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德性為基礎的文化類型說

2024-08-14 17:43:07 作者: 李宗桂

  由於對中國文化的精神價值作如上的理解,唐君毅邏輯地將中國文化的類型概括為以德性為基礎的「禮樂文化」。

  所謂禮樂文化,是指人們日常的衣、食、住、行的生活,「應該處處有藝術,文學、知識、智慧、宗教道德行乎其中,此即是禮樂的文化生活」[127]。在禮樂文化生活中,衣不只是禦寒,食不只是充飢,住不只是蔽風雨,行不只是要到一目的地。以食為言,則不應當碗碟都充滿食物,應使人從碗碟的空虛處,看到一些生命的靈氣流行,亦兼能欣賞碗碟之形相之美。總之,禮樂文化的基本要求,是要使人的自然生命與日常生活本身成為文化的,而文化則又是日常生活中的,屬於自然生命的。

  本章節來源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唐君毅認為,以德性為基礎的禮樂文化,首先表觀於日常生活。中國家庭日常生活較西方為高,孝、悌、敬有很高價值。中國先哲推重孝悌,不僅是人生責任感的顯露,而且增加了人生的意味和享受。孝父母而及於祖宗,可使自己覺其生命是無限生命之流的匯流,使自己的精神有依託感。兄弟間的友愛,則是使人的生命橫向開展而擴大。孝悌的生活,一方面是一種責任;另一方面,可增加人生的意味與享受。

  唐君毅認為,中國家庭中所表現的子女對父母的孝,弟弟對兄長的順,以及夫婦之間的敬,都是依於禮、成於樂的。這種依於禮樂的家庭生活,其精神足以涵攝天地萬物。對此,他有一簡潔明快的說明。他說:「天地萬物之關係,亦不外父子夫婦關係之擴大。」孝慈之道,與社會、政治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通。君王之愛其民,當如父母之愛子,臣子之事君,當如子之事其父。天下人之相友,皆當如兄弟。「社會政治上人與人之關係,不外家庭關係之擴大。」夫婦與子女的關係,即涵攝了天地與萬物之間、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說到底,唐君毅所說的禮樂的家庭生活是以「天人合德」的信念為前提,以「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為追求境界的。

  在唐君毅看來,中國文學藝術更是集中體現了禮樂文化的特質。他認為,依中國藝術精神觀察自然,則會視自然萬物皆含德性,人與自然直接感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重在順自然而生活。因而中國人能直接於自然中認識其美善,而知物德與人德相配合。據此,「君子觀乎天,則於其運轉不窮,見自強不息之德焉;觀乎地,而於其廣大無疆,見博厚載物之德焉;見澤而思水之潤澤萬物之德;見火而思其光明普照之德」[128]。由於對自然如此鍾情,故中土小說往往化狐狸為多情之美人,而西方人則只見狐狸之狡猾。中國書畫,又以寥寥數種點線,表達出無窮之意境。中國之音樂,多以微弱之振動,表達深厚之情。中國詩文,尤以文約義豐見長。要之,中國藝術善於納大於小,以小見大。之所以能如此,是因為詩人有豐富的「心力」,善於移情於物,使「小者亦大」。由於心力富而善移情,所以中國詩人、哲人「能視盆景如長林豐草,觀流泉即瀑布長江,於一丘一壑,見泰山滄海。太虛之中,煙霞之里,皆為精神之所運,乃見山川靈氣之往來,天地化機之流行」[129]。總之,禮樂文化的精神浸透於中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綜上可見,唐君毅的禮樂文化觀,是以德性為基礎的,與他的立足現實的文化精神價值論是一致的。禮樂文化是他對中國文化諸方面精神價值的質的歸納和論的提升,而中國文化諸方面精神價值則是禮樂文化特質的具體表現,二者互相涵攝,共同燭照著中國人的精神生活,並昭示了中國文化的未來。質而言之,唐君毅的禮樂文化說,表現了他對中國文化的精神價值的推崇備至,同時也反映了他要挽近百年來中國文化狂瀾於既倒的沉重的憂患意識和巨大的責任感。如果我們承認近代以來歐風美雨襲擊中國文化園地,使之花果飄零的事實,那麼,我們便會承認,唐君毅的中國文化價值觀和類型說,他的時代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是難能可貴的,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同時,我們亦不難看到,他對中國文化價值的闡發精微,不僅具有文化積累的史的意義,而且具有文化重構的論的價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