人的意識的產生和發展,並使人類意識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活動系統而存在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