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六 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

六 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

2024-08-14 17:47:34 作者: 楊耕

  以上,我評述了史達林和盧卡奇對馬克思哲學本體論的理解。同時,在評述的過程中又隨時隨地探討了馬克思本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現在,我概括前述,做出如下結論。

  我不能同意這樣一種觀點,即馬克思沒有論述過本體論問題,馬克思哲學只是世界觀而不是本體論。這是一種誤解,一種偏見,而且是無端的傲慢與偏見。實際上,馬克思在《博士論文》中就論述過本體論問題,論述了「本體論的證明」和「本體論的規定」;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又論述了「本體論的肯定的問題」;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又集中論述了人的存在的問題,這實際上就是本體論問題,因為本體論就是研究存在的本質和意義的。盧卡奇的這一觀點是正確的,即馬克思沒有寫過專門的本體論著作,但馬克思哲學「在最終的意義上都是關於存在的論述,即都是純粹的本體論」。[85]在我看來,馬克思哲學在哲學史上所造成的革命變革就是在本體論層面上發動並展開的,其結果就是終結了傳統的本體論,建構起一種新唯物主義的本體論,即實踐本體論。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實踐既是一種客觀的物質活動,又是一種有目的的創造活動,自在自為運動著的就是人類實踐活動。正是實踐,一方面為人類改造、創造與理解現存世界提供了基礎和依據;另一方面又為人類的自我發展提供了基礎和動力。通過實踐,人們在不斷改造、認識自然界的同時,又不斷改造、創造和理解著人自身——他的生物結構、社會關係和思維方式等。實踐構成了現實世界的本質,也構成了人的生存的本體。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認為,「人的感覺、激情等等不僅僅是在[狹隘]意義上的人類學的規定,而且是真正本體論的本質(自然)肯定」[86]。

  

  馬克思的實踐本體論指向的就是「自己時代的現實世界」,關注的就是人的生存的異化狀態的消除,並確認「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於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並改變現存的事物」[87],從而真正解決人與世界、存在與本質、自由與必然、個體與類之間的矛盾。這樣,馬克思便使本體論從「天上」來到「人間」,把本體論與人間的苦難與幸福,把本體論與共產主義理想結合起來了,或者說使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得到了本體論的證明,從而開闢了從本體論認識現實的道路,找到了哲學和改變世界的直接結合點。

  馬克思的深刻見解在很長時間內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在對馬克思哲學本體論的理解中,列寧已做了不正確的理解,史達林把列寧的觀點,即歷史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原理在歷史領域中的推廣與運用推向極端,把馬克思哲學一般唯物主義化,把馬克思本體論徹底自然本體論化,實際上是用近代唯物主義解讀馬克思哲學,馬克思的劃時代貢獻在相當大程度上被拋棄了,這是馬克思哲學史上一次驚人的理論倒退。

  盧卡奇的目光可謂敏銳,他的社會存在本體論預示著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在「復活」馬克思本體論的道路上,為我們全面而深入地理解馬克思本體論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然而,由於方法論的不當,盧卡奇最終又走向一般唯物主義及其本體論,回歸史達林,回歸近代唯物主義。盧卡奇的優點與缺點、成功與失敗,共同證明一個道理,即必須站在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的基礎上重新理解馬克思的本體論及其當代意義。

  歷史常常出現這樣一種奇特的現象,即一個偉大哲學家的某一理論以至整個哲學理論往往在其身後,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歷史運動之後,才真正顯示出它的內在價值,重新引起人們的重視。馬克思的本體論,即實踐本體論或生存論本體論的歷史命運也是如此。馬克思的實踐本體論是在19世紀中葉提出、創建的,它在當時以至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並未引起人們的理解和關注。正因為如此,後人在建構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時,忽視的恰恰是馬克思的實踐本體論,丟掉的恰恰是從人的存在出發去解讀存在意義的方法,因而造成了「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內在缺陷,即在脫離了歷史過程的「抽象物質」中尋找一切精神現象的依據。20世紀的實踐、科學和哲學本身的發展,使馬克思的實踐本體論,以及從人的存在出發解讀存在的意義這一方法的內在價值和當代意義凸顯出來了。我們必須以此為前提,重建與馬克思哲學文本相吻合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論,從而復興馬克思主義本體論。

  正如盧卡奇所說,「今天,如果人們試圖站在存在的基礎上現實地對世界進行思維,那麼,只有通過馬克思主義本體論的復興之路才有可能完成」。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7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75—176頁。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列寧全集》第55卷,13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328—32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 馬克思:《資本論》(根據作者修訂的法文版第一卷翻譯),374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1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409、41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409頁。

  [1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32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24頁。

  [1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2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8]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7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0]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76—77頁。

  [2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77頁。

  [2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7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67—6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6] 馬克思:《資本論》(根據作者修訂的法文版第一卷翻譯),375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2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6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8] [德]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上卷,213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2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6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0] [德]黑格爾:《邏輯學》下卷,543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

  [3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6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59頁。

  [3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48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483頁。

  [35] 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3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8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8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冊),36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8]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10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冊),36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0]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83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2] [美]馬爾庫塞:《理性和革命——黑格爾和社會理論的興起》,284、285頁,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

  [4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7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75頁。

  [45] [德]阿多爾諾:《否定的辯證法》,3頁,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此處「阿多爾諾」與行文中「阿多諾」所指為同一人,只是譯法不同。)

  [46] [德]阿多爾諾:《否定的辯證法》,157頁。

  [47] [德]阿多爾諾:《否定的辯證法》,319頁,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

  [48] 《列寧選集》第2卷,31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9] 《列寧選集》第2卷,311頁。

  [50] 《列寧選集》第2卷,425頁。

  [51] 《列寧選集》第2卷,311頁。

  [52] 《列寧選集》第2卷,423頁。

  [53] 《列寧選集》第2卷,225頁。

  [54] 《列寧選集》第2卷,5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5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56頁。

  [57] 《史達林選集》下卷,42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8]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6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5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7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0]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7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6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6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64頁。

  [6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64頁。

  [65] 首先把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自然觀混同於機械唯物主義的是梅林。梅林認為,馬克思、恩格斯「在自然科學領域也是機械唯物主義,正像在社會領域中,他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一樣」。

  [66] 《西方馬克思主義人物詞典》,英文版,268頁。

  [67] [匈]盧卡奇:《歷史和階級意識》,161頁,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68] [匈]盧卡奇:《歷史和階級意識》,252頁。

  [69] [匈]盧卡奇:《歷史和階級意識》,236頁。

  [70] [匈]盧卡奇:《歷史和階級意識》,10、198頁,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71] [匈]盧卡奇:《歷史和階級意識》,53頁。

  [72] [匈]盧卡奇:《歷史和階級意識》,新版序言,21頁,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73] 杜章智編:《盧卡奇自傳》,48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6。

  [74] 《盧卡奇文學論文集》,432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

  [75] [匈]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英文版,309、25頁。

  [76] 杜章智編:《盧卡奇自傳》,294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6。

  [77] [匈]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英文版,94頁。

  [78] [匈]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英文版,12頁。

  [79] [匈]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英文版,14—15頁。

  [80] [匈]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英文版,72頁。

  [81] 杜章智編:《盧卡奇自傳》,203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6。

  [82] [匈]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英文版,13頁。

  [83] [匈]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英文版,326、472、151頁。

  [84] [匈]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英文版,10頁。

  [85] [匈]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英文版,559頁。

  [8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5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7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