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傳統與現代之間: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哲學省思> 3.以我為主兼取眾長的中外互補說

3.以我為主兼取眾長的中外互補說

2024-08-14 17:34:42 作者: 李宗桂

  在建設現代新型文化體系的過程中,我們不但要立足當代中國文化的現實,為新文化的誕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要堅持以我為主兼取眾長的原則,堅持民族特色和社會主義性質,吸收外國文化中於我有益的長處,從而建設起一個多維視野、兼容天下、開放進取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

  我們強調文化建設要以我為主,是基於一些基本的認識。首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我們要建設的是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新型文化。這個價值目標邏輯地決定了我們建設的新文化必須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現代意義的文化。而當代中國是有著數千年深厚文化傳統的古國,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政治導向的新中國,是在改革開放的途程中走向世界、走向未來、走向現代化的發展中的中國。這樣一種特殊的具體的國情,決定了文化建設不可能簡單照搬外國,不可能用「西化」的方式實現現代化,而要適應民族需求,建設適合國民接受心理和接受方式的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傳統文化有完整的系統,典型地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氣質、性格、教養。正是獨特的民族文化的風格和特質,使中國文化挺立於世,使世界上別的民族不能無視它的存在。而且,由於世界文化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整合的統一體,不同民族文化之間在客觀上形成一種互為補充的關係。民族文化的價值,正在於它與別的民族文化的區別。越具民族性的東西,才越具世界性,因此,我們建設當代中國的新文化,非但不能脫離民族的風格、氣派,而且要大大增強這種獨特的文化意蘊。這正是文化重構必須以我為主的重要原因。最後,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是文化建設必須以我為主的又一價值依據。中華民族素有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堅信自己的文化有著別的民族文化不可替代的特殊價值,有著長久的生命力和自我更新機制。

  本章節來源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以我為主進行文化建設的思路,包含著多層意義。概略地說,以我為主是以民族當前文化發展狀況為主,而不是以傳統文化為主;以我為主是以本民族利益和特色為主,以本民族價值追求為依據;以我為主是以本國信守的政治原則為主,即堅持社會主義的信念為主。

  當然,毫無疑問,以我為主並不是排外主義的代名詞。要重構中國文化的價值系統,不能不廣泛吸收外國文化的長處。任何民族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發展整體的一個部分,都有其特殊的存在價值,都可以對別的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思想借鑑。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人類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不同文化類型之間的滲透、交融和相互補充,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潮流。在這種世界性的趨勢下,中國文化要走在世界文化發展的前列,就必須兼取不同民族文化類型的優良之處,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壯大自己。否則,實現文化現代化,使中華民族文化自立於世界文化之林的理想,就會成為一相情願的空想。有的學者指出:「任何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都是靠內外兩組因素的交互作用。在文化交流中,外來先進文化影響本土文化,這是外來因素在起作用;本土文化對外來文化的迎和拒,則是內部因素在起作用。一個國家如果把自己封閉起來,就會喪失吸收外來的現代化因素的動力,就會脫離世界發展的大潮,就會因停滯而落後。但一個國家的開放如果完全受外來因素支配,就會喪失自己獨立選擇的能力,它的發展也只能是依附性的發展,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我認為,這種分析較好地體現了以我為主、兼取眾長的文化建設思想準則。總之,在建設現代新型文化體系的改革開放的時代,我們唯一正確的方針,是以我為主、兼取眾長,中外互補、優化選擇。我們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獨立自主性,同時,虛心學習外國文化包括資本主義文化的所有優秀方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科學地進行文化批判和文化重構,建設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統一的、十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


關閉