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傳統與現代之間: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哲學省思> 朱熹對張載「民胞物與」思想的利用和改造

朱熹對張載「民胞物與」思想的利用和改造

2024-08-14 17:39:31 作者: 李宗桂

  張載是北宋重要的哲學家,他提出的「民胞物與」的思想,備受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兄弟和朱熹的推崇,在中國思想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們論及這一問題時,往往只是注意到了二程特別是朱熹對「民胞物與」思想的稱讚,忽略了朱熹對這一思想的利用、改造以及由此產生的影響。本文試就這幾方面作初步的探討。

  張載的「民胞物與」思想是在著名的《西銘》中提出的。《西銘》本是《正蒙·乾稱篇》的首段,張載曾把這段和末段抄貼在東西窗上,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首段題為《訂頑》,末段題為《砭愚》,當時特別受到二程的賞識,程頤改稱《訂頑》為《西銘》,《砭愚》為《東銘》。後來朱熹把《西銘》從《乾稱篇》中分出來,另作註解,成為獨立的一篇。《西銘》開頭就說:「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渾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339]這是說,天稱為父,地稱為母。我是藐小的,和萬物一樣,生存於天地之間。所以,充塞於天地之間的氣,構成我的身體;作為天地之間的統帥的氣的本性,就是我的本性。百姓是我的兄弟,萬物是我的同伴。這種人人是我兄弟,萬物皆我同伴,因而應愛一切人和物的思想,就叫做「民胞物與」。張載在講了這段話後,接著又說:君主是天地的長子,大臣是君主的管家人。尊敬老年人,就是尊敬我的長兄;慈愛孤兒和小孩,就是慈愛我的幼弟。然後,他舉了一系列古代聖賢實行忠孝的例子,在文章末尾勸導人們:如果處在富貴的環境,安樂享福,那是天地要提高你的生活;如果處在貧賤的環境,困苦發愁,那是天地有意鍛鍊你,使你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活著,我順從地服務;死了,我寧靜地安息(沒有怨言)。

  張載的這種以「民胞物與」的泛愛思想為特徵的倫理學說,包含了三層意思:「民胞物與」說;大君宗子說;樂天安命說。這早已為張岱年先生所指出。[340]但我認為,就這三層意思的關係而言,不是並列的,其中,「民胞物與」說是其倫理學說的張本,大君宗子說是其核心,樂天安命說是其歸宿。就其實質而言,民胞物與說是倡導天下一家的泛愛情懷,大君宗子說是闡揚宗法論基礎上的忠孝觀念,樂天安命說是宣傳儒家的生死有命論。由於張載的這些思想頗具特色和新意,發展了儒家學說,並有利於維護社會秩序,所以受到朱熹的稱讚,並被加以利用和改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